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庐州刺史蔡俦史事钩沉

2016-03-16张金铣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资治通鉴刺史司马光

张金铣

(安徽大学 历史系,合肥 230601)



唐庐州刺史蔡俦史事钩沉

张金铣

(安徽大学 历史系,合肥 230601)

蔡俦是唐末杨行密集团的核心成员。蔡俦参与杨行密庐州起兵,在杨行密治理庐州时,多次率兵击退邻郡侵扰,其地位在杨吴功臣刘威、陶雅之上;在庐州主政五年中,蔡俦保境安民,发展经济,重修巢湖太姥庙,局势稳定;在杨行密与孙儒作战中,蔡俦败降于孙儒,从而与杨行密处于敌对之势,景福二年七月为杨行密所消灭。

蔡俦;庐州;杨行密

蔡俦是唐末庐州杨行密集团的核心成员,然文献记载极少。新旧《五代史》《九国志》均未有其传记,清吴任臣《十国春秋》收录杨吴诸臣120余人,甚至“失其姓名”的宣州军士亦有传记,而蔡俦亦未立传。本文试对蔡俦事迹进行梳理。

1 蔡俦其人

蔡俦其人始见于光启三年(887年)十一月。《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载,光启三年十月,庐州刺史杨行密进占扬州,“自称淮南留后”。次月,蔡州军阀孙儒“与杨行密争扬州”,屯兵扬州城西,“袁袭言于行密曰:‘广陵饥弊已甚,蔡贼复来,民必重困,不如避之。’甲寅,行密遣和州将延陵宗以其众二千人归和州。乙卯,又命指挥使蔡俦将兵千人,辎重数千两,归于庐州。”

蔡俦籍贯,未见文献记载。杨行密崛起于庐州,其帐下将领多出自庐州。[1]张金铣:《庐州与杨吴政权》,《合肥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据《资治通鉴》及《新五代史》,杨行密收复庐州时,左右将领曾劝其挖掘蔡俦父母坟茔以泄愤,可推知蔡俦为庐州本地籍贯。蔡俦参与杨行密起事,中和、光启年间,庐州“尝为邻郡所觊”,特别是寿州刺史张敖、滁州刺史许勍出兵侵扰,蔡俦多次领兵抵御。光启初年,蔡俦屯兵于柘塘(今长丰县柘塘镇),“亟战未利,士因怠斗,咸思回戈”,蔡俦“剚刃以遏之,号令以壮之”,阻止士兵南返,并于次日大破敌军。随后几年间,蔡俦“伐叛摧凶,不虚其岁”[2],董诰:《全唐文》卷819,邢甚夷《唐庐州重建巢湖太姥庙记》,中华书局,1983年。 深获杨行密信任,官至指挥使。

据《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行密所与起事刘威、陶雅之徒号三十六英雄”。《九国志》卷一《刘威传》云,刘威“与田頵、陶雅俱为行密奔走之旧”。刘威、陶雅、田頵、台濛等参与起事之人,其籍贯多为庐州,号称“三十六英雄”。从蔡俦经历来看,当属于“三十六英雄”之列。以蔡俦担任指挥使,并率兵将及辎重回庐州,可见杨行密对其倚重之重,其地位亦在刘威、陶雅、田頵之上。

光启三年十一月,孙儒围困扬州,侵占高邮,威胁海陵(今江苏泰州)。高邮镇遏使张神剑、海陵镇遏使高霸皆心怀异志,为杨行密所杀。文德元年(888年)正月,杨行密诛杀原淮南骁将、术士吕用之。二月,“朱全忠奏以杨行密为淮南留后”。四月,在孙儒进攻之下,杨行密放弃扬州,率军经天长返回庐州,“再为进取之计”[3]。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7,文德元年,中华书局,1956年。

2 蔡俦守庐州五年

文德元年(888年)四月,孙儒占领扬州后,自称淮南节度使,“纳款于汴”,经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奏请,“昭宗授儒检校司空,全忠署儒为招讨副使”[4]。欧阳修:《新唐书》卷188《孙儒传》,中华书局,1975年。庐州系淮南巡属,“杨行密畏孙儒之逼,欲轻兵袭洪州,袁袭曰:‘钟传定江西已久,兵强食足,未易图也。赵锽新得宣州,怙乱残暴,众心不附。公宜卑辞厚币,说和州孙端、上元张雄,使自采石济江侵其境,彼必来逆战,公自铜官济江会之,破锽必矣。’” 八月,杨行密“使蔡俦守庐州,帅诸将济自糁潭”[5]。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7,文德元年,中华书局,1956年。

