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河道整治关键措施分析

2016-03-16随裕芬陈向青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整治

随裕芬 陈向青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河道整治关键措施分析

随裕芬陈向青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成为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其中,城市河道是整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建设对象,也是整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代城市河道中我们发现,许多城市的河道生态环境并不乐观,在许多河道上都能看到漂浮垃圾、污水乱排放等不良现象,这与城市当地管理部门的整治措施有着密切联系。对此,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下城市河道整治的关键措施进行分析[1]。

关键词:生态环境;城市河道;整治;关键措施

0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在城市河道的整治方向上都将重点放在对河岸的建设、河道的分支建设、河道的功能建设上,忽视对城市河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导致城市河道中水资源的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城市的河道建设非常的完善,但对河道的防污、绿化、生态等缺乏专业的整治措施,忽视了城市河道整治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使城市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各个部门应加强对各个河道的整治,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2]。

1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主要特征

生态河道的建设关键在于自然,自然是生态河道建设的核心所在。自然的生态河道建设能够使物种保持多样性发展,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使整座城市的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生态河道的自然建设还能够有效地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仅为城市带来更真实的自然环境,也能够有效地改善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设生态河道需要具备原始的自然特性,但同时又能够符合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稳定性

城市生态河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态型河道在建设后其结构稳定,不易出现过多的突发症状以及破坏现象。

1.2适应性

城市生态河道的景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态河道的主要特征在于能够为城市人民提供优美的水景观,让人们感受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生态河道还具有非常强的经济价值,能够使该城市的生态河道景观受到瞩目,提高城市的整体发展。

1.3安全性

城市生态河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生态型河道与其他型河道有着天壤之别,生态型河道较为讲究自然,因此从外部环境来说,生态型河道因长期处于平衡的状态,因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型河道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发展,而是与城市周围的生态系统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所实现的[3]。

2城市河道的规划重点

2.1根据安全性来规划

在规划城市河道建设的初期,若河道存在特殊状况或存在生态体系现象时,如存在水库区域、自然河道区域、河道灾害严重等区域时,在最初的城市河道建设规划上需要注意该河道的河流水文状况以及所具备的水动力现象,利用专业的安全评估来作为规划标准,通过力学检验的分析作为规划依据[4]。

2.2根据实际生态性来规划

在建设城市河道时若该河道环境属于重点生态保护区域或独特植物保护区域,那么,在河道建设规划上需要注意河道在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规划河道建设时需要根据生态环境来进行合理规划。

2.3根据经济性来规划

在城市河道建设规划时还需要根据实际经济性来进行规划,对国土的开发应用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进行详细的数据评估,以城市河道的整治机率作为评估核心对象,并对城市河道的整治费用以及建设费用进行整体评估,确保城市河道的整治与建设能够顺利地进行[5]。

2.4根据个性化来规划

每个城市都有河道,而每个城市的河道都有属于自己城市特色风格的河道。为了使城市河道具有鲜明特点,在规划城市河道建设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个性化。由于河道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其每个生态系统结构都非常复杂,不具备统一性,因此,在规划城市河道建设时需要对城市河道的生态特色进行详细研究,并规划出具有个性的城市河道。

2.5根据系统性来规划

每个城市的河道都具有不同的系统,但有的城市河道系统却是相通的。在规划城市河道的建设时,需要根据城市河道的河流状况进行系统的规划,以整座城市的整体河道状况作为规划方向,将河道的上流、下流以及多条分支河流的沿岸环境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具有统一性。除此之外,在系统性规划上还需要将整座城市的各个河流的整治、修复、建设、景观等进行结合,突出整座城市河道的统一性。

3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河道整治关键措施分析

3.1建设与完善防洪除涝体系

防洪工作是保障城市河道不受自然灾害污染的重要工作,是确保人民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加强防洪建设,建设标准的河堤。根据整个城市的河流范围以及河流环境质量加强管理与建设,对城市中的各个河流进行分区管理。加强防洪除涝工作,对城市的主干河流以及重要河流做好前期规划,将城市河道中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进行区分,根据每条河流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管理,对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找出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污染源,使河道的污染现象能够在严格的管理下逐渐改善。加强河流环境的管理,完善现有的防洪除涝体系,对缺乏管理的河道加快防洪除涝建设。

