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英语教育中批判教育模式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2016-03-16陈丹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陈丹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南充,637000)



高等英语教育中批判教育模式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陈丹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英语教育中英语教师普遍对文化政治性不敏感,过度强调外语工具论,对英语教师文化工作者身份认同程度较低,致使英语教育工作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高等英语教学工作暴露出的问题以揭示批判教育模式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实用性及适用性。从增强高校英语教师英语教育政治观、强化高校英语教师英语教育语言观、扭转高校英语教师英语教育文化观着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及高等英语教育实际的批判教育模式。

[关键词]全球化视野;高等英语教育;批判教育模式

On Practic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Critical Educational Mode in Higher English Education

CHEN D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Culture,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637000, Sichuan)

[Abstract]Some researches state that English teachers of higher English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re insensitive to political cultures, excessively emphasize the foreign language tool theory and obtain a low identity degree as cultural workers, all of which lead to the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higher English educati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practica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critical education modes in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teachers need to enhance their political values, strengthen their views of language, and reverse the cultural concepts, so as to build a critical education mode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practice of higher English education.

[Key words]global vision; higher English education; critical educational Mode

一、引言

批判教育模式起源于巴西教育学家Paulo Freire (1998)首倡的批判教育学(Critical Pedagogy),旨在培养富有批判精神及明辨能力的学生[1]。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美洲及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教育工作理念革新开拓了视野,提供了依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批判教育学引起了我国教育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就相关教育模式展开了深入探讨后一致认为,批判教育学所具有的犀利开阔的政治视野及追求的民主解放精神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但是,批判教育模式的应用却明显滞

二、当前高等英语教育中批判教育模式应用现状

(一)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对文化政治性的敏感度

文化政治属性差异必然导致高等英语教育模式及内容呈现迥然不同的特征。巴西教育学家Paulo Freire(1998)在提出批判教育学时,正值民主解放思想盛行,其著作中追求思想解放、民主政治的观点跃然纸上。在该理论思想基础上建立的批判教育模式更加注重个体的成长,强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应用型人才[3]。而就我国当前高等英语教学工作而言,高校教师并没有充分领悟批判教育模式的真谛,缺乏对文化政治性的敏感度。实际上,批判教育模式与我国大力推行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某些内容不谋而合,2002年教育部编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英语教育首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并举、英语业务素质及学生身心素质共存的复合型人才[4]。在高等英语教学工作中更应该将爱国主义思想、组织纪律性融入教学内容里,以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的眼光去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并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由此可见,我国教育方针已经充分注意到了高等英语教育中文化政治性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对文化政治性的敏感度,导致批判教育模式缺乏在实践层面的应用。

(二)高校英语教师过度强调外语工具论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性语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要求较高。在高等英语教育中,教师往往也会针对上述四方面能力进行着重培养,以锻炼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英语以实现良好交际的目的,外语工具论思想及言行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教学工作中[5]。而批判教育模式的真谛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提升自身社会价值。批判教育与外语工具论两种教育思想南辕北辙,最终造成了批判教育模式未能够在我国高等英语教育中推广使用、外语工具论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师心中被无限放大。

(三)高校英语教师对文化工作者身份认同程度较低

由于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过度强调外语工具论思想,致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谋生工具,丧失了英语教学工作的本质。著名的批判教学学家Giroux面对中国高等英语教育现状,在2008年中文版《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迈向批判教育学》序言中提出了“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成为知识分子吗?”的疑问。直言不讳提出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师对自身文化工作者身份认同程度较低的现实。在全球一体化视野下,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迫切需要知识分子人格的回归,勇于担当时代先锋,将自身定位于文化工作者,以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抵御英语文化的霸权行径[6]。

三、高等英语教育中批判教育模式的实用性及适用性探讨

(一)高等英语教育中批判教育模式的实用性及适用性分析

1.帮助高等英语教育工作者查找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

批判教育模式与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相一致,都把学生成长作为工作重点,注重培育其明辨是非能力[7]。因此,在高等英语教学中应用批判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成长、更好地将学科知识传输给学生、促进知识正迁移。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将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反馈给英语教师,弥补教学漏洞,促使高等英语教学工作能够在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中得到长足发展。

