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个维度

2016-03-16康伟十堰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战略布局治国理政四个全面

康伟(十堰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深化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个维度

康伟
(十堰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从历史维度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有其具体过程和深刻背景,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战略谋划的继承和发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运筹帷幄精心谋划的“大棋局”。从理论维度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定位,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关系。从实践维度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重在“全面”、要在“协调”、难在“推进”,必须善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矛盾思维。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治国理政;理论定位;实践要求

自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考察调研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来,权威媒体及理论界均给予了高度关注,尤其是理论界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研究已颇具广度和深度,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实践中的强力推进,这个问题将成为近几年学术界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点。

在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研究中,首先要厘清三个基本问题。第一,“四个全面”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是怎么提出的?为什么要提出?第二,“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是什么?与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是什么关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又是什么关系?第三,“四个全面”的实践要求是什么?如何贯彻落实?如何协调推进?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这三个维度也是深化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个基本视角。目前,理论界对这三个问题的认识尚不一致,尤其是对第二个问题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这三个问题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思考。

一、“四个全面”的历史考察

(一)如何提出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战略谋划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并逐步完善和定型的过程。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在谋划21世纪发展蓝图时,首次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1]77。十八大不仅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并提,“一个全面”演变为“两个全面”。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至此,“两个全面”正式形成。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三个“全面”首次出现在中央文献中。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说明中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起草突出了5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工作部署,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2014年11月,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3]这是习近平同志首次使用“协调推进”来阐述“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4]这是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四个全面”。2014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他又指出:“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5]13这里,习近平及时调整了江苏考察时的提法,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简化为“全面依法治国”,因为前面已经有“推进”二字,这是习近平首次对“四个全面”进一步规范和定型的表述。2015年1 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5]15这是习近平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简称为“四个全面”。

其次,“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接过“接力棒”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运筹帷幄精心谋划的一盘“大棋局”。

“大棋局”之一——重大活动。从2012年11月15日当选为总书记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习近平出席了四次重大活动,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对“四个全面”的“谋篇布局”。一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6]36这是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关键一步”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框架之内来谋划。二是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全面依法治国信号的强力释放。三是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开篇之作。四是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离京考察首选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前沿地广东,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宣示。

“大棋局”之二——重大会议。自2012年11月8日至2014年10月20日不到两年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四次重大会议同样清晰地体现了“四个全面”的战略谋划。一是2012年11月8日由习近平同志担任组长起草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6]70。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三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即着手研究和考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议题”[2]。2014年10月20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幕,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部署。四是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召开,习近平强调:“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7]

“大棋局”之三——重要讲话。在正式提出“四个全面”之前,习近平同志几次精辟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他对战略布局的精心谋划。一是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三是“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各项事业”,第五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六是“深化改革开放”,这其中已经明确包含三个“全面”。二是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就加强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提出五点要求,其中第二点是“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8]。三是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强调,“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5]8。四是2014年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强调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5]9。

习近平同志经常强调,要“做到全党一盘棋、全国一盘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所以,如果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作一盘“大棋局”的话,习近平堪称弈棋高手,开局起步,出手不凡,“四子”落下,全盘在握,习式“棋局”,步步为营。

(二)为何提出

为什么要提出“四个全面”?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9]112015年2月11日,习近平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时说得更加明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5]161。2015年3月29日,习近平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第四届理事会成员时又指出,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可见,“四个全面”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现实土壤。

首先,从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更是当今中国的“硬道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指向发展问题。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4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来看,美国位居第一,中国第二,日本第三。现在世界上只有两个10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就是美国和中国,而且中国同美国总量上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同日本总量上的差距在逐步拉大。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10]。所以,“四个全面”首先必须要有体现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全面小康,而且将其作为战略目标放在首位。

其次,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来看,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也在与日俱增。“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4。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当好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的“领头羊”。所以,“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中吸取智慧,从人民中凝聚力量……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深入地改进党风政风,为国家增创更多财富,为人民增加更多福祉,为民族增添更多荣耀”[11]。

