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对发展认识的新高度、新自觉

2016-03-16黄正平中共南通市委江苏南通226018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

黄正平(中共南通市委,江苏南通226018)



五大发展理念:对发展认识的新高度、新自觉

黄正平
(中共南通市委,江苏南通226018)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认识自觉,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中国发展需要理念与制度的支撑。“五大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举措更加具有问题导向和全局视野,创新思维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在融入世界过程中更强调开放性,全民共享更加体现发展的目的性。

关键词:十八届五中全会;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思想自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这是对发展认识论的再进步和新自觉。五大发展理念成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

一、战略举措更加具有问题导向和全局视野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正如习近平同志2015年伊始强调,“当前,时和势总体有利但艰和险在增多”[1]。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动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党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并提出协调推进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在整体推开、协同推进、系统推动中迈出重要步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一以贯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全面部署。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地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还比较严重,全国还有7 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基于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化整体贫困。据此,今后五年平均每年脱贫人口必须达到1 4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人口结构、人口质量、生育水平关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当前中国人口出现了异于过去的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少、老龄化趋于严重,呈现“未富先老”态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单独二孩扩大为普遍二孩,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积极行动。小康全面不全面,环境质量很关键。针对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严重破坏的现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低估、不绕道,直面分析,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勇于补短板,果断决策,直接提出解决路径和办法。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既体现了中央领导核心的战略定力、战略思维、战略构想,也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创新思维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

在发展理念的继承、更新上,创新发展处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同时,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核心”、“贯穿”、“重点”无不表明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

科技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基本力量。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中指出,在1 500年前,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科技创新频现,明朝以前世界上有300多项重要发明,其中有175项是中国人发现和创造的,在世界文明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欧州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成为世界强国。20世纪中叶,美国凭借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成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与人类进步发展紧密联系。邓小平曾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科技的支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当今中国,创新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涵义。全面改革与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从经济增长中高速到产业发展中高端,都需要发挥创新作用,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功能和作用,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目前的30% —35%进一步加大到发达国家的70%。

对于改革的动力,我们认识早、认识深,而对创新,我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比如对于绿色发展,我们认识迟、认识还不到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必须积极倡导科学精神,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创新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必须从理论、制度、科技和文化上全面展开。同时,创新也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开辟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诸多新举措,为科技创新提出要求、指明方向、确定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导,科技与经济、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文化等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科技创新应当也必将在国家创新推动战略中发挥引擎作用。

三、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发展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中国今天的发展,不是简单地为发展而发展,也不是只有经济发展,更不是竭泽而渔式发展。必须通过发展代价评估、发展能力考量、发展目的评判,进一步思考发展理念和发展动力,在平衡发展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中华民族能不能顺利实现伟大复兴,发展能不能做到持续、永续,这是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需要严肃而认真对待和回答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凸现出诸多问题、矛盾和困惑,如环境上的严重破坏,不安全问题频发,诚信、失信等社会现象时有发生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其中前三个发展理念直指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长远性。

发展应具有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协调性是平衡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协调发展是多维的、多向的,协调才能促进均衡平衡,协调才能结构科学合理,协调才有整体效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协调发展提出新的考量标准,并明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大具体目标。要不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失衡问题;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发展应在平衡性和包容性的基础上更加凸显可持续性。当前,生态环境危机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质量的威胁与日俱增,推动人类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探讨生态文明的现实问题。比如,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据统计,10年间中国城市的能见度平均下降了2公里,从资源消耗来看,我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数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倍。我们愈加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及模式的重大进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绿色发展谱写美丽中国之路。因此,通过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与社会结构,实现增长速度中高速和产业水平中高端,可以有效地规避“中等收入陷阱”,使我国顺利迈进高收入国家继而达到发达国家行列。

四、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双向开放

合作与竞争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主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存在,必然与世界发生交流与碰撞。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国内国际两类规则,都要求中国参与其中、互动互通。

当前,应客观正确看待“中国威胁论”和“美国衰退论”。美国特有的经济、科技、人才实力等优势,不可能在可见的时间里衰落下去,人均GDP只有日本十分之一的中国也不可能对周边和欧盟、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但从另一方面看,中国在融入世界发展过程中,从话语体系和游戏规则的接受者到发言者、参与者乃至决策者的角色转换,这其中既有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也应包含中国利益的兼顾和平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改革与开放相伴相生,过去的成就既得益于改革,也得益于开放。改革与开放不是独立的,是结合的、一体的。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继续实施全方位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全方位开放中更注重强调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

在世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开放发展构筑了新框架,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成广泛的利益共同体”[2]。中国面向未来的过程,也是面向世界的过程,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是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能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今后中国成败之关键一招。开放是趋势,开放是主流,开放才能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五、全民共享更加注重发展的目的性、普惠性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可以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是发展的手段,而共享则是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一价值取向和目的指引应当牢牢把握,不可丝毫有所偏废。

人民群众需要包容性发展,而不是汲取性发展。当前,利益分配不公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均衡性还未能更好地体现。仅从经济总量和文化发展这两大指标来看,2014年西部省份甘肃省的GDP还不到中国最大经济体广东省的十分之一;从文化发展来看,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在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仍有较大差距。过去我们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也存在个别贫困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发展的目标指向,民众对政府缺乏信任,按照古罗马学者的观点叫“塔西陀陷阱”。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难以保证全民共享目标的实现。走出“塔西陀陷阱”,要求政府必须树立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所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强发展内在动力,增进人民团结自信,共同朝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2]。发展的目标更加清晰具体,一幅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领域的发展大幕正在拉开。实行共享发展,能使发展的目的由口号变成措施,增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政治互信,保障全体人民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同志强调,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革命。“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刻的经验总结,也是面向未来发展深刻的观念变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崭新成果,是科学、全面、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境界,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的新遵循。因此,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在强化“五大发展”理念认识上、统一“五大发展”步调上下工夫,做到认识把握“五大发展”,贯彻执行“五大发展”,推动实现“五大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01(02).

[2]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 -10-31(01).

责任编辑:杨绪强

作者简介:黄正平,男,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文化。

收稿日期:2015-11-27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6)01-0005-04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6.01.001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新理念 新动能 新发展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建设新时代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探讨
中医药确立发展新理念
论银发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新理念下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