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合作新模式探析

2016-03-16王利君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俄一带一带一路

王利君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省情研究中心,合肥 23002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合作新模式探析

王利君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省情研究中心,合肥 230022)

“一带一路”是中国谋求对外深化开放、合作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中国周边地缘大国,俄罗斯的决策对于这一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后乌克兰危机时期的俄罗斯发展面临重重困境,加入“一带一路”战略框架、谋求与中方合作也是俄罗斯发展的重要机遇。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双方合作契机与挑战、探寻合作新模式,尝试为中俄合作发展提供对策与参考。

一带一路;中俄经济;合作

1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及区域合作机遇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在2014年下半年于北京召开的 APEC 峰会期间,中国政府发起建设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在亚洲各国逐渐达成共识。截至2016年8月31日,亚投行有57个正式成员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已经超过20家,凸显了“一带一路”战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广泛反响和巨大作用。

1.1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扩大对外开放的全新战略构想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既把“一带一路”作为构筑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更加强调“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其含义不仅仅是建设高速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更强调“五通”即旨在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互通互联”,是构建一个惠及更多更广领域的综合性的发展蓝图和战略实施计划。“一带一路”并非是实体的组织或建构的机制,而是长期以来中国所倡导的合作发展的理念在促进亚欧经济融合这一领域的具体体现。换言之,中国借用“丝绸之路”这个历史符号,展现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形象,努力促进实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的愿景。

从具体实施而言,这一战略将“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深化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2]。“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都将产生积极正面的巨大影响。

1.2 从国内层面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有效促进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国内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转移升级的大趋势,在“一带一路”的促进下,对外开放格局将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的规模水平和和管理经验将逐步提高,企业的产业链将进一步延展,多层次的人才将更加丰富,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企业也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扩大海外投资,提升自己。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 4 个月,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为 1 91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4%,大幅领先于整体出口增速,占同期中国出口总额的 27.8%。[3]同时,中国的企业对外投资也更加成熟,体现出了投资产业多元化、投资目的地多元化以及民营企业、跨国企业日益增多的特点。[4]地理分布上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和国内多个相关省份区域的发展战略实现对接,例如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沿海的闽、粤等地,对协调统筹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共生和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当下正在推进“四个全面”的建设,“一带一路”助力经济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一带一路”提高了开放程度,向外界打开了多个窗口,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法治建设经验,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

1.3 从国际层面看,“一带一路”战略将连接欧亚大陆,构建一个更加广博的跨大洲经济圈

“一带一路”沿线长,沿途经过国家多,地跨中亚、欧洲等地,辐射范围广,为多国经济的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平台与市场。 “一带一路”战略下组织设置的丝路基金以及亚投行的建立运行,对于区域经济秩序的建设和欧亚经济一体化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亚投行的建立,可以为未来人民币全球性结算、融资、储备和贸易提供便利和条件,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和交流。[5]

在不断加深经济互联互通的同时,各国也需不断加强政治层面、军事安全、尖端技术领域的合作,以推动战略互信的加强及关系提升,进一步推动发展,促进区域周边的安全稳定。在“一带一路”的促进下,各沿线国家可借助多个国际组织,例如上合组织等,增加沟通协作往来,不断增进互信。从区域经济和地缘角度审视,“一带一路”需以中国的周边国家为依托,不断促进积极合作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北方辽阔的俄罗斯在这一战略的推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俄罗斯经济发展现状与中俄合作契机

2.1 俄罗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俄罗斯是世界舞台上重要的政治经济大国。 自普京执政以来近15年,俄罗斯不断推进转型变革、促进自身的发展。政治上从“可控民主”到“主权民主”,经济上提出发展“可控市场经济”和“新经济”,文化上强调俄罗斯的独特性和传承性,外交上凸显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俄罗斯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在稳定中逐步增长。

2014年是俄罗斯的多事之秋。乌克兰国内政治危机的爆发带来了随之波及俄罗斯的安全动荡。在收复旧日领土的同时,俄罗斯被西方认为继续向乌克兰东部施加影响,造成了连续的冲突和动荡。因此,俄罗斯遭遇了西方即美国和欧盟多重且长期的制裁。欧美对俄制裁措施多种多样,除了经济和外交制裁外,还包括金融服务、能源、矿业、等多部门、多领域的制裁。这些制裁对于俄罗斯的经济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其中冲击性最强的为军事、金融、能源等方面的制裁。

