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新趋势:群文阅读

2016-03-16李艳娇

关键词:共识群文阅读阅读教学

李艳娇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新趋势:群文阅读

李艳娇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面对当前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兴趣不高的现状,群文阅读的出现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希望。作为新生事物的群文阅读,以其独有的特性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弊端,促进了学生解放思想,还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教学;集体建构;共识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3.03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50万字,初中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260万字。[1]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喜欢课外读物,剩余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动画、电视、电影等方式获取自己的课外知识。由此可见,大多数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都与《课标》所规定的最低标准有较大差距。课外阅读量不足,直接影响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面对此类现象,我们应该着力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其中不仅包括课内阅读,更包括课外阅读。

与此同时,《课标》在“基本理念”中也表明:“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2]这句话强调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且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就是实践。也就是说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就必须扩大阅读量,必须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去读。想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要通过群文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质量差、时间长、费力等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面对种种问题,专家和研究者们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理念——群文阅读。

一、群文阅读三要素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一个简称,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3]群文阅读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它尝试着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现存的困境,并且试图大幅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群文阅读的开始:议题

群文阅读当中的议题并不等同于“主题”。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4]议题的选取和设计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议题必须具有讨论性,有讨论性的议题才可以给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良性对话提供坚实的基础,良好的议题可供一个宽阔的天地让师生尽情思考。其次,议题还需要具有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议题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思维有很好的空间发展,同时具有启发性的议题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当中来,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最后,议题要具有延伸性,议题本身的存在就是引发学生和教师之间围绕它进行讨论和研究,有延伸性的议题绝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的知识覆盖范围,跨学科学习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在一起得以很好的整合和运用,让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得到巨大的发展。

(二)群文阅读的过程:集体建构

群文阅读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视为一个集体建构的过程。但这里的建构和建构主义的主张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建构主义把知识视为:“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而已”,把学习视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假设”的过程。[5]群文阅读的集体建构是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当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尽量要克服原有的思想束缚,把课堂当作一个大家一起“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思考的过程,这就是师生集体构建的群文阅读的过程。

(三)群文阅读的结果:共识

共识就是集体构建之后形成的一种共同的看法和认识。群文阅读当中的共识是群文阅读的一个结果。理想状态的共识,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关系平等的基础上,且师生一起合作、交流对文本进行深度、良性的对话之后所达成的。达成共识并不是简单的只听取一方的想法而另一方被动同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倾听之后,沟通、交流的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

二、群文阅读的特点

(一)促进学生解放思想

我国语文教材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篇章,我们一贯的培养方式是规定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主旨,像是给定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一样,这样就限定了学生的思考范围。群文阅读的组织方式不再以单个篇章的方式出现,而是打破常规,由一个或多个议题串联起来,像一串手链似的“群文”。如几篇关于家乡的课文,每个作者对家乡的感情都不可能完全一样,他们对自己的家乡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这样的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接受面,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阅读,理解“议题”。同时,每个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进行自由对话,形成自己独特看法与见解。这样的组织形式冲破了以往教师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二)归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但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处于缺失的状态。教师通常以单向传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授,而学生往往也就是被动接受。但群文阅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建构的一个过程。教师需要转变自己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的角色,由以前的知识传输者转变为现在的共同构建者,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在这样的转变之下得以归还。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尊重彼此,能够认真倾听,让每个人有自己的话语权,在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基础上进行师生之间的集体构建。

(三)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群文阅读是师生之间的集体构建,是让师生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下充分与文本进行自由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自由对话。这是一个从自己角度出发,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并且师生之间处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每个人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解读。最后,群文阅读进行集体建构要达成共识,但这个共识的达成一定是以多元解读的结果和每个人看法之间的差异为前提而形成的。群文阅读是一个充分倾听多元,理解差异,达成共同的理解、认识和看法的过程。

三、群文阅读的实施途径

(一)精读课转型

在我国,课文一般都是以单元组织形式呈现,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主题和群文阅读当中的议题虽然有所不同,“主题”在以一种显性的、强制的方式来引领学生的课堂阅读,而在群文阅读中,“主题”恰恰是“隐退”的。[6]虽然单元主题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但在一定程度上给开展群文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年趣事,其中精读课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我们家的男子汉》,虽然主题是童年趣事,但我们可以在主题词之外找出其他的议题。可以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感受童年的乐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课文当中的叙事描写,景物描写等细节,最后在引导学生把所获、所得进行分享交流。教师在此时就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以便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略读课转型

很多教师讲授略读课都是一笔带过,殊不知上好略读课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情况有很大的改善。《教师教学用书》中再三强调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义”,“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弄懂”。[7]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年趣事,其中略读课文有《三颗枸杞豆》、《柳叶儿》,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这两篇课文,再让他们读几篇课下我们选取的课外读物,读多篇文章,在大量的阅读中体会童年趣事,体会叙事描写的手法。在提升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综合性学习和课外阅读转型

现在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综合学习能力较弱,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结合群文阅读让我们的综合性学习和课外阅读得以转型,以求转型后能让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我们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异同。在发现知识的同时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现在市场上虽然课外读物很多,但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的问题依旧十分普遍。面对海量市场,怎样选择学生适宜的读物又是一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结合群文阅读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读后还可组织开展群文阅读交流分享会,帮助学生阅读量得以提升。

(责任编辑 远 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6.

[3]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9-11.

[4]何黄海.群文阅读:从表象到实质[J].小学语文,2011(10):10-12.

[5]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16-18.

[6]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30-33.

[7]李庆忠.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学刊,2014(11):194.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54(2016)03-0111-03

[收稿日期]2016-04-02

[作者简介]李艳娇(1992-),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共识群文阅读阅读教学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