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与创新驱动发展

2016-03-15刘颖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科技含量创新型人才

刘颖晰

(中共朝阳市委党校,辽宁 朝阳 122000)



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与创新驱动发展

刘颖晰

(中共朝阳市委党校,辽宁 朝阳122000)

摘要: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虽然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并付诸实施,但10余年后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东北地区再度出现经济增速减缓、体制机制创新难以突破等问题。但东北老工业基地并不是“振兴无望”。国家提出了“再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创新提供了驱动力。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次振兴;创新型人才;科技含量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及再振兴所面临的问题

东北地区包括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重要资源,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冶金等重工业基础雄厚,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东北地区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称为“共和国长子”。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改变,东北地区在体制转轨、产业升级和市场化过程中出现了产品结构单一、污染严重、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工艺结构严重老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滞后与活力不足等“东北现象”。

为了消除“东北现象”,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并于2003年10月发布并实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1]这在当时确实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振兴战略实施10余年后的今天,东北地区再度出现经济增速减缓、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不尽人意、体制机制创新难以突破等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产能相对过剩

虽然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的、微观的详细指导,许多企业依靠注入的资金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靠政策优势将产品“毫不费力”地销售出去。由此带动了能源开采的规模扩大,就业人数增加。表面上看起来经济一片繁荣,“实际上企业生产的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极弱,一旦丧失政策优势,就会立刻滞销,造成企业的严重亏损甚至倒闭。”[2]8而与之适应的资源开采领域也会受到巨大冲击,一方面过分开采造成了能源的枯竭,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对能源需求不足而造成了产能相对过剩的局面,无论是对眼前的经济利益还是长久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升级困难

当今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是科技的竞争。而东北地区的重工业比重过高,因而造成了产业升级的困难,也因此造成了工业设施的陈旧与老化。在此基础上,生产的产品只能是“老式”的,产品科技含量严重不足,市场竞争力极差,甚至严重滞销,造成企业亏损甚至倒闭,进而引起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

(三)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销售困难

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落后,产品已经严重不适应市场需求。部分企业虽然进行了结构调整,开发了部分“新产品”,但由于对市场的认识不够,这部分产品大部分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只能靠政治因素来销售。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这部分产品的劣势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四)缺少创新型人才

有人说当今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振兴过程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创新型人才。虽然不少企业口头上也宣称自己“重视人才”,甚至制定种种政策培养和引进人才,但是他们更多引进和培养的是能提高现有产品生产率的人才,而不是能进行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人才。因而造成了创新型人才的严重缺失。

二、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

造成东北老工业振兴困难的原因很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时间很早,并且由于长时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因而受到传统观念严重束缚,时至今日仍不可解。在具体产销过程中,往往过分依赖政策,企业缺乏自主性。同时对市场的认识不足,往往需要靠政策的保护才能“平安度日”。另外,由于传统“重面子”观念的影响,在东北地区,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浮夸”现象。而在与“浮夸”现象对应制定的政策的指导下,企业的发展前景可想而知。

(二)不重视创新型人才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东北地区的许多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因此他们往往只重视能创造眼前利益的人,而对那些能带来长远利益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即使引进了创新型人才,也不会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因此造成了创新型人才的严重缺失。

(三)力求“快速见效”,坚持“粗放型”增长方式

虽然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是让东北地区走上自主发展道路,能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少企业趁国家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之机,力求“快速见效”,却不去思考长久发展的问题,仍然以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单纯的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是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因此,在短期内使人觉得企业“脱贫”了,但却失去了一个真正发展的契机,从而在十余年后的今天,企业再次陷入困境。

(四)缺少新产品的研发,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由于企业没有从根本上进行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因而对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明显不够,产品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三样”。“即使研发了部分新产品,也是在陈旧的生产设施基础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科技含量很低,同时对资源的浪费严重,因而产品很难有销路。”[3]

(五)对市场需求认识不足,产品销售困难

过去,东北地区的销售一直“不成问题”,因为当时东北地区的产品一直由国家“包销”。并且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并不考虑生产的投入多少,这就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东北地区的企业往往会直接面对市场,但由于历史的影响,他们对市场需求的认识不足,同时对产品如何销售也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还坚持“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因而产品销售困难重重。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出路

(一)改变传统观念,力求从思想上“振兴”

东北地区要振兴,最根本的是“人”的振兴。[4]这就要求企业和个人改变传统观念,力求从思想上“振兴”。首先,企业和个人要摆脱传统的“等”“靠”“要”思想,取而代之的是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市场形势,做到“知己知彼”;其次,企业和个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念,不要为“面子”而进行浮夸,进而影响到企业计划的制定,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再次,企业要在自身的管理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任人唯亲、认人为己的现象,从而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最后,企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要认为国家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是自己发展的“法宝”,对国家的援助要有正确认识,可以把这部分当成是企业发展的“助力”而非“动力”,只有这样,东北地区的企业才能更好地振兴发展。

(二)重视创新型人才,为其提供更多成长空间

企业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引入,并要在资金和待遇上增加对创新型人才的投入,消除他们进行产品研发的后顾之忧。在研发过程中,允许他们出现“反复”现象,并且认识到这是一种尝试而不是浪费。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才会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企业发展从内部带来驱动力。

(三)对传统工业分类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对不同企业进行分类,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调整。“对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和技术过于陈旧、严重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企业,要坚决关停;对传统的冶金、机械制造等企业,要合理规划,对有条件的部分企业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提高该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使之适应市场需求。”[5]对于没有条件的部分企业,进行合理的转卖或关停,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那些较新型的企业,要对其在产品创新和市场销售方面加大指导力度和鼓励力度,使其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和“风向标”,从而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

(四)延长产业链条,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东北地区资源相对丰富,但对资源的浪费也较为严重。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东北地区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延长产业链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向。如对石油进行深加工——比如提炼化工产品、其它能源等——会使单位质量的原油增加三倍的收入。这会极大增加东北地区的经济收入。这样东北地区的资源浪费现象会明显减少,生产的产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会极大增加,也会为东北地区的再次振兴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五)加强对市场的调研,了解市场的现实需求及预期需求

现代社会经济主要为“市场指向型”,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才会有更好的销路。这就要求东北地区的企业在市场调研上增加投入,对市场需求有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及时准确预测市场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生产方向。

参考文献:

[1]郭安丽.转型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N/OL].中国联合商报.(2014-02-24). http://www.cubn.com.cn/News3/news_detail.asp?id=13714.

[2]孔泾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1(10):5-13.

[3]郑文范.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科技支撑体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2):99-101.[4]国务院35条政策 再推东北振兴[N].沈阳晚报,2014-08-20(2).

[5]罗丹程.辽宁石化工业十二五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08-210.

责任编辑:何玉付

收稿日期:2016-04-15

作者简介:刘颖晰(1982-),女,辽宁朝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4-0115-02

猜你喜欢

科技含量创新型人才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加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浅谈确保粮食安全的思路
高科技创意鞋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工程建设盛开科技花——近年来我国重点建设工程提高科技含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