军事制裁:北约暂停举行北约-俄罗斯联合行动计划;欧盟实施武器禁运并禁止向俄出口军事终端用户使用的商品;美国则是冻结在美为俄军方服务的公司资产,还取消了俄罗斯在八国集团的席位。

金融制裁:欧盟限制俄罗斯国有金融机构进入欧盟金融市场扩大“被认为有损乌克兰统一”的企业和个人的制裁名单,并停止对俄资助;美国则是暂停实施对俄出口激励措施以及对其经济发展项目的融资。

能源制裁:欧盟限制俄罗斯获取欧盟敏感技术尤其是石油产业的敏感技术。美国中断了对俄罗斯能源行业特定的物品与技术出口。

经受多轮制裁,俄罗斯经济受到巨大影响,再加上近年来持续低迷的国际原油价格,导致 2014年俄罗斯经济出现了资本外逃严重、货币持续贬值、通胀攀升。为缓和市场动荡,俄政府不断干预外汇市场以抑制卢布贬值的速度。截至 2014 年末,俄国际储备降至 3 854.6 亿美元,全年下降了 1 241.35亿美元,降幅达 24.4%。[6]

2015年乌克兰危机的和平解决有了新进展,随着新“明斯克停火协议”的签署,乌克兰东部地区大规模冲突逐步得到遏制。乌东局势的稳定助推卢布快速反弹,俄罗斯经济的下行趋势才得以遏制,但筑底回升之路依然漫长。

从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分析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存在对能源出口高度依赖的特点,卢布作为原油关联性货币,极易受油价变动的影响,脆弱性较大。在当前的国际形势看来,俄罗斯面临全球能源的发展变革,美国的页岩石油气产业异军突起,乌克兰危机导致欧盟国家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也受到很大影响。客观上要求俄罗斯长期形成的资源型出口型经济结构需要寻求调整和优化,不断推进国内经济产业的转型对于俄罗斯经济来说,十分重要。

2.2 从中国视角思考与俄合作的三个契机

首先,从“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施来看,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起点都是中国的边疆,这同时也意味着只有周边稳定,才能向南向西开放,才能与欧亚大陆国家发展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与周边国家构建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因此,“经济走廊”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一个整体,不仅能够实现“稳疆兴疆”,而且也是“一带一路”战略架构的起点。俄罗斯作为中国北方的周边大国,与中国领土多处接壤。又地跨欧亚,有着广阔的交通运输线路。与俄合作,构建一个稳健的周边环境,逐步建设经济走廊,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中国北疆发展的契机。2014年9月,在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提议建设中国-蒙国-俄罗斯经济走廊,将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的倡议草原丝绸之路进行对接,通过交通、货物运输和跨国电网的链接,打通三国经济合作的走廊建设,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就是这一发展需求的具体体现。[7]

其次,从全球体系层次角度来看,中国正长期处于和平崛起的战略机遇期,美国作为霸权逐渐衰落的一方,势必使用多重手段对中国加以制衡。由于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客观上对于衰落中的美国霸权构成挑战,美国必然对崛起的中国设置多重障碍。在经济合作上,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该合作模式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形成合作网络,意图通过更开放的经济合作协定孤立架空中国的发展。在周边安全领域,美国对中国南海的领土争端横加干预,将问题扩大化,对中国的周边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不小的困扰。面对美国的遏制,中国急需战略伙伴的协助,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继续提升地位,增加体系影响力。这时候,与重要的周边大国俄罗斯谋求合作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次,中俄关系长期友好,近年来中俄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也正处于历史上的“蜜月期”。2015 年 5 月初,习近平主席受邀出访了俄罗斯,出席了俄罗斯二战胜利70 周年庆典活动。这是中俄两国关系的一件大事。两年多来,中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这与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积极推动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中俄战略合作并非新生事物,而是地缘政治长久演进的结果。中俄两国长期开展的合作涵盖科技、经济、军事和政治、金融等多个领域。双方各种层次的合作不仅在广阔亚欧地区,在不同政治领域框架内也有相关体现。在共同利益和观念驱动下,这种合作关系的持续性将超过预期,为国际社会多极化创造更大的空间。[7]从这些政治现象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前景下对俄合作是具有双方相互信任和可行现实关系基础的。

