APP下载

新常态下长沙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6-03-18赵本纲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招商引资长沙常态

赵本纲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217)

新常态下长沙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赵本纲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217)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特征是“三期叠加”,主要表现为: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国家正在经历着从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演进,面对“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长沙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深入,形势走向较好,具有自身的先天优势与后发优势,同时面临着良好的招商机遇与严峻的挑战。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长沙必须要充分把握新机遇,直面新挑战,遵循新规律,在更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思路、改变招商方式、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破解压力,从而驾驭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工作。

新常态;长沙;招商引资;机遇;挑战

D01∶10.19329/j.cnki.1673-2928.2016.06.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资源环境约束等九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他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1]。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供给面因素的变化,转型之路不会平坦,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依然是“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对资源的“红灯”、投资的“黄线”、土地的“红线”和政策的“底线”,特别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不可避免,历来被各级政府视为“一号工程”的招商引资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提高潜在增长率,进一步助推长沙地区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必须要立足长沙实际,以新思维、新作为,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应对挑战。

1 长沙招商引资的基本情况

得益于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与有效应对,自2014年1月到2015年底,全市上下将经济发展新常态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各行各业紧锣密鼓做出调整、积极应对“三期叠加”给长沙经济转型发展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随着经济转型结构性特征、经济下行趋势愈发明显,长沙的商务主管部门,以长沙市“十三五”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为总目标,聚焦新一轮的商业发展格局,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与服务定位,多方寻计寻策,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在转型升级中取得了新进展。像长沙这样的中部省会城市,利用外资是促进现代城市化率提高、实现经济增长由“高速”向“高效”过渡异常重要的举措。不难解释,一方面,利用外资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直接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既借鉴了科技又积累了经验,能够强劲有力地推动长沙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长沙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和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强的背景下,一批有质量、有效益、惠民生、可持续的项目落地,世界500强与战略投资者落户长沙的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2月,全市累计批准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长沙直接投资的达到51家(不含分公司)。长沙全年新增外商投资项目(企业)123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9.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全年新增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项目252个,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达609.76亿元,增长14.2%[2]。

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长沙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更加丰富,除了主投资香港地区以外,长沙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第二位到第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日本、英属维尔京群岛、毛里求斯、美国,利用外资结构趋于优化。当前,长沙市实际利用外资结构逐渐向“三二一”转变,新型工业化项目、服务业、房地产业分别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54.29%、42.78%和21.93%[3]。从新批企业投资区位来看,开发园区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尤其是2015年以来,长沙“五区九园”招商引资工作更是逆势而上,居省内之首。

2 新常态下长沙招商引资的形势走向及机遇

2.1 新常态下长沙招商引资的形势走向

在新常态下,以“稳中求进、新中求进、好中求

进”为长沙产业转型升级主旋律,长沙经济主动适应潜在增长率降低的环境和条件,转入中高速的稳定增长轨道,高度重视境内外两种资源与市场,以市民福利增进为目标,力求使用效率最大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广开招商门路,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我市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优化的运行总基调。2015年,长沙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六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主动学习国内外的先进城市建设经验,根据经济发展结构收敛过程中蕴含的不确定性,积极推进长沙“大都市”发展转型创新、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建设管理日渐高效、两型社会先试先行、全面小康共建共享、社会和谐团结稳定、党建水平全面提高。作为省会城市,面对省委提出的新任务,长沙各级勇于担当,积极探索“五个怎么办”的路径,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作为落实过硬举措的任务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如何坚持“稳住、进好、调优”,抓好、利用长沙作为“一带一部”核心增长极,推动招商引资、发展对外贸易已经列为政府的重点工作[4]。2016年长沙将着力推进商务商贸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实现招商引资转型提质。

2.2 新常态下长沙招商引资的现有优势

新常态下,随着国家经济政策向中部省份的倾斜以及国家对国土资源的进一步规范,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湖南省各地区招商引资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和消散。作为省会城市长沙,必须要科学分析本区域的比较优势来进行招商引资,为有效推动湖南经济转型发展助力。长沙招商引资的现有优势主要为五个方面:一是区位优势。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是“中三角”、“长三角”、“珠三角”的结合部与过渡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域优势。作为全国重要高铁枢纽、全球百强航空枢纽,长沙已经成为南方最核心的纵横交错的铁路枢纽之一,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列中部第一,高速公路网,居全国第四,长沙辐射力更强。二是资源优势。湖南历来物产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鱼米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旅游胜地”等美誉,是现代“五大发展理念”下的重要支撑,兼备前所未有的优势。坚持基础先行是长沙一贯持有的特色,“幸福长沙”的对外开放、引领前行离不开这些优势资源的支撑,“宜居长沙”的美丽富饶、绿色发展更是成为吸引众多海内外企业投资的靓丽窗口。三是产业优势。坚持产业支撑是长沙审时度势,应对生产率的产业再分布的有为之举。近年来,长沙逐步推进经济发展深层次改革,从前期的“动员型经济的转型”向“竞争性市场的完善”演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创新水平,进一步构建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加快了产业集聚集群的转型步伐,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五区九园),在传统特色产业正在升级提质的基础上,涌现了一批年产值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现代农业等一大批新兴优势产业,在东盟、中亚地区招商引资过程中,长沙的产业优势十分明显。四是科技文化优势。长沙人文科技优势十分明显,伴随城市品质的显著提升,长沙招商引资吸引力更大。长沙不仅拥有中南大学等一批学科特色优势明显的科技与教育资源、一批在世界领先国内领先的创新创业的科技领军人才,同时拥有科技、信息、商贸等高职高专35所,每年培养近1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长沙提升招商引资发展水平提供了智力支持。五是人缘优势[5]。得益于湖南省侨联,长沙利用其广泛的人脉资源与商务资源,有效地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侨港澳资占2/3以上,先后促成与中意、中德、中俄等一批国际机构落户长沙。同时,异地及国外湖南商会活跃,我国香港、台湾及周边泰国等湖南商会的陆续成立,促进了湖南与周边地区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双赢,为长沙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重要载体。