再次,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来看,我国当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各个领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四个全面”正是抓住了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为什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而且“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12]。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13]374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因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6]4。正如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末强调的那样:“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13]314

二、“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

(一)各方评价

“四个全面”提出之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尤其是理论界和媒体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对其理论定位的提法却各不相同。

从国内来看,有学者提出“‘四个全面’以一种新概括表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筹划,是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的凝练表述和显著标识”[14]。有学者认为,“‘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治国理政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新的战略思想和重大的行动指南”[15]。有学者则直接提出,“‘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6]。《人民日报》自2015年2月25日起在头版连发评论员五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文章,其中第一篇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17]。之后,《人民日报》又从2015年6月25日开始在理论版连续刊发4篇理论文章:《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飞跃》、《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飞跃》、《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飞跃》。

从国外来看,有学者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未来中国蓝图包含了一个战略目标和三个互相支持、互相影响的战略举措。在一个外国人眼中,还看到了他巨大的决心和魄力:除了要在国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在国际上还要承担建设性角色以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18]。有学者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透露出很强的信息:一个新的发展框架正在形成。这一发展框架不仅对中国民众很重要,对于外国人也很重要”[18]。有学者则认为,“‘四个全面’是一个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也会增强中国在新的全球格局下走向繁荣的能力。因此,这一战略布局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路径,会被其他新兴国家认真观察以至模仿”[18]。

(二)权威界定

自江苏考察提出“四个全面”后,习近平同志及其他中央高层领导先后在不同场合多次论及其理论地位。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5]14。2015 年3月5日,张德江同志在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19]。2015年3月29日,习近平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第四届理事会成员时指出,“四个全面”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5]18。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再次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5]18。这些论述从“引领各项工作”、“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治国理政方略”等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四个全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准确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理论定位的重要依据。

笔者认为,迄今为止对“四个全面”最权威的界定,当属2015年2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以下简称“2·2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9]14。习近平同志明确把“四个全面”定位为“战略布局”,这就意味着“四个全面”既非纯粹的思想理论,也非一般的工作安排。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定位,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近平同志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6]11。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1]114他在“2·2讲话”中又强调,“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可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续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精彩力作。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回答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间的关系,简言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整个事业发展的大布局总布局,“四个全面”是谋划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的工作布局。

第二,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关系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集中反映,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疑是分量最重的核心板块。其实,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关系,我们可以从2015年7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提法中看得很清楚:“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20]这里,前者是“深入贯彻”,后者是“坚持”,一目了然。

第三,从“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关系看,“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地并列在一起,而是有其深刻的逻辑联系。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四个全面”的逻辑联系,如:“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它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9]15;“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9]1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四中全会决定形成了姊妹篇,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将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向前发展”[9]14。首先,第一个“全面”和后三个“全面”不是并列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二○二○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9]14。其次,后三个“全面”也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战略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战略保障,二者既增活力,又保秩序,一动一静,一破一立,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战略保证,对二者起统领作用。刘云山同志曾用了一个十分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来阐述“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的列车,那么改革就是发动机,法治就是稳压器,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

第四,从字面含义看,“战略”和“布局”两个关键词意义深远。习近平同志用“战略布局”一词来定位“四个全面”,可以说十分精准。第一个关键词“战略”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现被引申到各领域,意指管全局、管长远的谋略。习近平多次借用“战略”一词的军事含义论述“四个全面”,如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有一句话,我主持起草工作时就主张要写上去,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句话涵义是很深的。”[21]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全党必须保持强烈的进取意识,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22]在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形象地说,军令状已经下达,集合号已经吹响,作战指挥部已经成立,各方面军即将奔赴战场。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时要求,统筹考虑战略、战役、战斗层面的问题,把握大局、扎实推进,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还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尤为紧迫,是一场持久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等等。第二个关键词“布局”即如何“排兵布阵”?“伟大斗争”这一硬仗怎么打?分几大战役?力量怎么摆布?习近平堪称“排兵布阵的统军大将”,高瞻远瞩,成竹在胸,精准发力,及时果断地抓住治国理政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大开大合,大破大立,提出了“四个全面”的宏韬伟略。“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大手笔,治国理政则是“四个全面”的核心指向。

