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视域下高校课程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贺州学院为例

2016-03-15卢念念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贺州学院民族

卢念念

(贺州学院 设计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民族文化视域下高校课程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贺州学院为例

卢念念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广西贺州542899)

民族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学是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高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将民族文化合理地融入高校课堂,需要打破常规,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实现高校教学与民族文化教育传承最大限度的融合。文章以贺州学院为例,通过对民族文化融入高校的基本现状、现阶段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论述,进一步探讨高校课程教学发展的对策。

教学改革;民族文化;特色;对策

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融入民族文化,这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国内多所学校已有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将民族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学中,从而探索一条将民族文化与教学完美结合的道路,这对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价值,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1]210。贺州学院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壮、瑶、苗、侗、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为高校课程教学建设留下了丰富宝贵的资源。因此,本文将在民族文化融入贺州学院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具体探讨民族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一、民族文化视域下高校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近几年,贺州学院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将民族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办学理念、教学形式、学生培养、学校文化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具体表现如下:

(一)形成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项目及成果

贺州学院几年来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立足贺州,服务区域,面向基层,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注重将地域性、特色型的瑶族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并形成一批具有瑶族文化教学的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等特色成果。如:贺州学院设计学院开设桂东民间美术等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中体悟瑶族文化,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邓玉荣教授带领的贺州学院语言研究团队在汉语方言、壮侗语和苗瑶语方面取得优秀成果,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广西东部多语多方言区语音实验室”和“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两个科研平台,并取得国家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7项。2016年度贺州学院黄姚古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旅游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二)初步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的校园文化品牌

贺州学院几年来借助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地方优势、历史底蕴、教师特色等元素进行高校课程改革与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如2013年对外开放的贺州族群文化博物馆;社团文化艺术节中2014年开始举行的面具设计大赛;文化与传媒学院2014年开始举行的方言才艺大赛;2016年举办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题与“传承中华文化、践行核心价值”时代要求的第十届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

(三)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民族文化实践平台

高校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教学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良好开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离不开学生的教育实践与实习。近年来,贺州学院为培养“品德好,基础实,专业精,能力强,下的去,用的上,留得住”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借助各方面的资源与平台,为师生民族文化课程的实践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平台,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与优异成绩。如:每年国际博物馆日,贺州学院族群文化博物馆都举办博物馆日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队接待参观者,为学生提供锻炼自身素养的平台。2013年,“守住精神的家园——贺州学院暑期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志愿团队”深入当地瑶族各村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有效促进学生对对“南岭走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理解,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科研、创新能力。2014年贺州学院在钟山县委党校成立贺州学院村镇学院,为学校师生提供合适的平台进入村镇,了解村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2016年4月,贺州学院师生代表参与州学院协办贺州市旅发委、贺州市妇联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贺州手工艺保护和发展项目国际手工艺徽章认证培训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瑶绣。2016 年5月,冯志盛、王晶的项目《瑶艺——有温度的设计》获得第二届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示会“创新成果奖”。

二、民族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对贺州学院民族文化融入情况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将现阶段贺州学院民族文化融入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一)忽视民族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尽管贺州学院为学生民族文化技能方面的培养提供了许多平台,但是贺州学院在高校民族文化教学中仍存在民族文化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类专业忽视民族文化知识的培养。目前,贺州学院民族文化多数出现于特殊的专业,如,舞蹈、设计,从而导致接受民族文化课程的学生呈小众化;另外艺术类学生多数重实践忽视理论,从而导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处于囫囵吞枣的状态,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这只是较为少数的成果。

2.非艺术专业忽视民族文化技能的培养。贺州学校的教师多数为师范类教师,其中大多数教师的教育经历多偏向于理论教学,对学生实践与技能的培养意识较为淡薄,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民族文化培养,忽视学生民族文化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对民族文化仍处于喜欢、认同,但是并未深入了解状态。如教师在授课时,多数在讲授民族手工艺如何有价值,制作有哪些工序与处理方式,但是学生不能真实了解该手工艺的制作,看到的只是“纸上谈兵”,从而造成学生民族文化技能的缺失[2]105。

(二)缺乏完善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征,民族文化理论体系完善进程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另外,由于我国民族文化融入高校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教材仍很缺乏,从而导致贺州学院在进行民族文化融合教学中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

(三)具有民族文化专业教学素养的师资不足

目前,贺州学院拥有几位民族文化方面的研究学者,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被社会认可,但是民族文化教学是全校师生的教学,仅依靠现阶段的教师专家仍不能满足高校中民族文化的教学。一方面,多数教师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仍处于感兴趣但了解不深的状态,在自己本专业中民族文化融入仍是“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理论指导的缺乏和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多数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仍处于单一的培训阶段,在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中仍显得力不从心。

(四)民族文化理论待丰富,民族文化课程结构单一

民族文化与高校教学的融合是一种实践与创新形式,它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关的理论、专家的指导与成功经验的借鉴。由于,目前在我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民族文化在高校教学的融合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培训、高校民族文化课程设计与整合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从而限制了高校民族文化融入的发展,这就导致贺州学院在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理论、专家指导与经验借鉴,并出现民族文化课程单一的情况。如:在民族文化课程设置中,多数课程是以舞蹈、民间工艺、地方文化、方言为主,目前只涉及音乐、美术、文化、方言方面,在民族文化体育方面少有涉及。