2.3 从俄罗斯视角思考“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合作契机

首先,经历乌克兰危机后,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制裁,经济下行压力在今年虽然已经有所减缓,但是筑底回升之路仍然十分漫长。在欧洲美国对于其支柱产业能源出口加以限制之后,寻求新的广阔稳定的市场以及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俄罗斯来说十分重要。而中国是世界能源第二大消费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很大,可以极大程度满足俄罗斯的出口需求。俄罗斯谋求经济转型和回升,在地缘优势的基础上,可以谋求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在多个产业和领域加强合作,带动俄罗斯经济的复苏。

其次,中俄发展战略拥有同向部分,存在共同发展的合作空间。俄罗斯明确提出了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构想,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率先组建欧亚经济联盟,倡导建设跨欧亚的交通要道以及推动欧亚经济一体化。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俄罗斯欧亚联盟设想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国合作在欧亚空间之中的合作势必创造新的增长点,进一步为亚欧大陆发展繁荣注入新动力,增添新内容。针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构想,俄罗斯积极响应,愿将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对接,创造出更大效益。

再次,远东开发长期以来是俄罗斯大力推行的发展方针,但受制于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制约,其发展步伐长期缓慢,发展速度和质量有限。俄罗斯远东地区多处毗邻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合作发展空间巨大。远东地区和中国农业发展存在大量合作契机,中国农民输出可有效填补俄罗斯劳动力短缺困境,合作发展农业,共同应对粮食安全的挑战。与俄罗斯展开更加务实和紧密的经济合作是东北三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

2.4 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中俄合作依然存在诸多挑战

存在大量契机的中俄合作关系,依然存在诸多挑战,未来可能会为双方的合作带来消极影响,也应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俄罗斯对于“一带一路”政策层面的沟通尚不明朗。普京总统虽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持积极立场,但他多强调产业经济方面的协调与合作,而对政策沟通并未提及。可以认为,俄罗斯对如何处理其主导的统一经济空间和未来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的关系问题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方案。由于俄罗斯是统一经济空间的主导国,其立场会对其余的独联体国家和相关的中亚国家有所影响。虽然俄中关系逐步向好,但还应注意俄方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发展的猜疑,应推动合作,化解矛盾。

第二,“一带一路”跨越多个国家,国情不同,面临形势不同,很难达成统一协调。多个国家分布于不同的国际组织,在政策沟通,特别是在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类问题上,就会产生很大阻力。一系列多边问题的产生,必然会导致中俄双边合作受到影响。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覆盖地区也是安全问题多发区,民族、宗教、领土纠纷、资源争夺、毒品、有组织犯罪等问题引起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国家间信任度较低。中国西部和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也同样存在恐怖和宗教冲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这对于中俄有力开展合作也造成了影响。

总体来看,中俄之间在一带一路下的合作前景向好,未来探寻合作新模式有利于不断推进发展。

3 探寻与俄合作新模式

“一带一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合作理念与模式,不是通过建立超国家的机构和约束机制,而是在尊重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寻求一种自下而上、自然而然的融合与互动,可以使世界的经济格局更趋合理,保证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安全,以经济合作带动政治、文化交流,同时又以稳定的国家关系、安全上的相互信任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与进步。[6]

具体来看,中国与俄罗斯探寻“一带一路”的合作新模式可以做出以下五个层面的有力尝试。

3.1 多产业、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共进

中国与俄罗斯在第一、二、三产业都存在合作发展的推进空间,可以说,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多个产业领域推进合作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所需。

交通领域合作:“一带一路”发展强调的互联互通,很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就是对于交通建设发展合作的要求。俄罗斯地处欧亚腹地,战略地位重要,地理位置特殊,可以充当中国连接欧洲“中间人”的位置和作用,往北的海洋良港也有利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往东构建交通网络有利于共同开发远东的资源。在未来,通过合作构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俄罗斯构建互联互通的网络格局,并通过俄罗斯使中国与欧洲建立更加紧密的交通网络体系,也是泛欧亚大陆发展的共同利益诉求。2014年中俄着力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使之成为连接泛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线,中俄还明确提出共同修建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速铁路计划。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中国一些省区已经探索出新的运输模式,中国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中欧班列”品牌,逐步完善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和口岸通关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俄罗斯的地缘合作纽带作用。[8]增加交通领域合作,不断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对于中俄未来合作升级大有裨益。

