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研究

2016-03-18王庆喜赵浩婕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计算机教材

王庆喜,赵浩婕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研究

王庆喜,赵浩婕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针对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保障机制从基于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产学驱动实践体系、产教研融合育人机制、课程与教材建设等方面保证了高校的应用转型,提升了教学质量,加速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保障机制是多年来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总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种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保障机制;实践体系

D01∶10.19329/j.cnki.1673-2928.2016.06.033

经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改革大讨论的开展,高校的应用转型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刻,虽然应用转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和尖锐,这些问题都和应用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不完善有关[1-2]。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毕业条件不明确,学生毕业没有设定确定的标准,尤其是能力标准不确定,而多以知识标准评价学生,造成大批学生混日子也能毕业,浪费了学生的美好时光和社会的教育资源[3-4];实践教学体系单一,实践教学主要在学校建设的实验室内进行,校外实践少并且流于形式;学生学习期间接触实际项目过少,其实践项目也有脱离社会实际的趋势,实践重报告轻过程,无法起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造成学生不感兴趣,应付差事情况普遍存在[5-6];教学过程与企业结合不够紧密,有经验的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度不够,教学中采用企业项目少;高校象牙塔心态严重,不愿与企业紧密合作,另外制度也对有企业经验的人员进入高校不利[7-8],无法形成顺畅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课程建设能力培养仍存在不足,教材建设严重滞后,课程的能力目标大多没有明确,课程在整个能力培养中的位置思考不足,教材多采用兄弟院校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吻合度不高[9-10]。

1 保障机制

1.1 基于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与毕业条件

结合行业需求以及兄弟院校的经验,继续对计算机人才培养标准进行优化,制定可评价的体现行业标准的学生准许毕业条件。毕业条件要有明确的能力要求,并在教学课程体系中有明确的依托。对于不能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能力培养,使其达到毕业条件。

1.2 产学驱动实践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与计算机相关企业、培训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合作,打造立体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企业在职人员代课和讲座,企业在职人员参与实验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与培训机构合作创建实验室;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项目进课堂等。

产学驱动要对高校、企业、教师、企业员工等有明确定位,要确定教师到企业岗位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到课堂讲学的制度,形成教师、学生、企业人员三者共同进行企业项目的合作开发机制。

1.3 产教研融合育人机制

产教研融合育人机制包括以下内容:企业提供项目,教师或企业在职人员指导,最好能够设立“双导师制”,取长补短,快速进步;学生团队合作开发,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单兵作战,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企业人员参与学生的期末评价,以此体现能力标准以及社会需求,培养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学生的人才。以产业和科学研究推动教学发展和教学改革,在企业参与的情况下,提升教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1.4 课程与教材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标准和毕业条件确定课程的建设目标,然后建设能够实现课程建设目标以及体现我校学生特点的教材。课程和教材建设要充分体现学生毕业条件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课程群

的建设要体现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采用自编的适合学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材,并且教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出版社印刷教材、电子版教材、汇编教材等。

2 特色与创新之处

2.1 制定学生毕业条件,确定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制定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培养目标分为两部分:基本要求和特色办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不能以“教”为目的,而应该以“学”为目标,因此在培养目标中要明确强调学生应该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能力,要把能力标准制定的详细和易于评价。下边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培养目标的基本目标和特色办学目标。

基本要求目标为:良好的程序设计与编码能力;规范意识与团队精神;运用数据库的能力;应用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软件工程概念和经验;求知欲和进取心;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与经验。

特色办学目标为:具有运用工程数学、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和行业仿真、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设计和实施系统的能力;具有查阅文献和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与人交往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了解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2 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

在软件工程专业中把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面:程序级、系统级和管理级。程序级的主要作用为编程能力、调试能力、维护能力、深入理解高级语言的执行;系统级主要作用为理解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掌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主要方法;管理级主要作用为通过项目管理课程,了解工程中质量、成本、进度的管理,建立风险意识。

