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照顾同盟者利益原则在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统战工作中的运用与发展

2016-03-16姚俭建上海中华文化学院上海200237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统战工作

姚俭建(上海中华文化学院,上海200237)



论照顾同盟者利益原则在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统战工作中的运用与发展

姚俭建
(上海中华文化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认清并团结同盟者,尤其是香港新生代同盟者,是做好香港统战工作的前提。坚持和灵活运用好“照顾同盟者利益”这一原则,加强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壮大爱国爱港力量,使之成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同盟者利益;统战工作

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政策思想,“照顾同盟者利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同盟者一以贯之的工作原则,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体现与时俱进的动态战略选择。如何在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统战工作中更好地坚持和灵活运用“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并推出具有创新性的相关政策举措,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为基础的第二范围联盟,是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方面。在规范意义上,第二范围联盟的统战工作有三方面内涵: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是政治基础;服务“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是中心任务;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是永恒主题。因此,1997年香港回归后统战工作的落脚点就是人心回归,争取人心回归是香港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人心是全方位的,既要巩固爱国力量,争取中间力量,还要分化异己力量。在目前纷繁复杂的内外环境条件下,争取人心的工作更加特殊、更加复杂、更加紧迫。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不同时期面临的形势和承担的任务不同,香港的同盟者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香港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发生变化,具有三个需要关注的趋势:一是工作对象的性质结构发生变化,从具有大家族背景的传统企业组织和公众偶像人物转向文化知识阶层;二是工作对象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有的中老年对象趋向年轻化的新生代;三是工作对象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统战工作对象更加广泛[1]。认清并团结同盟者,尤其是香港新生代同盟者,是做好香港统战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香港新生代通常是指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包括70年代末80年代初、整个80年代以及90年代出生的一代。按照香港社会工作界的划分,现代香港社会代际区隔从1949年开始,之后出生并成长于五六十年代的一代人称之为现代“香港第一代”;出生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成长于七八十年代的一代,则为“香港第二代”;香港新生代可归于“香港第三代”[2]。随着岁月的推移,第一、二代陆续退出政治、经济、社会舞台,年轻一代迅速崛起。与身处港英政府治理下的现代香港第一、二代不同,新生代出生于“一国两制”背景下的香港大都市,知识面宽、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新生代是统战工作可以成功地进行代际传承的关键因素。加强与新生代代表人士尤其是青年企业家、专家学者的联系、沟通,已成为推进香港统战工作的紧迫课题。

统一战线是建立在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具有同心圆表征的政治联盟,它包括领导者和同盟者两个层面。所谓领导者,是指统一战线同心圆结构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主导政治力量。所谓同盟者,是指统一战线同心圆结构中处于领导核心以外的其他政治力量。“同盟者”与“统一战线”相伴而生。作为特殊社会历史现象,领导者与同盟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统一战线。没有领导者就没有同盟者;反之没有同盟者,也就没有领导者,更没有统一战线。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是社会历史进程中领导者和同盟者共同面临的历史课题。随着历史的发展,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也会随之变化。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就是团结同盟者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团结同盟者必须照顾其利益。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基础之上的照顾同盟者利益,是统一战线领导者团结同盟者的重要原则之一。

利益是人们各种追求和行为的基本动因,也是决定关系和谐与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说,“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3]。关于利益,学术界通常有三种观点:一是利益好处说,认为利益实际上就是一种好处;二是利益需要说,认为利益是满足人的需要;三是利益关系说,认为利益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按照利益来源,利益可分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宗教利益等[4]。所谓同盟者的利益,是指同盟者及其所在政治集团从联盟中所获得的政治利益和经济或某种特殊利益。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是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统一战线是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共同利益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联盟。这里至少包含三层内容,一是组成统一战线的主体是不同的,可以是不同党派、不同团体、不同阶层乃至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利益要求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异。二是不同主体之间有共同利益,也有具体利益。三是不同主体可以结成联盟去完成一定的共同目标,并在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利益和具体利益。可以说,统一战线的这种团结和联合,是与利益的实现紧密相连的。