2.3 新常态下长沙招商引资面临的机遇

从湖南省来看,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作用下,全省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较为明朗,工业生产基本平稳,投资略有回落,消费、进出口较快增长,民生不断改善。2014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29.2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7.8%、18.4%和19.8%。民生、生态、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9.3%、24.1%、19.1%、16.6%和17.4%。民间投资增长21.6%。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分析判断及要求,结合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步调、特点初步判断,2015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松紧适度,区别对待、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发力,对于提升长沙地区招商引资的规模与质量、扩大招商成果、实现路径突破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国家省市大力支持的政策机遇。国家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别是促进产业和人口向重点开发区加速聚集,长沙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城市之一,并作为“一带一部”布局中的首要城市,并在2015年正式获批中国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未来在争取国家区域发展政策、重大项目布点、重大改革试点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省委、省政府赋予长沙更多的经济社会管

理权限,有利于长沙更加积极主动地谋求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发展。二是新型工业化转型发展的机遇。在国家严控过剩产能、支持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形势,长沙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等优势特色产业具有更好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愿景。随着对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长沙有望成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布局和终端消费品牌布点的首选城市。三是新型城镇化纵深推进的机遇。新型城镇化是国家今后较长时期持续推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常态下,面对人口红利的刘易斯拐点,长沙已经发展到具备大规模聚集产业和人口基础条件,能够有效吸纳省内外人口,加快实现农村人口向“准城市人口”转化,优质资源“低洼效应”日益明显。四是扩大消费需求优势叠加机遇。长沙作为南中国高铁枢纽城市,以200公里为消费半径,拓展辐射的腹地空间十分广阔,依托良好的消费基础优势,外来消费有望迎来新的增长高峰。五是科教文化优势加速转化机遇。长沙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长沙将建设以文化产业搭台、综合旅游商业配套的新型综合文化产业园,打造长沙文化产业新名片,促进文化招商,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3 新常态下长沙招商引资面临的挑战

3.1 世界投资贸易格局重构新规则的挑战

随着G20国际合作论坛的全球领先地位的确立,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所带来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2016年9月4日到5日在中国杭州的第十一次峰会,再一次将国际经济中心转向亚太为中心的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与地区再工业化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更加倾向于追求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保护。面对G20、世贸组织及国际贸易多边贸易体制的交互影响与范围的扩大,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重新布局,不断提升TPP(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及投资伙伴协议)和PSA(多边服务业协议)的作用与地位,影响力日增,有效地维护了“旧框架”下多边贸易体制的浓厚兴趣。无论是TPP、TTIP,还是PSA,目的都是找寻能够与非西方经济体抗衡的“框架”与原动力,推进更多符合自身利益的自由贸易投资,实现自身的生产率增长和贸易流通。这些协议,无一不是制订了具体的条款,实施全面的竞争、贸易、技术与知识产权等保护,以便绕开和替代WTO、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尽管西方发达国家所打造的新经济战略被全球贸易预警报告称为“阴暗的保护主义”,但各个协议的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以TPP为例,现称为“经济北约”,截至2016年2月4日,含美国在内的成员国有12个,GDP总额预计超过27万亿美元。无论中国加入与否,“零关税、无例外和全面性”[6]。不难看出,世界经济仍处在多边贸易体系与特惠贸易协定博弈的深度调整期,G20国际贸易协定仍具有诸多的局限性。2016年全球贸易投资有所回暖,经济增长略有回升,但新兴经济体的国际交流格局更为复杂,这将进一步影响湖南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直接影响长沙扩大周边国家招商引资的进程。