3.2建设城市河道管理制度

城市的河道整治离不开部门的管理。管理作为城市生态河道的建设保障,其河道的水源质量以及水污染的控制与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个河道的管理与监督,实行蓝线制管理。其次,城市地下水作为河道资源之一,当地管理部门应建立水资源监控制度,对水资源的污染源要及时发现,并做到及时地处理,使水资源的污染源做到尽早地禁绝,避免日积月累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利用水资源监控对各个河道的入口以及排放口进行实时监督,使城市河道尽早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

3.3挖除河道底泥,减少污染源

河道底泥是许多城市在整治河道时时常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挖除河道的底泥物质,能够有效地减少河道中的污染沉淀物,使河道的水质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使城市河道能够逐步恢复自身的生态功能。在选择底泥的挖除设备上,应选择使用技术先进、成本低、操作简单的设备,使河道底泥的挖除项目提高经济效益。在河道底泥挖除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底泥挖除设备进行高定位,提高底泥的挖除精确度,彻底减少河道中的底泥物质。当城市河道的底泥物质被清除后,许多人可能对底泥的去留感到疑惑,为了给城市河道整治项目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河道整治管理部门可将底泥进行有效的利用。河道底泥的最佳处理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将河道底泥堆积在河道两旁,使两侧河岸的河底得到有效垫高,从而在河道两侧形成较浅的浅水区域,河道整治部门可利用这些底泥所打造的潜水区域来种植一些能够在湿地生长的植物,使河道两侧形成天然的绿化带,使城市河道具有观赏价值。第二种是可以利用河道底泥来养殖农业植物,用于农业区域的花苗种植、果树种植等。第三种是可以将这些河道底泥进行堆积,在堆积到达一定程度后形成一个人工型小岛,实现既美化又经济的效果。第四种是可以将河道底泥作为河道两侧的植物肥料,利用河道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形成天然营养的有机肥料,而这些肥料大多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4建设城市的生态河床

建设城市的生态河床能够使城市河道水质保持一定的通透性,使水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在建设城市生态河床上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来进行:第一是填石法。填石法在日本较为流行。日本时常会将许多的自然石子根据排列顺序来埋入河床,使河床能够形成一个浅滩,从而形成一个人造的鱼礁。填石法在河床中能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为鱼类的繁殖创造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第二是抛石护底。可以选择在城市河道的河床上抛撒一些较大的石子或鹅卵石,使其形成一个自然的河堤,使河床受到一定的保护。在选择石子时,需要注意石子的直径大小是否科学,石子的直径可根据河道的水流速度来进行选择,以不会被河道水流冲走为最佳选择。抛石的厚度除了以不会被河道水流冲走为最佳选择以外,还需要对河床具备一定的保护作用。

3.5改造城市河道护岸

为了使城市河道得到有效的整治,城市可将河道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护岸改造。在城市河道护岸改造上,如何选择适合的材料非常关键。在选择护岸改造材料时,需要根据城市河道的具体位置、周边自然环境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除此之外,在选择护岸的改造材料时,还应注重护岸形式的多样化,需要能够体现城市河道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在特色的建设上融入符合河道的自然、朴素等景观,使其能够给人带来新颖的感受。根据其他国家的河道护岸建设经验来看,许多城市都会采用较为自然的护岸风格,用堆砌大型石块来作为河道的护岸。这种护岸改造能够有效地突出河道的自然生态,在具有朴素风格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艺术感。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是一座城市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为了整座城市的生态发展,城市应该加强对各个河道管理,建设与完善防洪除涝体系,对城市的主干河流以及重要河流做好前期规划,使城市河道的整治工作能够有效地实行。在城市河道的预期规划上,需要根据安全性、生态性、经济性、个性化、系统性等综合因素来进行规划,使城市的河道整治与建设工作能够做到全面实行,从根本上实行整治工作。在城市河道的整治措施上,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可从建设与完善防洪除涝体系,建立城市河道整治管理制度,挖除河道底泥、减少污染源,建设城市生态河床,改造城市河道护岸等方向进行整治与改造,提高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使城市河道整治工作能够全面落实,做好整治方案,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使河道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戚振宁.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下城市河道整治措施分析[J].中国水运,2011,1(11):143—144.

[2]杨海军.深圳市西丽水库生态河道的构建技术与原理[J].东北水利水电,2013,2(6):42—43.

[3]何刚强.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J].水土保持研究,2013,11(3):245—247.

[4]李永祥.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技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5—37.

[5]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水科学进展,2011,5(3):377—382.

责任编辑:王洪军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6)01-0001-02

作者简介:第一随裕芬(1964—),女,北京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河道整治工程、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治理工程。

收稿日期:2015-10-13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6.01.001

猜你喜欢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加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效果方法的探讨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