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不断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否则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不能发展,更不能长久。面对新时期香港统战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当前工作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需要努力探索香港统战工作的规律,既要继承优秀思想又要突破陈规旧律,既要坚持基本原则又要融入时代精神,不断创新香港统战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这方面,正确和灵活运用照顾同盟者利益原则,推进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无疑是一项值得关注的工作。

二、照顾同盟者利益原则运用的现状与反思

香港回归后,香港社会政治生态发生深刻变化,香港市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大大增强。与此相适应,统战工作进入了支持和配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实践“一国两制”服务、保障“一国两制”顺利实施的新阶段。如何按照“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和香港基本法、中央对香港工作的方针政策,了解情况,广交朋友,宣传政策,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争取人心,实现香港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是新形势下香港统战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香港回归的重点是人心回归,而人心回归比领土回归要艰难得多,无论是“一国两制”及香港基本法的实施,还是培养爱国爱港的主流,其基础都必须是人心回归。总体上,自1997年香港回归至今,统一战线着眼于人心回归,做了大量绵绵用力、潜移默化的工作,巩固和扩大了爱国爱港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香港回归后的统战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金融危机、楼市和股市低迷、经济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以及“五区公投”、“反高铁游行”、“政改方案”风波等,这些不仅使统战工作的薄弱点凸显,而且也使统战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个中原因是复杂的,既有西方敌对势力破坏与操纵,也有自身原因,其中就包括统战工作。

在统战工作范围和重点对象的确认上,面临着重新的甄别和选择。在当今香港,社会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过去以海运物流、财团金融为主要龙头企业的重型经济结构,逐渐转向信息技术、旅游和小股东金融,在中下层,律师、社工、医护人员、宗教人士等“专业知识”类人员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香港历次区议会、立法会选举中,这些专业人士异常活跃,不仅直接参政议政或做竞选助理,还充分利用自己的公众影响力和公共关系能力,号召和动员人数众多的选民[1]。长期以来,统战工作重视的是工商业者和上层社会名流,这些人大多与内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在较长时间内,特区政府在政策取向上又倾向于这些群体,对普通百姓权利重视不够,导致了社会的两极分化。香港社会的中下层,尤其是生存压力较大的新生代,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受到关注,由此引起他们对社会的不满。

在统战工作依赖力量方面,忽视了新生代较为集中的媒体、社团和宗教团体的影响力。一是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已成为香港新生代高度集聚和活动的重要领域。由于香港社会是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建构,媒体给社会带来很大影响。而香港的媒体人,尤其是新生代独立意识比较强。如何做好香港媒体新生代的统战工作,是个新课题。二是各类社团组织,是新生代活动的重要平台。从代际上分析,社团组织有两类,一类是由香港第一、二代主导的社团组织,目前统战工作大多依赖这一类社团。其中的突出问题是部分爱国爱港社团出现“趋老化”和“去基层化”现象。部分社团在决策过程中以家长意见、“上头意思”为依归,忽略由下而上的民主过程。亦有部分社团热衷于相对表面化的工作,而未对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和待遇保障需求作出最大程度的争取。甚至有部分爱国爱港社团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对特区政府过度依赖和附从,对政府在施政中的某些失误和偏差未能及时纠正,忽略了自身的社会角色及应该发挥的功能。这些情况往往导致社团官僚呈现与基础群众疏离的现象,令部分社会人士包括部分原来基层群众失望。另一类社团是由新生代主导的社团组织。尽管数量上还不多,但影响力不容忽视,其渗透能力、网络能力、国际影响力和对社会的操控力都非常强。香港统战工作对这类社团还重视不够,也缺乏与他们相处和打交道的经验与能力。三是各类宗教团体。由于香港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宗教几乎是深入人心,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目前,香港统战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仍是佛教、道教。这类宗教团体成员以香港第一、二代为主,在重大问题上基本跟中央政府保持一致,是重要的统战工作成员。但在香港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基督教、天主教、摩门教等外来宗教,这些宗教在香港新生代中,尤其是人们关注的“80后”这个群体里,有着非常强的权威和影响力,正确引导和发挥这些“洋教”的作用,对于争取香港新生代有着重要意义[5]。