能源领域合作: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经济倚重的重点产业部门。受乌克兰危机及欧美多国制裁的影响,其天然气和石油资源需要寻找拓宽新的市场和消费国,同时在开采和加工等技术层面也有着合作的需求,除了面临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隐患之外,还存在国际市场变动和国内产能提升不足的问题。对于当前中国的能源安全来说,其首要问题就是能源的供给和运输问题。俄罗斯的大片区域与中国西部的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接壤,公路、铁路连通,其中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油气资源富足,地理位置邻近,与中东、非洲等能源进口地区相比,具有较强的地缘政治优势。根据BP2014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全球储量的5.5%和16.8%。[9]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建设多线并行的陆路油气管道,构筑北上俄罗斯和西进中亚的陆路能源通道,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能源地缘政治意义。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合作之外中俄还将扩大在核能、电力、煤炭等领域深度合作。

军事领域合作:中俄双方在亚太周边地区安全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维护区域安全秩序的和平稳定也是双方地区战略的共同目标,在军事层面合作的努力也是双方实现这一地区安全目标的具体体现。军事科技方面的技术性合作也是双方谋求合作的重点。这方面的合作也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交流。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执行《2013—2017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纲》,在对地观测、火箭发动机等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联合展开攻关,深化两国在航天领域的长期互利合作。2014 年签署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在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推动民用航空和航空制造合作,扩大卫星导航、航空发动机、工艺与材料等领域的合作[10];推动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在无线通信设备、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开展交流。共同在防务合作和民用相协调方向推进科技进步。

金融领域合作:俄罗斯经济恢复道路漫漫,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增长放缓的下行压力。可以预见的是,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必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中俄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未来经贸合作目标,即中俄贸易额到 2020年达到 2 000 亿美元。[10]加强双边的经贸合作对于两国经济都起着正面的作用。中国近年来主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努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受到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卢布的汇率大幅波动,而人民币却依然坚挺,更适宜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两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有利于保障本币结算顺利推进,打破俄企缺乏人民币的瓶颈,扩大两国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重。另外,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难以从西方市场获得投资,同中国合作的意愿变得更加强烈。与俄合作中的人民币结算可以更加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双方经济投资交往的增加,未来也更加有利于双方人才、经验和文化的民间交流往来。

农业领域合作: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发展所关心的问题。持续促进粮食增产和粮食进口多元化始终是我国的需求。据统计,俄罗斯远东联邦区的土地总面积约为620万km2,但人口只有630万左右。在630万人当中,约75%的人居住在城市,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的现实要求俄罗斯谋求农业合作发展的新出路。中国的城镇化大潮不可逆且将长期经历这一进程,中国农村的“空心化”现象进一步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充分把握俄远东开发计划提供的契机,深化彼此的农业合作,提供配套性政策鼓励中国人口和资本进入俄远东地区,并且在与其他各国可预见的竞争中始终保持现行优势和互惠深度,增加了农产品进口渠道,分摊了当前主要从美国、巴西等国进口粮食的风险,也将充分享中俄两国毗邻带来的物流成本优势。

3.2 从次区域合作入手,以省和区域为单位加强合作

俄罗斯特殊的地缘位置和其多个地区与中国接壤,对于中国与其开展合作提供了很大的契机。而在具体的合作进程中,通过以省和区域为主要单位加强合作,对具体合作项目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帮助。次区域合作以省或区域为单位,易于民间交流,形成战略互信;由地方政府互相组织开展合作,更加提高效率、更加利于节约成本;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更具有针对性,更加具有科学性的微观指导价值。与俄合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努力构建“中俄经济走廊”,通过依托经济走廊来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演进。如从地缘位置来看,内蒙古连接蒙古,中国应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相邻地区通力合作,共同建设好中俄蒙经济合作走廊。除此之外,中俄之间应该促进地区合作机制创新和人才文化的交流。

