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三大关系,提高专题教学效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专题教学实践与研究

2016-03-15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关键词:专题教学

易 成(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把握三大关系,提高专题教学效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专题教学实践与研究

易成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的专题教学的实践,认识到处理好价值观引导与学术教学关系、专题内容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专题讲授与其他教学形式这三大关系是搞好《概论》课专题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专题教学;教学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四门)涉及学科范围广,跨越时间长,具有延展性特点的课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是高校政治理论课老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专题式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而探索的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联系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形成既先后连接又有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期来,根据经济学院的实际,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称《概论》课)课程和教研室的师资状况,进行专题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概论》课专题教学实践的基本情况介绍

《概论》课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并在实际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使其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根据《概论》课的特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党建等诸多领域,有利专题教学的展开、实践)实行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教材为依托,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社会生活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特点为重点,在教材12章教学内容中选取3个内容作为专题教学,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专题;二是台湾问题;三是中国梦。分别在经管类和工科类的学生中进行实验。

之所以选取3个专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专题选题的现实性强。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专题是帮助大学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情的背景。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的静态阐释而联系实际不够的不足,通过专题教学模式的尝试来弥补理论教学的枯燥,进而体现课程教学的灵活性。通过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确保了《概论》课专题教学既符合课程要求,又不游离于现实之外,极大增强了该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二是选的专题是难点也是热点。台湾问题是一国两制的中的难点,如何解决也是现实中的热点。学生有极大的兴趣。通过专题教学使学生在理解一国两制理论内容的同时,掌握和把握台湾问题的基本脉络,了解中央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专题的需要,将专题讲授和其它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如视频播放教学、课堂讨论等,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之所以在不同的专业中实施专题教学,主要是了解考察分析大学生人文基础知识储备的多寡对专题教学的效果是否有影响。

通过一学期的部分班级的专题教学实践,《概论》课专题教学有如下优势。

(一)强化重点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概论》课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课堂单纯的理论说教,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这给课程的教学带来挑战。

专题教学是在全面系统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现实需要选择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将其用专题贯穿起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编排、提炼或扩展相关知识,使所讲授内容在专题这一系统内进一步系统化,强化重点教学内容。避免了传统教学在内容上完全按教材体系,用填鸭式灌输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现象,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分享彼此之间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教学以教师的单纯讲授为主,师生互动少,学生的参与教学的过程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和认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不够,减弱了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概论》课专题教学,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搭建了平台,一方面,专题教学在理论功底、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学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专题的深入研究,能够使他们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占据主动,适时地进行分析和点评,从而激发学生交流沟通的欲望,将讨论引向深入;另一方面,专题教学的内容多是由教师精心挑选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们普遍认为,专题授课更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这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与老师的互动,明辨了是非,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三)有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每一个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育背景、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决定了每一个教师的说话方式、讲授风格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特点,选取自己所擅长的专题进行教学,发挥自己所长,使课程教学具有个性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专业的角度看,《概论》课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外交、军事等诸多领域,是所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涵盖的学科最多,最杂的一门课程。这对于原来主要以哲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为背景知识结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一些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专题教学将教师从现有的一人从头讲到底的教学状况中解脱出来,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所学之长选取几个专题,精心备课,做到所讲的就一定把问题讲透彻、把理论讲生动。专题教学是解决教材理论的多学科要求与教师知识结构有限的矛盾,让学生在一门课感受和学习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教师在专题教学中结合专业所长,深入思考教学和研究教学科研中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最终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吸引力。

二、注重《概论》课专题教学的三个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概论》课专题教学要处理好价值观引导与学术教学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各有特点,但根本还在于培养具有坚定信念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接班者和建设者,这是由课程特色决定的。《概论》课的专题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在专题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内容的知识性与学术性,更要注重课程的政治性及意识形态性。在社会价值形态日益多元化,信息交流日益便捷的时代下,对大学生产生诸多影响。如何以主流的价值观影响和引导当代大学生,这关系到社会主义大旗由什么样的人来扛的问题。因此专题教学从专题的选定到课程内容的讲授,都必须坚持好价值观的引导与学术教学的关系,要分清主次,不能脱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要解决好专题内容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

