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2016-03-16胡博

潍坊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康复

胡博

(潍坊聋哑学校,山东 潍坊 261021)

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胡博

(潍坊聋哑学校,山东 潍坊 261021)

听障儿童康复师是高应激的教师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社会、学校、康复师自身等方面分析影响康复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的维护起一定的帮助作用,并对其他相关康复师心理健康的的研究有所启发。

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的重要标志。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与特殊需要儿童的良性互动程度。[1]2012年9月,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颁布的《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关注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是承受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研究表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有中度至重度心理问题人数的检出率较高,[2]其中焦虑、恐惧问题的所占比例较大。[3作为特殊教育教师重要组成部分——听障儿童康复师是高应激的教师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分析影响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对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的维护起一定的帮助作用,并对其他相关康复师心理健康的的研究有所启发。

一、影响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引发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不健康心理是社会压力与自身心理相互作用形成的。

(一)影响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1.社会层面

听障儿童康复是一门集耳科学、电声学、听力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特殊儿童康复师目前全国尚缺口约2.1万人,专门针对聋生的儿童康复师更是少之又少。在校的康复教师需要经过多次的培训才可以掌握其中的理论与技巧,但是要形成一套可行可靠的适合本校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程序,只能让老师自己去钻研去实践,单靠培训是远远达不到的,这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2.学校层面

(1)听障学生带来的压力

学前期属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期,2-7岁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关键期,因此,听障儿童康复师面对的大部分是学前的听障学生。因为听力障碍加之年龄的限制,大部分学生思维肤浅单一,理解差、遗忘快,使很多专业出身的儿童康复师较难获得专业上的优越感。另外,听障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4]大部分聋校是采用寄宿制,尤其是对刚入学的听障儿童来说,他们对家长依恋感重,对学校没有安全感,在入学后一个月是无法正常上课,大喊大叫,更严重的会出现打人的现象。这给康复师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反过来影响康复师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在盲教育、智障教育与聋教育三者中,聋校教师职业承诺最低。[5]

(2)教学工作超负荷

听障儿童康复师不仅仅要上集体课,还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听觉、言语、语言、认知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训练,因此工作相当繁重,周课时超过普通的特殊教育教师,各种隐形劳动更是无法计算。另外,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也使得康复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并且,越是责任心强的康复师,心理冲突越突出。[6]

(二)影响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的内部因素

1.角色冲突

听障儿童康复师给自己定位较高,但现实却不尽人意。社会上目前对特教教师存在一定的歧视,认为特教教师各方面都不及普通学校教师,作为特教教师重要组成部分的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上也会承受这种被边缘化和疏离化的压力。

2.压力多重性

听障儿童康复师对自身要求较高,知识面要广,心理耐受力要强。除了上述来自职业特性方面的压力外,自身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压力,学历进修、职称评定、教学竞争等,都需要正确处理和适应,一旦处理不当、适应不良,易产生烦恼、焦虑等心理问题。

3.家庭与学校不兼顾

在女教师占大多数的学校,因学生的特殊性,需要康复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爱心在听障学生身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家庭,因此常常引起家庭的不满。女性感情丰富、细腻且敏感,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更容易出现认知偏差与情绪衰竭,导致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的发生。

二、提高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提高听障儿童康复师心理健康水平要从社会、学校、教师多方面进行努力,通力配合才能解决问题。

(一)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善于利用传媒,引导正向的舆论。社会对听障儿童康复师有一个正确且适度的期望,让康复师真切地体验到尊重和关爱。同时,政府也需增加聋教育投入,一方面增加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其专业化得到再发展,增强其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

(二)学校关心,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听障儿童康复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领导一言一行,同事一笑一颦,学生一忧一乐,都会在心里留下痕迹,故学校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学校领导者更要注意实施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一是要努力为康复师减压,这主要包括减少工作量。尤其是那些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和担任了其他职务的康复师。二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鼓励康复师参与,培养多种爱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康复师学会自我诊断、自我调节与自我保健。

(三)自身调节,培养自我调适能力

听障儿童康复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健康要靠自己维护。

1.正确定位

采取感受分享、定期反思等方式了解并悦纳自己。正确认识、分析自己的缺点,在工作中尽力发挥自己的优点、长处,让自己体会成功的快乐;以“平常心”对待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不为外界对聋教育的舆论、评价所影响。

2.协调人际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拥有了可靠的社会支持系统。[7]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8]因此,听障儿童康复师要改变思维方式,增加情绪的积极体验,经常换位思考,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完全不同的感受,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宽容学生的缺点与弱点,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自己和学生要求期望不要太高,工作目标要切合自身实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学生。

3.合理宣泄

听障儿童康复师承受着来自自身、学校、社会与家庭的各方面压力,因此要养成宣泄不良情绪的习惯。康复师可在适当的环境下宣泄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合理的宣泄方法主要有倾诉法、转移法、呼吸调节法、表情调节法、借物宣泄法以及经常用到的大哭、运动和欣赏音乐等。

4.健康休闲

聋教育本身具有复杂、枯燥、低成就感等性质,许多听障儿童康复师因为忙于繁重的工作而忽视了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一定要通过适当的休闲活动来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以保持身心平衡。选择自己擅长的休闲活动能增加自我心理代偿,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如跑步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专注和毅力;爬山能舒筋活血,还能获得登高望远的惬意;钓鱼能让人心灵平静;阅读能让人内心充实、扩展思想视野等等。

综上所述,听障儿童康复师本人、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只有将其职业压力减小到最低程度,听障儿童教育康复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促进听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1]申仁洪,林欣.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6:80-84.

[2]徐美贞.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2):64-67.

[3]商秀梅,李高明.6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5):54-56.

[4]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79-181.

[5]陈明丽,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25.

[6]刘在花.特殊学校教师职业枯竭特点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06,(4):71-75.

[7]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5):568-574.

[8]朱琳.论聋校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中国特殊教育,2005,(9):70-73.

责任编辑:孙延波

G762

A

1671-4288(2016)05-0110-02

2016-08-28

胡 博(1970-),女,山东诸城人,潍坊聋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与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康复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大四公费师范生为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