3.3 在“一带一路”前景下促进对俄合作

中俄双方应努力借助国际组织为平台和媒介,促进交流、合作共赢。中国和俄罗斯近年来都作为经济发展迅速的新兴国家,在多个国际组织里的影响力增长。随着乌克兰危机,欧美国家在多边层面对于俄罗斯的限制,俄方在多边层面与中国的沟通合作理应增多。俄罗斯已加入了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建设,在APEC会议、金砖国家联盟等国际组织中,双方的合作关系也日趋亲密,未来应抓住契机,进一步推动在国际组织层面的协商和合作。

3.4 中俄应树立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

中俄应同时不断推动公共外交、民间交往,和文化合作。中国和俄罗斯有着长期的民间交往历史。早在苏联时期,中国就与俄罗斯拥有互访、留学等多个宽广的民间交往渠道,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双方更应该鼓励国家的技术人才和彼此的文化走出去,促进沟通和对流,在推动民间交流、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应该树立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建构中俄命运共同体,推动亚太、欧亚地区的区域一体化。

3.5 在“一带一路”前景下,双方应内外兼顾、统筹发展、重铸中俄新型大国关系

鉴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亚地区局势的影响,以及“一带一路”构想在中亚地区产生的连锁反应和波及效应,中国必须要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构建与俄罗斯的新型大国关系。从中国角度讲,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中国西北边疆经济、安全建设,实现“富民强边”战略目标,为中俄合作打造稳定安全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要从全球视角出发,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在合作发展理念下,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合作,形成与俄罗斯在中亚五国的良性竞争。在与中亚五国以及俄罗斯的合作过程中,除了树立“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意识外,还要注意文化认同在相互交往中发挥的作用。[6]努力挖掘我国少数民族与中亚国家少数民族相同的文化渊源,增进俄罗斯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的文化认同。努力体现出崛起大国外交的包容性和多元性,让文化认同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模式的润滑剂,不断推动双边关系的升级。

4 结 语

“一带一路”对于整个区域的政治经济秩序、区域贸易和一体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邻邦俄罗斯在后乌克兰危机时代,宜积极加入“一带一路”的框架进程中与中国开展合作,这不仅对于其自身发展,对于双边关系也大有裨益。在与俄合作、构建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推动下,相信中国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也会走得更好更远。

[1] 吴勇毅.“一带一路”引领中国信息服务“走出去”[J].上海信息化,2015(2):10-16.

[2] 俞正樑.积极进取 引领亚洲 全球再平衡——2014年中国外交[J].国际观察,2015(1):7-17.

[3] 有之炘.“一带一路”为中国外贸注入新活力[N].国际商报,2015-06-15(B03 ).

[4] 杨挺,李志中,张媛.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对外投资的特征与前景[J].国际经济合作,2016(1):28-30.

[5] 刘国斌.论亚投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撑作用[J].东北亚论坛,2016(2):58-66.

[6] 王海运,赵常庆,李建民,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背景、潜在挑战和未来走势[J].欧亚经济,2014(4):5-58.

[7] 于洪洋,欧德卡,巴殿君.试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与障碍[J].东北亚论坛,2015(1):96-106.

[8] 邢广程.中俄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成功实践[J].当代世界,2015(8):6-10.

[9] 朱雄关.“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中的国家能源安全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2015(2):23-26.

[10] 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N].人民日报,2014-10-14(02).

[责任编辑:杨立平]

On the New Cooperative Mo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Belt-and-One-Road Policy

WANG Li-jun

(Research Center of Anhui Situation, Party Committee School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22, China)

The One-Belt-and-One-Road policy aims strategically at further reform and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a. As a geographical power around China, Russia’s polici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trategy. In the face of many troubles During the period of post-Ukerian crisis,entry into the strategic One-Belt-and-One-Road framework provide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Russia’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a close analysis for the cooperativ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s and explore new cooperative mode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under the guidance of strategic proposition for reference.

One-Belt-and-One-Road; the economy of China and Russia; cooperation

2016-10-12

2016-11-18

王利君(1986— ),女,安徽亳州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宏观经济。

F752.3

A

2096-2371(2016)06-0035-06

猜你喜欢

中俄一带一带一路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