《概论》课内容广泛、思想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厚的理论性和较强的政治性,具体而言,是“历史、理论、现实”的三要素的深度结合体。因此从专题内容的选取和讲授都必须要涵盖这三个要素。但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的阐述,对历史和现实的用笔不够,这恰是专题教学得以延展的空间,也是专题教学难以驾驭的点。在实际中,一些学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的储备,对本课程的理论框架与理论体系不甚清楚,因而感到专题教学的不太适应。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要吃透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精神和《概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精心、科学地设计和选取专题。使专题的内容,既要与教材在基本体例和基本观点上保持一致,又能紧密结合党的创新理论、社会发展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二是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集思广益,对专题的教学要求、基本的教学内容、需要联系的重大实际、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使教师既从横向上把握所承担专题的基本理论和丰富内容,也可以从纵向建立专题间的逻辑联系。三是要将专题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在讲授某一专题前,教师要事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力求使其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专题中涉及的有关问题,使专题和教材形成一种相互照应的关系,以弥补专题教学中的不足。

(三)要注意处理好专题讲授与其他教学形式的关系

长期以来,《概论》课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容易驾驭整个教学过程,较少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通过教师的讲授直接将理论传输给学生,使学生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掌握理论框架和体系,对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突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没有发挥他们的学习知识和探究知识的主体性。实际中这种满堂灌式的授课方式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弊端显而易见。

专题教学方式正是反思传统教学模式之不足经验所得,它一方面可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系统全面的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另一面有利于教师将各种教学方式进行融合从而创新授课模式。因此,专题教学将专题讲授和其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我们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答式、辩析式和视频播放教学等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互动,改变了课堂教学教师单向灌输的状况,既强化了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一种平等参与研究的氛围中享受吸取知识的快乐,提高学生知识储备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是教师授课和师生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既有传统课堂,也包括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课后布置学生观看指定的红色电影录像、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网络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目的。

三、《概论》课专题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大班教学与专题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矛盾

经济学院和法商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行的是大班教学建制,很少有课堂建制人数在80人以下的。如何与学生互动,成了教师们最为头痛的问题等等。大班教学虽然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校的办学效益,却加大了课堂上师生间互动的难度。专题教学中多样的教学方式的采用使得师生互动变得频繁,但在实践中发现,班级建制人数越少,课堂互动越好,专题教学效果越好,反之,专题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需要学校多部门的协调完成。

(二)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学风的好坏、乃至兴趣的不同都会程度不同的影响专题教学效果

在《概论》课教学中发现,经管类学生中具有文科背景的生源在学习过程,参与专题教学的意识强,通常他们积极主动查阅教师布置的资料,问题意识强,乐于表达和相互交流,他们往往是专题教学的最积极表现者;而工科类学生中主要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喜欢政治和历史类的学生在专题教学中表现突出;除此上述学生的分类外,还有一类就是整体班级学风很好的班级,无论专业,在《概论》课专题教学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学效果相当不错。这给专题实践教学提出了要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风可以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专题教学和课程考试的衔接问题

《概论》课专题教学有相当教材外的内容补充,作为弥补理论知识学习的铺垫和阐释。作为补充的内容是不作为考试要求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全校统考课,仍然以教材为蓝本进行出题考试,不得不承认有相当部分以考试目的的学生对此提出疑虑,既然不考为何课堂要讲。因此专题教学如何与课程考试衔接也是要面对而不能回避。

尽管如此,专题教学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完善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细化解决。

(注:本文系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课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专题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019)

猜你喜欢

专题教学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专题式教学探究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专题式教学探究
运用微课促进初中语文专题教学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基于专题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探讨
例谈专题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专题分组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