据邢甚夷《唐庐州重建巢湖太姥庙记》:“文德初,淮南节度留后兼行军司马宏农公司空酬公前功,奏以知郡,有诏宜依”。淮南节度留后兼行军司马宏农公司空即杨行密,宏农公即弘农公,清人避乾隆名讳时改,弘农为杨氏郡望。其时庐州“城廪完实”,蔡俦也注意保境安民,稳定秩序,发展生产,“积金谷,备支费,无润屋觊觎”。蔡俦主政期间,多次击退邻郡进攻,经济也得到发展,甚至恢复到唐僖宗西迁以前状况。《唐庐州重建巢湖太姥庙记》称,“寇辈每来,弃甲遐遁。农经二稔,赓歌有年。商货骏奔,鄽易雾塞。民之遂性,如大驾未游前”,称蔡俦为庐州“贤太守”。

龙纪元年(889年)七月,宣武、淮南两道节度使、东平王朱全忠(朱温)“以公能理,奏请正授”,朝廷遂以蔡俦为庐州刺史,十月诏书送达庐州。蔡俦以柘塘屯兵时,曾获太姥神庇护而击退敌军,发誓重修太姥庙。太姥神为巢湖水神,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239年),后屡有兴废,中和年间(881—884)亦毁于兵,“其屋壁竹树,无孑遗焉”。唐昭宗授蔡俦为刺史后,蔡俦“乃减费聚俸,将践愿言”,重修太姥庙,“匠得良工,材获异木。不日不月,懋功就焉。观乎鸳瓦搀空,虹梁用壮,妙臻土木,美极丹青。既竭精诚,悉合制度”[6]。董诰:《全唐文》卷819,邢甚夷《唐庐州重建太姥庙记》,中华书局,1983年。前后耗时月余,太姥庙修复工作完成,庐州馆驿巡官邢甚夷撰文刻碑记载其事。

3 蔡俦之叛

文德元年八月,杨行密率军渡江南下,孙儒兵马强盛,进攻淮南各州。龙纪元年六月,杨行密夺取宣州,俘杀宣州观察使赵锽,唐昭宗以杨行密为宣歙观察使。其时,庐州守兵不足,“孙儒遣兵攻庐州,蔡俦以州降之”①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8,龙纪元年六月;《新唐书》卷10《昭宗纪》。《新唐书》卷188《杨行密传》云,“行密虽得宣州,而蔡俦为孙儒所破,以庐州降”。。大顺元年(890年)三月,唐昭宗赐宣歙军号宁国,“以行密为节度使”。景福元年(892年)六月,孙儒倾其全力渡江进攻宣州,为杨行密所败。孙儒部众多降于杨行密,杨行密“选其尤勇健者五千人,厚其禀赐,以皂衣蒙甲,号黑云都,常以为亲军,使之先登陷阵,四邻畏之”[7]。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9,景福元年,中华书局,1956年。又厚待孙儒帐下骁将张颢,“使将兵戍庐州”[7]。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9,景福二年,中华书局,1956年。八月,唐朝授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同平章事。

孙儒败亡后,蔡俦进退失据,深恐不能见容。张颢屯戍庐州后,蔡俦更加疑惧。景福元年十月,“蔡俦以庐州叛,附于朱全忠”[8],欧阳修:《新唐书》卷10《昭宗纪》,中华书局,1975年。“全忠恶其反覆,纳其印,不救,且牒报行密;行密谢之”[7]。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9,景福二年,中华书局,1956年。 十一月,蔡俦结好朱全忠遭拒绝后,索性挖掘杨行密父祖坟墓,与舒州刺史倪章连兵,共同对抗杨行密。

杨行密闻讯,派遣行营都指挥使李神福率兵进攻庐州。蔡俦亦派遣部将何瓖迎击李神福,并拉拢庐州戍将张颢,“蔡俦叛,颢更为之用”[7]。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9,景福二年,中华书局,1956年。景福二年初,“神福迎击(何瓖)于青斗山,大破之,遂傅城下”[9]。路振:《九国志》卷1《李神福传》,齐鲁书社,2000年。 四月,李神福围攻庐州城,“破其将,俦坚壁不出”[4]。欧阳修:《新唐书》卷188《杨行密传》,中华书局,1975年。 杨行密亲率军前往庐州城下,“田頵自宣州引兵会之”[10]。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吴世家》,中华书局,1983年。 张颢缒城出降,“行密以其隶属银枪都使袁积,“积请戮之,行密爱其勇,更置于亲军”[5]。欧阳修:《新唐书》卷188《杨行密传》,中华书局,1975年。 七月,杨行密攻克庐州,斩杀蔡俦。左右请发掘蔡俦父母墓冢,行密曰:“俦以此得罪,吾何为效之!”②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9,景福二年七月; 《新唐书》卷188《杨行密传》作自杀。 随后奏以大将刘威为庐州刺史。“是时四郊多垒,井邑萧然,威内抚百姓,外御寇兵,庐州以宁。”③吴任臣:《十国春秋》卷5《刘威传》云,“数月,除张崇为刺史,火灾乃止。”天复三年(903年),杨行密“置德胜军于庐州”[10],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吴世家》,中华书局,1983年。以庐州刺史、团练使刘威为德胜军节度使。