3.2 新常态下长沙招商引资要素供给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过去由地方政府部门招商引资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已成过去,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也难以为继。2014年我省经济主动适应潜在增长率降低的环境和条件,逐渐转入创新驱动型的新常态经济,呈现出生产增速换挡企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增长动力逐步转变、经营效益基本保障等运行特征,但经济运行总趋势仍面临着要素供应趋紧。2015年长沙传统投资领域增速减缓,消费潜能有待激活释放,出口规模偏小,短期内难有根本转变,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招商引资要素供给形成新的挑战。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当劳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后,就可能导致整个成本上升。根据全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及景气判断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实际招聘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比,缺口率1年来处在11%左右,同时有近4成的企业反映用工成本上升是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之一,尤其在长沙地区,企业更加注重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这也是长沙未来招商引资面临的挑战,产业竞争力可能会下降,甚至有些产业可能会转移出去。二是土地资源制约日益凸显。目前,长沙的土地、资源等要素已然稀缺,要素供给正在减少,土地利用结构亟待调整,无地招商与少地招商成为新常态下的新挑战。

3.3 新常态下长沙招商引资市场需求的挑战

在新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上年水平,市场总需求增长有所减缓,动力机制逐渐转化。面对既有产业结构条件下,要素驱动边际递减,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压力递增的现状,长沙招商引资同样面临市场投资需求整体下行的挑战。湖南经济经过10多年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产能显著提升,投资快速增长空间不断收缩,对产业增长的贡

献减弱。从湖南看,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4%,增幅同比降低6.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7%,工业投资增长14.9%,增幅同比分别降低9.2个和13.2个百分点。受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工业等投资增速减缓影响,关联密切的工程机械、钢铁、水泥等行业发展受到制约。2014年,湖南规模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 和4.4%,增幅同比分别降低5.2个和1.1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仅增长0.7%,与上年持平[7]。同时,湖南对外贸易规模偏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有限,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长沙招商引资工作驱动力不足。

3.4 新常态下长沙招商引资投资环境的挑战

随着中央对地方优惠政策的清理以及地方债务风险的加大,影响投资的因素将是对地区软环境的考量,招商引资软环境的优劣也成为投资者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8]。为适应这种“新常态”,长沙面临加强对招商工作以外的市场环境建设,合理定位招商引资角色,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挑战,改善长沙的整体贸易投资环境,激发客商投资长沙的兴趣,真正达到“英明决策,物有所值”。一是对外出口物流成本偏高。毋庸讳言,信息化时代,商贸流通业的提质升级离不开“互联网+物流”的支持。从2015年物联网中心统计的数据来看,长沙商贸流通行业的国内物流费用达到货物价值的10%,还不包括交通运输费用,国际贸易流通费用更高。此外,再加上进出口港不稳定、不透明的杂费、较高标准的保税物流中心管理费和检验收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志商界同仁共谋发展的浓厚兴趣。尽管2015年湖南已经出台政策,实施“拓口兴岸”工程,湖南口岸建设发展依然滞后于全球整体贸易增长的硬件需要,同时长沙外贸便捷通关通检不够高效,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受限,不被投资方看好。二是投资软环境存在硬伤。由于全球经济转型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小,新常态下长沙投资软环境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为法律政策、行政效率、服务理念、文化氛围上。软环境不仅可以在招商引资时博得投资方的关注,其基础性地位更加更要。在一定程度上,投资方对软环境的满意度远远超过对投资项目的兴趣,并将其作为其决定的先决条件。然而,在省内调研座谈中,“无论是主投资方的香港、台湾等企业家,还是异地湖南商会回湘投资企业家普遍反映投资环境差是湖南的‘硬伤’,主要是地方政府诚信不足,招商签约时,承诺各种优惠条款,但具体履约时,承诺兑现难。”[9]此外,根据多方企业家意见收集,异地来长沙投资的企业家期望政府更加重视优化软环境,更希望看到一个环境好、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客商有钱赚,安全有保障,具有投资环境软实力的现代化长沙大都市。

综上: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外来催化剂”,能增加地方经济总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带动地方就业增长,增加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入,是一个地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直接、有效和关键的有效途径。在工业4.0与国内“三期叠加”经济新常态下,长沙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必须要充分把握新机遇,直面新挑战,遵循新规律,更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思路、改变招商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方能驾驭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工作,才能进一步促进长沙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发展。

[1]李佐军.引领经济新常态应解决十二大难题[J].中国中小企业,2015(02):72.

[2]胡衡华.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20日在长沙市第十四次人民大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长沙晚报,2015-01-27(1).

[3]长沙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4年长沙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M].长新出准字(2014)第13号:21.

[4]长沙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稳步增长[OL].长沙统计信息网http∶//www.cstj.gov.cn/static/zlndbg/20140128/25176.html.

[5]柳思维.经济新常态下加强湖南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6):5.

[6]潘同人.新常态下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总体特征、工作思路与政策建议[J].党政干部论坛,2015(07)∶24.

[7]2014年湖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OL].长沙统计信息网http∶//www.hntj.gov.cn/fxbg/2015fxbg/2015jczx/201502/

t20150216_115055.htm.

[8]云进.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如何开展[N].人民政协报,2015-08-31(6).

[9]柳思维.经济新常态下加强湖南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6)∶12.

(责任编辑:刘怀山)

F124

A

1673-2928(2016)06-0077-04

2016-09-15

赵本纲(1982-),男,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招商引资长沙常态
长沙之旅
我眼中的长沙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都什么年代了还招商引资
从招商引资、选资到引才
岂能以招商引资论老促会?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