(五)民族文化融入各学科教学的发展不平衡

近些年,贺州学院在融入民族文化进教学中尽管取得了很大进步,并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一方面由于师资、经济、历史的原因,学校民族文化教学仍受到许多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没有系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薄弱,多数民族文化教学只是少数师生的教学,未实现普遍性的民族文化教学[3]56。

三、民族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增加民族文化课程,全面发展民族文化

贺州学院由于地方历史原因,在民族文化课程安排上多倾向于民族舞蹈、民族工艺的授课内容,这导致课程内容的单一化。经过文献整理,笔者认为要贺州学院要增加民族文化课程,全面发展民族文化,避免单一化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民族文化语言、民谣、舞蹈、工艺、民俗、民间体育等全方面的研究与课程安排,避免民族文化课程的单一性。二是注重民族文化课程安排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多组织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和教师向民族文化传承人之间的交流,鼓励教师进入民族文化生态圈中实践,使教师对民族文化深入了解认识,使教师能合理、有效地安排及课程,并在实际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知识。三是在全面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仍要坚持“立足贺州、面向基层、服务区域、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在广西及区域内有较高水平的多科行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定位[4]94。

(二)引进专业人才,培育在职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专业人才的引进,培育在职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有利于高校民族文化融入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有助于为学校民族文化融入教学的改革中增加新的血液,提供新的思路与教学方式,从而专业人员的加入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针对引进专业人才,培养已有教师的建议如下:

1.充分调动在校教师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在校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使民族文化顺利的融合进高校教学中。

2.吸引民族文化专家进校园,支持民族文化专家进入学校兼职,为他们在学校授课建立完善的引进制度和管理制度。民族文化由于其成长空间与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多数专家没有拥有高学历,从而很难有机会进入到高等学院教授课程。学校只有建立完善、有效地兼职教师管理体制,为民族文化专家在学校授课提供便利,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师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3.为学校教师在民族文化方面的培养提供机会。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建设一支学有专攻、术有专长的研究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在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5]72。只有教师具有良好民族文化知识素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有了解与认同,才能落实民族文化在高校教的学改革,并取得良好成果。

(三)完善课程体系,编写校本教材

高校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必须要根据学校情况、区域情况、学生情况出发,在教授民族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化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课程体系,编写有关民族文化融入教学的校本教材,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扩大学校学生学习民族文化课程的范围,使学校各个专业都有机会参与到民族文化教学中。二是在民族文化选修课的教学中,不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鼓励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选修课的学生也能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民族文化实践活动中。三是专门组织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为他们进行专门的专业课程设计。四有针对性的组织学校人员选取目前学校有关民族文化较为完善的课程进行系统、完善、切合实际的教材编写,撰写相关的民族文化著作,将民族文化在教材中系统的、完善的发展下去[6]195。五是充分利用学校目前的项目研究与基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进课堂,确保民族文化课程的实施充分落实,为民族文化课程体系的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实践平台全校化,丰富师生民族文化相关体验

民族文化知识有自己特定的生态环境,有自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是群体的信仰、习惯等形式,传统民族文化知识多数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形成的。高校在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中,尽管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平台进行实践,但只是少数学生参与进去,大多数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仍脱离原有的生态环境,缺乏归属感,缺乏对民族文化技能的学习,所以高校教学改革中民族文化的融入必须实现实践平台全校化,丰富师生民族文化的相关体验,让学校师生在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民族文化教育,建立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师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使学校师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中去。

高等教育是培养国家栋梁的关键部分,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与灵魂。高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民族文化的融入就是要积极吸收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保持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民族文化,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传承发展机制。总的而言,高校教育改革中民族文化的融合是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综合行人才的关键,贺州学院作为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性学校需要充分发挥其地理、历史、人才的优势,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1] 谭光鼎.多元文化教育[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2008.

[2] 井祥贵.疏离与融合——学校教育视野下民族文化的传承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5).

[3] 陈斌,马熙,董立爽.跨界与融合:地方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趋势——以安顺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主要考察对象[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2).

[4] 杨雄珍.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与发展探索——以贺州学院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4(3).

[5] 杨建忠.论民族地方高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价值与方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

[6] 田爱华.湘西民族文化艺术在民族高校的传承与发展[J].聚焦教育,2015(7).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 in Universities under National Cultural Horizon:A Case of Hezhou University

LU Nian-nian
(School of Design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National culture is blended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tect and develop national culture,and it is als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local university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The national culture blended into the classroom reasonably needs to break the routine,update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concept,promote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and implement maximum fusion of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This paper takes Hezhou University for example,by analyzing the basic situ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main problems at present,to further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the teaching reform;national culture;characteristic;countermeasure

G642.3

A

1673—8861(2016)02—0122—04

[责任编辑]张琴芳

2016-05-25

卢念念(1982-),女,壮族,广西河池人,贺州学院教师,硕士,贺州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民族创意产品研发。

2013年度贺州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hzxyjg201336)。

猜你喜欢

贺州学院民族
我们的民族
游贺州紫云洞
印象贺州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吾城·吾乡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