4 结 语

根据上述考证,蔡俦籍贯庐州,为杨行密集团初期核心成员,其地位当在陶雅、刘威、田頵等将领之上。中和、光启年间,蔡俦率军作战,建有战功,并受杨行密信任,官至都指挥使。光启三年(887年)四月,蔡俦随淮南行军司马、庐州刺史杨行密进军扬州。十一月,蔡州军阀孙儒围攻扬州,蔡俦奉命率军千人及运送辎重,先行返回庐州。次年四月,杨行密弃扬州回庐州,“再为进取之计”。八月,杨行密进军宣州,以蔡俦主政庐州。龙纪元年(889年)六月,杨行密攻占宣州,唐授以宣州刺史、宣歙观察使。与此同时,孙儒乘虚进攻淮南各州,蔡俦兵败,以庐州投降孙儒。七月,经宣武、淮南两道节度使兼东南面招讨使朱全忠保荐,唐朝任命蔡俦为庐州刺史。主政庐州期间,蔡俦注重境内稳定,发展经济,并重建巢湖太姥庙。景福元年八月,杨行密歼灭孙儒,夺回扬州,担任淮南节度使。蔡俦心怀畏惧,归附于朱全忠,遭到拒绝。蔡俦遂拉拢庐州戍将张颢,连结舒州刺史倪章,共同对付杨行密。杨行密在扬州稳定之后,派遣行营都指挥使李神福进攻蔡俦。景福二年四月,李神福开始围攻庐州城,杨行密也亲自率军前来征讨,又调宣州刺史田頵助攻。七月,庐州城破,蔡俦被杀。

注 释:

① 参见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8·龙纪元年,中华书局,1956年第8388页;《新唐书》卷188《杨行密传》云,“行密虽得宣州,而蔡俦为孙儒所破,以庐州降”,中华书局,1974年,第5453页。

②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9·景福二年,中华书局,1956年,第8445页; 《新唐书》卷188《杨行密传》作“未几,俦自杀”,中华书局1975年,第5454页。

③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5《刘威传》云,“数月,除张崇为刺史,火灾乃止”,中华书局1983年,第92页。

[1] 张金铣.庐州与杨吴政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

[2] 董诰.全唐文·819[M]//邢甚夷.唐庐州重建巢湖太姥庙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8622.

[3]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7·文德元年[M]. 北京:中华书局,1956:8377.

[4] 欧阳修.新唐书·卷188:孙儒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5467.

[5]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1:吴世家第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4:748.

[6]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景福元年[M].北京:中华书局,1956:8434.

[7]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9·景福二年[M].北京:中华书局,1956:8444.

[8] 欧阳修.新唐书·卷10:昭宗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288.

[9] 路振.九国志·卷1:吴·李神福传[M].济南:齐鲁书社,2000:5.

[10]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吴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

[责任编辑:杨立平]

On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Luzhou Secretariat Cai Chou in Tang Dynasty

ZHANG Jin-xi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Cai Chou was one of the key members of Yang Xingmi’s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Tang Dynasty, who rose up with Yang at Luzhou and beat intrusions of neighbouring regions when Yang governed Luzhou. His status was above that of other meritorious officials such as liu Wei and Tao Ya. During the 5 years when he governed Luzhou, it was in a peaceful and stable state,Cai Chou developed the economy and repaired Tai mu Temple in Chaohu. However, he was later beaten by Sun Ru and surrendered to him so as to become a rivalry of Yang Xingmi and was elimilated by Yang in the second year of Jing Fu.

Cai Chou; Luzhou; Yang Xingmi

2016-06-29

2016-09-08

安徽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合肥通史”(AHSKW2011D01)基金资助。

张金铣(1965—),男,安徽庐江人,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K242.4

A

2096-2371(2016)06-0104-03

猜你喜欢

资治通鉴刺史司马光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司马光砸缸之谜
胡三省苦心作注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