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的民族与宗教

2016-03-17山东冯立丽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6年4期
关键词:宗教事务民族自治信教

山东 冯立丽

我国的民族与宗教

山东 冯立丽

【知识建构】

【疑难突破】

1.厘清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几点认知

(1)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是设立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更不是设立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2)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3)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行政机关(人民政府),民族自治机关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既是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2.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异同

比 较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设立的地区 在港、澳地区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点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社会制度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设立目的 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共同点 二者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之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3.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④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⑤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实际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措施:①就国家而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为我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②就公民而言,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4.民族平等与民族差别

(1)不能以民族差别的存在否定我国的民族平等。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各民族存在着经济、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方面的差别,但这些民族差别只是影响了民族平等的实现程度,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政治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2)不能以民族平等掩盖民族差别。用民族平等否认民族差别的存在,不利于正确解决民族问题。民族差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方面的差别没有必要消除,而民族间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别需要消除,这样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5.厘清把握十二“不”,全面深刻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而不是一点,即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宗教在我国已不再具有消极作用。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只要宗教存在,其本质就不会变,其消极作用就不会消失。

(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鼓励发展宗教。由于宗教的客观存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把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4)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意味着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障人们不信教的自由和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5)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并不矛盾,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有利于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会防止不依法规、不讲政策的行为发生,以便更好地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打击一切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7)共产党员不得信教与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

(8)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以及干预行政、司法和教育。

(9)我国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但并不反对与国外宗教的平等友好往来。(这一原则是国家主权在宗教事务上的具体体现)

(10)我们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1)宗教有其自身的发展,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

(12)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其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6.全面理解宗教的作用

(1)宗教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由于宗教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所以其消极作用至今依然是主要的,因此,我们要尽量限制、减少其消极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

(2)如何更好地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有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②实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弘扬科学精神。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⑤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⑥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3)关于宗教在当今社会中的积极作用。①从宗教与信教群众的关系角度看:有利于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信教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如宗教界积极投身于我国的慈善事业)②从宗教与民族问题的关系角度看:有利于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从宗教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角度看: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④从宗教与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看:有利于国家机关履行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⑤从宗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角度看:有利于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⑥从宗教与多党合作制度的关系角度看: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⑦从宗教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角度看: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作用。⑧从宗教与国家安定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角度看: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⑨从宗教与国际的关系角度看:有利于加强国际友好交往,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等。

【备考通鉴】

□考情回顾

2011安徽卷、江苏卷,2012年江苏卷、北京卷、上海卷,2014年安徽卷,2015年广东卷、浙江卷、全国卷Ⅰ、海南卷、江苏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命题预测

2017年高考将会以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热点事例为背景,考查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来综合考查我国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真题借鉴

[高考真题] (2015·全国卷Ⅱ·18)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截至2014年9月,全区1 787座寺庙实现了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1 735座寺庙通了路,1 730座寺庙通了电,1 662座寺庙通了水,1 736座寺庙实现了通信覆盖。上述做法 ( )

①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②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③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分析]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有利于调动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为发挥宗教积极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材料中提到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是依法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具体体现,D入选。

[思维阻点]不能区分我国的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与依法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守的一个原则。独立自主自办,是指中国的宗教事务由中国的教职人员和教徒自主办理,由中国教徒自己的组织进行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是搞自我封闭,而是鼓励爱国宗教团体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与各国宗教组织和人士进行友好往来。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防止别有用心国家利用宗教从事反华活动,防止各种安全事故,防止邪教组织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宗教秩序。

[规律方法]解答选择题的一个思维前提是把握考点知识的内涵,如本题解答的前提是准确把握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另外,把握题干材料的核心思想也是正确解答的一个方面。如上题中的核心主题是西藏财政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这能够为宗教积极因素的发挥提供条件、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昌邑文山中学)

猜你喜欢

宗教事务民族自治信教
发展型自治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宗教事务管理的社会化转向及其实现路径
“ 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民族自治地区关工委工作诹议
杭州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初探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中外宗教事务管理模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