三、“四个全面”的实践要求

既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就必须回到实践中解决现实问题,用“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说到底要“推进”。如何推进?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23]这里习近平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起来,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非常注重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其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身就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深厚的哲学修养和方法论,体现了一种领导方略大智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除了要深刻把握其精髓要义外,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要学用其中高超的治理方略和领导艺术。

(一)重在“全面”,善用战略思维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第一要义是“全面”。“四个全面”精准抓住了我国发展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本身就体现了“全面”,同时每一个“全面”无论是其涉及人群、覆盖领域还是推进举措也都是“全面”的。

一是涉及人群要全面。全面建成小康“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全面深化改革要凝聚共识,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全面依法治国需要立法机关、政府各部门、司法机关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全面从严治党涉及全体党员干部。

二是覆盖领域要全面。全面小康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各方面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24]26。涉及“5+1+1”七大领域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加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再加国防军队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4+1”法治体系即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全覆盖;全面从严治党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

三是推进举措要全面。全面小康进入决定性阶段后精准扶贫、城乡一体化、引领新常态等全方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八项要求全力推进,包括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等。

要做到“全面”,就要善用战略思维。一是要高瞻远瞩,既要站得高还要看得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二是要胸怀大局,着眼全局,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小圈子小领地;三是要通盘考虑,全盘谋划,全面部署,全面落实。

(二)要在“协调”,善用系统思维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关键是“协调”。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24]27

以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为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但同时部署了法治中国建设,部署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调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需要修改法律的可以先修改法律,先立后破,有序进行,强调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进行部署,但习近平明确要求《决定》起草要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论法治。他说:“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如果完全停留在旧的体制机制框架内,用老办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用零敲碎打的方式来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大问题的。”[25]他强调改革和法治要同步推进,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

再比如如何协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要与全面深化改革相协调。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必须深化各领域改革。如果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提供寻租、搞腐败的机会……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避免出现制度真空,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改革健康顺利推进。”[24]81二是要与全面依法治国相协调,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1]135

要做到“协调”,就要善用系统思维。一是要注重研究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其规律性;二是要从各项工作的相互联系出发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三是切忌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三)难在“推进”,善用矛盾思维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落脚点是“推进”,难点也在“推进”。“四个全面”抓住了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确立了新形势下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推进“四个全面”,关键是要善于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习近平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23]。

破解“推进”难题,要善用矛盾思维。一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工作中要注重抓关键,抓主要,抓重点,抓根本;三是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02).

[3]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N].人民日报,2014-11-03(01).[4]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12-15(0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6]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社发行事业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8]习近平.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举措[N].人民日报,2013-06-26(0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0]习近平.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N].人民日报,2014-06-10(01).

[11]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01).

[12]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4.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颜晓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N].解放军报,2015-03-04(12).

[15]李文阁.如何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J].红旗文稿,2015(13).

[16]易炼红.“四个全面”:提升治国理政新境界[N].人民日报,2015-07-06(07).

[17]本报评论员.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5(01).[18]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上)[N].人民日报, 2015-04-10(02).

[1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指南[N].人民日报,2015-03-06(04).

[20]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N].人民日报,2015-07-21(01).

[21]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EB/OL].(2014-07-26)[2015-11-25].http://www.docin.com/p-873444414.html.

[22]习近平.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EB/OL].(2014-08-20)[2015-11-25].http://cpc.people.com.cn/n2014/0820/c164113-25502314.html.

[23]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01).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5]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01).

责任编辑:杨绪强

作者简介:康伟,男,湖北省十堰市社会主义学院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收稿日期:2015-12-28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6)01-0009-08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6.01.002

猜你喜欢

战略布局治国理政四个全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