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研究

2016-03-15雷惠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

雷惠强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逐渐从量的改变转向质的改变,由自我不断发展转向从多方面吸收发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本文结合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汽车运用维修专业的教学,分析“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实施模式,提出推动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加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日常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16-02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世界各国的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其余一些行业企业等都开始运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2012年,按照教育部在有关工作要点中提出的试点“现代学徒制”的想法,全面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做出深入的研究。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

1.“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现代学徒制”在一些国家也称为“新学徒制”,主要指的就是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将学徒的培养看作重点,将课程看成教学的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分析,“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区别不是很大,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都有师父对徒弟的教育作用和指导功能,都主张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现操作”,可是两者在构成的基础意义和价值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和形式都有一定的改变。

2.“现代学徒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做中教。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②身份上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逐步转化。③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培养模式。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⑤采用“校企生”三方共同评价方式,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过程性综合考核。⑥就业前景比较明朗,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稳定率。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模式。第一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学校教学为主,学校按照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第二类,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专业人才的培训为主,按照市场和企业的不同需求,举办班级培训、学校培训或者是企业现场跟班的培训,用以专门培养学徒的某一项专业技能。第三类,合作人才模式。这种模式指的就是以校企合作为主,一起进行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三、我校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本做法

以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汽车运用维修专业为例,分析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做法。学校目前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结合“现代学徒制”,第一步是选择企业和学习的师傅,第二步是跟着师傅学习技能,第三步是健全有关的保障措施,第四步是始终坚持师傅和学生共同培养,第五步是进行多元化和多角度的评价。我校于2014年9月,新生入学时选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402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验,时间上按照“1年+1年+1年”模式。第一年开设的专业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老师与实习老师在专业技能上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渗透;实训教学环节中,实习老师指导学生操作采取了类似企业中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学生每学期去修理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习。中间一年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部分时间在修理厂跟师傅学习,学生先后轮训四至五个岗位,如机修、钣金、喷涂、装潢、洗车等岗位。最后一年直接在修理厂实习,身份上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逐步转化。许多学生最后都能独立熟练操作,技能水平得到实际提高。此前学校也曾开展过半工半读、订单培养、项目教学等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但现代学徒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合企业用人的需求。

四、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途径

尽管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和一些企业的合作日渐增多,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校外支持,可是因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企业的背景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在教学理念、培养模式方面无法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能力非常有限,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并且企业再进行投入都相对比较分散,就使得学校和企业在实现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障碍。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套健全一致的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具体的做法有:

1.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应该按照“利益驱动,成果共享”的培养原则,构建统一的校企人才培养集团,进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

成立的校企合作集团可以实行理事会制度,具体由学院领导和企业有关的负责人共同担任理事长等职务。可以由企业人力资源的有关负责人担任常务理事,在学校设置集团的秘书管理处,用以负责和处理日常的培养工作。

2.在运用校企合作模式,推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将工作落到实处。

校企合作成立的集团需要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详细规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应该按照企业的实际要求,提供学徒培训、以及技能鉴定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根据市场需求,增设新的专业,优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需要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利用参股等方式与学校展开合作,进一步达到学校部分专业合作共同构建的目的。

3.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中等职业学院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等职业学院负责师资培训,在学院构建校内实习基地。

五、加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日常管理

1.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是实现工作和学习的互相结合,需要在学校教务与实训管理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汽车运用维修专业教师与有关企业展开合作,进一步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徒,企业准员工,员工”的人才培目标。学校和企业要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岗位的实际需求,共同商讨和研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将一些核心教学内容和课程进行重点开发,同时展开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2.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把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结构体系,与对学徒的岗位需求和智力技术能力进行优化整合,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好学校与企业、实习基地与车间、专业学习与岗位需求、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培训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的对接,以便能够使学徒更好地体验和感受,模仿以及尝试职业所需的精神。

在具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以采用三个阶段的培育方式,在第一年需要学习完学校规定的公共文化课程,学习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未来从事岗位对其具体的人文素养要求。学生在第二年的学习中主要以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为主。第三年需要结合工作岗位的需求方向和已经具备的专业技能,把有关的课程理论和实践培训结合在一起,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便全面实现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技术实践和训练课程项目化。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到企业相应岗位顶岗实习。

3.改革“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的实现,需要将工作和学习互相结合培养的理念运用其中,更好地推动教学双导师制的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录像等,扩展教学的知识内容,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研发微课程学习平台,以便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同时,教学中需要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评选出优秀的师傅和学徒,并能够对其进行奖励,进而形成能够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的激励体制。另外,企业还可以选派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人员去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企业专家进行的教学项目化课程,可以由1个师傅带4个学徒,形成技能学习小组,保证学徒能够有效掌握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

4.建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技能的培养,推动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工作实践实现很好地结合,使学徒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掌握工作岗位需求的技能。在具体建设实训基地时,要坚持学校实验室操作与企业车间实践的思想,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实训管理体制,制定有关的管理策略和流程,完善实训管理方案,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六、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建立,是中等职业学校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表现,能够有效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要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建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镜秋.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州市两所中职学校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4,11(23):12-14.

[2]闫志利,丁秀艳,郑丽媛,等.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3):72-74.

[3]周放.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4,(7):11-11.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让管理更有效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