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敏C反应蛋白及TC/HDL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2016-03-17刘戈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刘戈

【摘要】 目的 对高敏C反应蛋白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 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 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作为对照组, 对这两组受试者分别展开高敏C反应蛋白、TC、HDL水平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对比发现, 在观察组中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中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D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高敏C反应蛋白、TC水平升高, HDL水平降低现象, 这对于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值得关注。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急性脑梗死

临床上脑梗死的发生危险因素较多, 是一种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性疾病, 脑梗死能够引起脑组织缺氧性病变坏死, 脑血栓为脑梗死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均相对较高。曾有学者指出[1], 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均能够使脑梗死复发。近期有文献报道急性脑梗死可能与高敏C反应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高敏C反应蛋白及TC/HDL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 回顾性分析了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高敏C反应蛋白、TC、HDL水平检测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在同一时间段内接受健康体检人群, 分别选择其中的128例和130例进行研究, 并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包括男76例, 女52例, 年龄33~76岁, 平均年龄(55.3±13.4)岁;对照组中包括男78例, 女52例, 年龄34~77岁, 平均年龄(53.2±15.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临床相应的诊断标准, 自愿接受临床检查, 并在研究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分别展开高敏C反应蛋白、TC、HDL水平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2. 2 检测方法 检测所需仪器为本院现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采集上述受试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 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 而后展开高敏C反应蛋白、TC和HDL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采取免疫比浊法, 参考值为0~5 mg/L, TC与HDL检测采取酶联免疫法, TC参考值为2.9~6.0 mmol/L, HDL参考值为0.7~2.0 μmmol/L。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观察组中较对照组中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DL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C反应蛋白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一种类型, 高敏C反应蛋白与普通的C反应蛋白从本质上而言属于同一种蛋白类物质, 测定方法相对敏感是前者相对于后者的唯一优势, 因此将该类物质命名为高敏C反应蛋白[2]。在动脉粥样硬化期间, 诸多炎症因子, 譬如说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等会经过诸多方式参与到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研究发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相对于正常人发生显著升高。研究证实, 高敏C反应蛋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机制为:C反应蛋白水平有所升高的时候,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小板聚集及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的含量也会随之有所增加, 进而诱发急性脑梗死等病理学变化的出现。现阶段国内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病时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 近期有文献报道急性脑梗死可能与高敏C反应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均相对较高。本次研究中的主要目的是对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新发急性脑梗死所具有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HDL为一种血清蛋白, 其中含有丰富的磷脂质。因HDL具有较强的运输胆固醇的作用, 因此能够有效促进胆固醇的代谢, 目前临床上已经将其视为动脉硬化的预防因子。曾有研究发现[3], HDL能够将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或者是直接通过胆汁排出。经动脉造影技术可发现,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之间呈现一定的负相关。由于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因此被称作是“血管清道夫”。

除此外,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卒中患者预后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曾有学者通过对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的方式对老年人卒中预后影响进行了探讨, 结果发现, 高敏C反应蛋白可对老年人缺血性卒中的近期以及远期预后进行准确的判断[4]。

本次研究中除去对高敏C反应蛋白及TC/HDL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 对本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展开了高敏C反应蛋白、TC、HDL水平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T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而HDL水平则显著降低, 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似, 由此可证实, 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高敏C反应蛋白、TC水平升高, HDL水平降低现象, 这对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临床价值显著, 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陆贤.急性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新知杂志, 2010, 20(5):492-493.

[2] 王红卫, 谢明, 何周文.脑血管患者血脂变化及调脂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1, 12(2):207-209.

[3] 池松鹤.纳洛酮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18):83-84.

[4] 孟昭军.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老年人脑卒中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18):50-51.

[收稿日期:2015-09-22]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扩大时间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