2.锻炼高等英语教育工作者创新思维及教学能力

批判教育模式有别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观念的培养,而这就意味着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及教学创新能力,在工作中探索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在网络技术及设备普及应用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及相关信息的途径日趋多样,如果高校英语教师创新思维及教学能力不足,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的丧失,教育工作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提高高等英语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效果

高等英语教育工作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身英语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只有每个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娴熟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满足走向社会后工作所需,才能真正说英语教学工作取得了理想成果。而批判教育模式的实用性及适用性恰恰符合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树立,有别于人云亦云现象,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是其得到长远发展的基石[8]。可以说,批判教育模式应用在高等英语教育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即可掌握最丰富、最全面、最符合实际的英语知识,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等英语教育中批判教育模式的实践应用建议

1.增强高校英语教师英语教育政治观

前文已经指出,我国高等英语教学纲要中已经指明了高等英语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为教育批判模式提供了应用前提。今后,在高等英语教学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增强高校英语教师英语教育政治观,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理念及特色、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英语教学内容中,以培养出具备独立人格、创新思维、批判精神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来抵御英语及文化霸权主义思想及行径[9]。同时,在对高等英语教育进行宏观规划时,应当将其作为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来实现批判教育模式和高等英语教育有机结合,为今后推广使用批判教育模式积累经验。

2.强化高校英语教师英语教育语言观

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批判教育模式培养具有较强批判能力英语学生,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大国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我国政治体制与西方迥然不同,面对着日益复杂及多变的国际环境,利用英语这一世界性语言来与西方世界沟通,协商解决政治、经济差异及纠纷,实现全球和谐发展的目标,这是当前高等英语教育面临的一个课题。高校英语教师自身英语教育语言观必须要得到充分强化,摆脱外语工具论思想束缚,将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及课堂教学需求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锻造学生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把实现培养具备公平、民主、批判精神及能力的学生作为教育终极目标[10]。

3.扭转高校英语教师英语教育文化观

在全球化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工具性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者,还是肩负着传播民族精神、爱国思想的文化工作者。在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高校英语教师应该通过批判教育模式来启发学生对其所处环境、语言背后的政治文化属性进行有效地辨别,促使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学生不仅能够批判性地阅读文字,还可以批判性地阅读世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为推动思想解放及传播民主理念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师应具备正确的高等英语教育政治观、文化观、语言观,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批判教育模式,为构建适合我国高等英语教育特色的批判教育模式积累有益经验,推动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江.创新教育模式在职业院校英语教育中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4,12(17):114.

[2]董立平.浅论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内容选择[J].科技视界,2014,25(04):260.

[3]田玮.批判教育学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适用性调查[J].文山学院学报,2013,33(04):110-113.

[4]马月秋.通识教育视域下的中国高等英语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7(09):166-168.

[5]张义民.阿普尔批判教育理论课程观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6]唐丽萍.批判教育在高等英语教育中的适用性调查与思考[J].当代外语研究,2012,42(03):137-141.

[7]郭金秀.批判与对话:批判教育观照下的大学英语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9(01): 146-148.

[8]陈令君.论和谐理念下的批判性语言教育[J].教育评论,2011,8(01):76-79.

[9]杨茵.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教育模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21(10):112-113.

[10]焦丹妹.论新形势下职校英语教育的模式改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28):31.

[作者简介]陈丹(1981-),女,四川南充人,川北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英语教学法。后于理论研究。截至目前,关于批判教育模式应用的实证研究仍是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开展对高等英语教育中批判教育模式的实用性及适用性研究不仅符合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规律,丰富及完善相关研究内容,也能够为批判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其他学科教学工作中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立项项目“四川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项目编号CJF10020)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10-28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004(2016)01-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