在不同层面设置不同的课程,课程是层面的依托,比如程序级,主要培养学生程序编写的能力,课程主要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学生培养由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培养,在后一层面中要穿插前一层面的知识和技能,体现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2.3 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做不一样的软件”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评价标准的改革激励学生创新。

1)课程实验不限制题目。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按照考核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制定实验选题。对于有创新的题目给予鼓励,并给予较高分数。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2)多门课程联合设计课程项目。鼓励学生使用不同课程内容设计并完成复杂系统。通过对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教学管理角度,鼓励多门课程老师联合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去做复杂系统,培养综合专业能力。

3)学生参加竞赛项目、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加高级别的竞赛项目和创新项目,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条件,包括专业教师指导、开发相关实验室、差旅费的报销等。学生在参赛和创新项目获奖后,获得知识和能力相近的课程考试加分。

2.4 产学研融合育人机制建设,与企业一起打造适合应用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建设产学驱动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重要性及其作用不言而喻,利用产学研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立体全面的效果。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平台包括: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践与创新中心、专业实验室、校外企业培养基地。三个平台承担不同的能力培养任务,平台之间相辅相成。

产学研融合的机制包含如下四个步骤。

1)软件企业提供项目。企业提供已完成或正在开发的项目给学生,学生开发真实的项目,意义重大。这些项目有现实的标准和意义,能够触动和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培养兴趣和实际能力都大有裨益。

2)学生主持或参与项目开发。学生分组开发企业提供的项目,学生团队之间竞赛,并且与企业开发的软件对比,找出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学习完善,提升学生开发实际项目的能力。

3)独立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以学校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如此更能体现培养能力要求,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

4)系统交付给软件企业。系统开发完成后交付给企业,企业对于质量好的项目团队给予奖励。在教学后期,企业也能从中获取较大利益,增大企业参与融合教学育人的积极性,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和目标。

2.5 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保障机制中的标准和体系的制定和建设并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持续性地发展和建设,因此需要常态性评估和评价。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规定:每年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对

保障机制进行讨论、研究、总结和改进,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保障机制。

常态性的评估与评价是提升高校内涵建设的基础。只有建设成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和养成良好习惯,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培养才能达到更高目标。

3 总结

本文以计算机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才培养保障的具体措施研究,完善计算机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为计算机专业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标准。计算机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极为紧密的专业,引入企业项目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社会市场为主导、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让学生在大学期间锻炼计算机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适合社会建设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在校企合作方面,提出学校、行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合作模式,建立育人机制及实践体系,拓展校企合作途径,丰富合作内涵。

这些问题解决将完善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高校的应用转型。

[1]王庆喜.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1):7394-7396.

[2]杨照华.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初探[J].煤炭技术,2012,31(3):51-52.

[3]张军,吴荻,肖晓强,等.改进互动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论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s1):191-194.

[4]徐晓飞.抓住MOOC之机遇促进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9-33.

[5]郝志强,赵入宾.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子商务,2012(4):141-142.

[6]吴霞,苏利萍.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升计算机教学成效[J].科教导刊,2012(11):40-42.

[7]张有毅,耿亮.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4,5(4):207-208.

[8]李瑞俊.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5):69-71.

[9]宋亚磊.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措施探讨[J].电子制作,2015(10):133-135.

[10]王庆喜,李万春.基于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电脑,2011,27(12):172-174.

Research on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of Computer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WANG Qingxi,ZHAO Haojie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 455000,China)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s,the suitable safeguard mechanism is build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The safeguard mechanism based on industry standard of talent training,driving practice between production system,production research fusion ed⁃ucation system,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e college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accelerate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The safeguard mechanism is the summary of the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many years,and is an open system,is a kind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culture.

computer;applied talents;safeguard mechanism;practice system

G640

A

1673-2928(2016)06-0104-03

(责任编辑:周小露)

2016-02-06

安阳工学院2016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AGJ2016037)。

王庆喜(1979-),男,河南内黄人,安阳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算法、教学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计算机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计算机操作系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对新时期完善警察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考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