在统战工作方法、策略上,存在着简单化和水土不服的现象。香港新生代与香港第一、二代不同,他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态度更趋多元:一方面,富有高度自尊,关注社会,力图改变现实,强调中产和专业形象;另一方面,又扮演着十分复杂、多元甚至是矛盾的角色。香港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对香港新生代特点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做这一群体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不对路,方法简单、粗糙,因而在所采用的手段上往往使香港新生代感到不舒服、不适应。

三、照顾同盟者利益原则运用中的创新与发展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将争取香港新生代人心回归作为统战工作一项基本政策给予足够的重视,是做好香港统战工作的重要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照顾同盟者利益原则”在香港统战工作中的创新和发展。

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是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是团结香港新生代的精神纽带和政治基础。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可以把一切尊重自己民族、拥护祖国统一,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都团结起来,形成广泛的政治联盟,共同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目标服务。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实现广泛团结,是做好香港新生代统战工作的主题。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需要保证以爱国者为主体,加大工作力度,形成握指成拳的力量。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的战略决策,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同时警惕在“一国两制”执行过程中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离心、改源、毁制、弃本倾向和行为。因此,香港新生代统战工作要根据新生代的特点,不断研究新形式,探索新方法,通过以中华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为纽带,组织开展好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熏陶,培养新生代爱国代表人士队伍。

只有坚持和灵活运用好“照顾同盟者利益”这一原则,加强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壮大爱国爱港力量,才能使新生代代表人士成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中坚力量。

一是了解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的诉求。人心与民意密切相关。做好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工作,需要尊重事实、尊重民意、了解民意、引导民意、运用民意和发挥民意。对香港新生代,要区别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对新生代代表人士,要满足他们参政议政的需求,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对潜在的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如年轻学者、高校青年学生等,一方面要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引导,发挥内地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侨校的作用,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利于争取新生代人心回归;另一方面,从制度层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解决港人在内地参军等制度性问题。同时,摒弃敌对意识和思维,对于认同“一国两制”且并无反对中央管治的年轻泛民人士,中央可考虑畅通与其沟通的渠道。统战工作应敢于和善于团结那些与当局政治见解不同、思想观念不同的人,扩大“朋友圈”,而不是相反,特别对香港新生代中的泛民人士,更应该如此。

二是尊重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的代表性,在经过考察的基础上,做好政治安排工作,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政治安排要严格按照程序,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为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参与国家事务创造条件,鼓励新生代代表人士积极参与香港社会事务,发展壮大爱国爱港力量。同时,维护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的合法权益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群体和社团的合法权益。强化香港社团建设,促进社团转型,推动香港社团由守望相助型的传统社团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型的现代社团转变。

三是搭建服务香港新生代代表人士的平台,为他们事业和个人发展做好服务保障。进一步鼓励香港青年赴内地交流,下大力气发挥纽带和窗口作用,推动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牵线搭桥,为香港新生代报效祖国、发展事业提供信息、协调关系、排忧解难。要通过经济活动,不断增强香港新生代尤其是代表人士对祖国建设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参与感。香港还是海外华人社会的联系中枢,特别是香港同胞同世界各地华人社团组织联系紧密,通过做各界组织团体代表人物工作,建立起全球信息联系网络,把海外同胞凝聚到中华民族大团结、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这一宏伟大业中来。

[参考文献]

[1]龚红月,程洁如,文郁.高校港澳台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统战工作中的作用[EB/OL].(2010-05-05)[2015-12-13].http://tzb.jnu.edu.cn/sH tml/?C-1-605.Html.

[2]曾佳妮,郭小聪.对如何团结引领香港新生代的若干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4]苗伟明.重构公平和谐背景下利益概念再辨[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

[5]肖武男.第三只眼睛看香港[J].亚洲周刊,2010(7).

责任编辑:张淑瑛

作者简介:姚俭建,男,上海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政治学、公共政策。

收稿日期:2015-09-23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6)01-0025-04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6.01.005

猜你喜欢

统战工作
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思考
民进的责任担当
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特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