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幼教学生专业素养的路径——基于第二课堂的研究

2016-03-15林艺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专业素养幼教第二课堂

林艺凤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提升幼教学生专业素养的路径
——基于第二课堂的研究

林艺凤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福建 厦门36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国内高校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传统意义上的第一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在满足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通过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国幼教学生在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着专业兴趣缺乏、偏科现象严重等问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努力提升其专业素养。

关键词:第二课堂;幼教;专业素养

一、第二课堂理论概述

(一)第二课堂概念界定

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是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它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当前,我国对第二课堂的相关研究颇多,不同的学者从各个侧面对其进行定义和解释,著名教育家朱九思认为: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正式教学课堂之后对学生进行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集趣味性、知识性、技能型、娱乐性于一体,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升其专业素养;第二课堂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以及院校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发掘学生在其它领域的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本文结合当前第二课堂的发展现状,对其定义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扩展,是院校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水平所进行的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如社会实践、知识竞赛、实践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形式多样,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技能为宗旨,极具开放性、互动性,深受学生喜爱。

(二)第二课堂特点

第二课堂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组织机构灵活。不同于第一课堂人员、形式等多方面的限制要求,第二课堂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而成,是一个相对自由、组织灵活的活动群体,其人员构成和管理机制相对简单,学生可以根据喜好自由参加;其二,专业性模糊。这主要指的是所有参与者不受学习专业或研究方向的限制,只要对活动主题有兴趣、有想法,就可以大胆参与,这打破了班级和专业的限制,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有很大作用;其三,活动内容灵活多样。第二课堂所进行的活动交流都是根据各学科特点所开展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不仅有休闲娱乐的舞蹈社团,还有富有诗意的吟唱社团、话剧表演,更有强调实践能力的志愿者协会等。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还有助于多方面提升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四,活动效益综合性明显。第二课堂活动涉及范围广,参与学生众多,并且具有很强的参与自由和选择自由。所以,学生在活动之后收获颇多,活动效益明显。第二课堂丰富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参与角色,学生在不同的社团担任不同的角色就可以获得多种实践能力。比如活动组织者在活动中就可以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而参与者也可以学习到不同活动的专业技能。[1]其五,活动目标具有导向作用。第二课堂所开展的多种活动形式并非没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开办第二课堂的初衷就是为了不断扩展、延伸学生在第一课堂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借助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活动氛围的熏陶,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

二、我国幼教学生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兴趣缺乏,专业素质不强

我国多数幼教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把握。通过调查发现,真正处于对职业热爱而选择幼教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其中一部分学生仅是根据自己对舞蹈、唱歌的兴趣而选择幼教,对幼教学生应有的专业素养尚未完全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该专业只是凭感觉,至于幼师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一概不知,甚至绝大多数选择该职业的动因是来自家长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却持无所谓态度。[2]这种对专业兴趣的严重缺乏,严重影响到了未来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校学生中,专业兴趣不足的学生多是把幼教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没有当做一种真正的职业追求,更有甚者直接表明以后不会从事幼教工作,这种现象说明大多数幼教学生并没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和扎实的专业素质,这对整个幼教行业而言会大大降低行业的专业水准。

(二)偏科现象严重,专业基本功差

由于幼教专业在进行招生录取时,对学生的分数限制和专业能力要求较低,所以入校学生的专业成绩普遍较低,偏科现象严重。在众多幼教专业中,大多数女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正是因为数学成绩较差才选择幼教专业;被录取学生的英语成绩也不尽人意,远低于幼教专业的录取要求,这种偏科现象在学生正式入学后依旧存在着。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大多对唱歌、舞蹈等实践性课程兴趣较高,成绩较好,而对于一些理论性的专业课程,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耐心,专注力较差,学习能力普遍偏低。专业课程学习不平衡的问题也对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许多学生由于只专注学习实践性的技巧课程,导致其对幼教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素质能力把握较差,许多学生英语讲课水平远低于教学要求,还有一些学生在毕业时连简单的舞蹈动作都没有学会,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堂,就业成功率大打折扣。

(三)学习意识较弱,实践能力不足

在进行入学考试时,幼教专业学生的成绩与其它专业学生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是有差别的。受到固有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在专业知识课堂上,学生往往缺乏思考能力,或者是懒于思考,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认真思考的态度和精神。这时如果教师不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维深入思考,那么课堂教学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也无法掌握到应有的专业技能。此外,学生懒于思考,学习意识差,在完成课堂作业时态度敷衍,在没有进行思考和实践的情况下直接在网上下载答案,蒙混过关。学生在校实践多为校内实习,几乎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校外实践培训,所以实践能力较差,在毕业时仅仅掌握了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而在实践教学上经验不足,难以被企业录用。

三、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幼教学生专业素养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生为本理念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教师以及院校要转变思维观念,改变第一课堂教师为主的课堂设计理念,将学生的地位放在首位,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活动潜力。在综合素质方面,幼教专业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程要求组织一系列的社会调研活动,比如到高质量的省级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升幼教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文化素养方面,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和知识竞赛,比如英语口语协会、吟唱团、舞蹈社团等。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的同时,改善幼教学生知识体系不健全、专业知识不扎实的现象,改变学生偏科问题,促进幼教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在意志磨练方面,要求幼教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义工活动、支教活动、素质拓展等形式来提升幼教学生的意志力,锻炼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爱心意识和耐心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勇于面对困难,用爱心来教育小学生。[3]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始终在学生生活、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优质的师资队伍不仅可以创设出活跃高效的学习课堂,还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快速掌握课堂知识,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要想提升幼教学生的专业素养,在第二课堂教学方面各大院校还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权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幼教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在舞蹈、音乐、英语口语等多方面能力,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引进一定的竞争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的积极性。院校可以将教师第二课堂的建设水平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使幼教专业教师课程发展工作的成绩与教师的工作量相挂钩。此外,还必须充分调动高学历或高职称教师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应多为学生进行社会各行业的培训与讲座。[4]聘请知名的专业性名师、名人等到校为学生进行充电,让学生能够不出校园就可以学习到各行各业的专业技能,从而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三)构建第二课堂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幼教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涵盖范围广,所涉及的教学资源也十分丰富,单个的第二课堂活动是难以完全争取到这些资源的,这就要求学院优化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幼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按时有效开展,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供更便利的平台,尤其是在校内活动资源上,学院要将公共资源如音乐厅、演播厅、舞蹈室、练歌室等硬件设施按照一定的安排提供给学生使用。学生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还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因此,学校要为这些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推动校内第二课堂活动有序开展。在校外资源上,学院要与社会企业、教育机构等幼儿教育团体进行交流,在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幼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批量组织幼教学生以实习、参观学习、考察的形式深入教学机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差距,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为以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联军.第二课堂教学对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度研究[J].文教资料,2009(14): 234-235.

[2]晁悦.论第二课堂教学对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度[J].新校园:中旬刊,2014(11):49.

[3]孙丽华.试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设计与经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186-188.

[4]武晓峰,王磊.学术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36-40.

责任编辑:沧海

收稿日期:2016-05-03

作者简介:林艺凤(1987-),女,福建厦门人,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4-0049-02

猜你喜欢

专业素养幼教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