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模态理论英语专业语法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2016-03-15于庆焕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法模态语言

刘 佳 于庆焕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引言

多元化时代的今天,人际交流超出了以语言为主的单一模态形式;图像、媒介或者其他辅助手段都在发挥积极沟通的能效。语言系统在表达形式上至少有三个系统:语音、文字和其他符号。[1]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尝试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用于研究例如图像、动作和设计,并认为这些非语言符号也具有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性,并且共同建构语篇和语境意义。本文将探讨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使用,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非语言符号资源展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多模态教学理念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模态(modality)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同外部事物或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单个感官进行互动叫做单模态,两个感官叫做双模态,三个或以上叫做多模态。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2]该理论不同于传统话语分析理论单纯从语言角度对意义进行分析,而是主张将语言作为交际符号,与此同时强调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视觉、听觉和行为方面的符号模态在话语中的作用。

(二)多模态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1925--)在其语言学著作《功能语法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提出了他对语言结构的看法:语言分为表达层面和内容层面,并分别存在实体与形式;前者的实体与形式是语音和音位,后者则注重语义和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语言学家马丁博士(J.R.Martin)详细分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的理论依据,指出多模态话语是文化存在的主要意识形态。克瑞斯和范·勒(Kress&van Leeuwen)建立的多模态社会符号学指出:在人类的符号系统中,由于符号的创造总是由符号创造者的“利益”所左右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不能是任意性的。

国内知名语言学家也从不同角度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行了研究。胡壮麟认为人类已经步入社会符号学多模态化的阶段,对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顾曰国阐释了用“角色建模语言”(agent-based mod- eling language,AML)[3]对多模态学习进行结构化数据建模的思路。朱永生认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克服只注意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及其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关系的局限性。张德禄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个综合理论框架,包括了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并认为文化层面解释了情景语境,是使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

二、多模态教学模式运用

随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宽泛。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即“新伦敦团体”New London Group)率先提出了“多模态识读能力”或“多元识读能力”(Multiliteracies)的理念。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应用平台,塑造声音、文字、影像相结合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培养学习者的多元学习能力。

张德禄通过分析多模态话语内部结构的协同作用,探讨了外语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系统的调用和选择原则;郭万群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原则、多模态原则和跨文化原则,提出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模型 MAP(Multimodal APPLEPIE);张舍茹透过多模态话语研究角度,分析了外语教学借助多媒体进行多模态教学与深度学习、学习动因律和内化律的相关性。

多模态教学理论主张在语言学习中使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感官协同运作,培养学生多元识读写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网络媒体、演示课件、角色扮演等实现了知识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每种模态都对意义的形成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多模态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建构

英语语法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年级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认识英语从词到句乃至语篇的构造,同时系统地了解英语语法的发展,为进一步地学习及研究英语语言奠定基础。语法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学生接触英语时就已经学习过,因此专业语法课程如何讲授成为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传统语法教学强调概念灌输,忽略语言表达;侧重试题演练,训练模式单一;这势必导致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不适用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式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教学内容多模态化

以《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五版)为例,全书贯彻了层次分析法,将内容除“导论”外共分为四十章。结构框架设定为从词法到句法到篇章,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词汇意义、语法结构和篇章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语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但教学内容全部依赖教材难免枯燥乏味,因此应有机整合教学资源,并将资源优化配置,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时效性和多样性。

语法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在内容上提升趣味性,需要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创造轻松生动的学习氛围,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台湾版英语语法动画教程共有 139集,每一集大概时长三分钟。该教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故事内容,设有固定的人物形象,在人物的情景对话中融入语法概念,并且配有详尽的旁白讲解。几乎所有的语法现象该动画教程都有涉及,整个教程详实生动,浅显易懂,十分难得。“美丽的东西、怪诞的东西、幽默的东西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播放一部分动画,可以更生动的展现语法结构,加深学生的印象。

如果采用《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五版)作为教材,那么书中有十三讲的内容是关于词法的。词的用法繁琐复杂,并且练习模式单一。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美国之音慢速英语听力)节目中的“Words and Their Stories”单元引入教学。“Words and Their Stories”每一篇文章大概是500字,听力时长大约五分钟。例如在“名词”一课中,采用了“All About Names”这篇文章,该文主要讲了专有名词(人名)的特殊意义,既补充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又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由于“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定期更新内容,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文章。例如“Halloween is Big with Kids and Business”(30 October, 2014),文章生词少,易于理解,可以在万圣节前后的教学活动作为课前导入的内容。

(二)教学互动多模态化

构建多模态互动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在短时间内直观有效的提供信息,增加教学容量。多模态课件除了可以展示文本信息,还可以添加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信息,借助上述手段,语法知识可以多层次直观地呈现,为学生提供多维度信息的获取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梳理所学的语法知识并使其系统化。多媒体课件应该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恰当掌握学习者的心理状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影响多媒体课件主要的主要因子是视觉模态,基调( Mood) 、透视( Perspective) 、明度( Lighting)和色彩( Color) 等都是影响表达意义的因素。因此在制作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轻重主次做出相应调整。

对信息的认知和识读也可以是多模态的,话语交际是多种感官同时进行的互动交流形式。英语教学中选择模态互动的多种手段,可以更有效的呈现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利用听觉和视觉模态,其线性特征可能使学生无法准确抓住重要信息。将语法动画直接播放是最简单直观的方式,但如果想更好的利用其内容,可以使用辅助手段强化教学效果。当确定使用一种模态时,需要把它设计成能够完成交际任务的话语符号。在多模态教学模式中,对已有资源进行设计,填充适合语境和交际目的的意义或者意义组合,则可以产生新的适合实现任务的资源。因为语法动画中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现内容,所以可以尝试先让学生完成对话。例如下面的对话是虚拟语气中关于特殊句型的展示:

Tom and Peter are talking in a bar.

Tom: It is high time that I _____ (leave).

Peter: Don’t go, my dear brother.Alone by myself, I wouldn’t have been delighted.

Tom: You look very upset today.What’s wrong?

Peter: Jane refused my 100th proposal.

Tom: Poor young man._____ (be) I Jane, I would be very pleased to marry you.

Peter: Would that Jane accepted my proposal.

Tom: Cheer up Peter.Even if you failed, you shouldn’t give up.

Peter: Right! 101st proposal.

Tom: May you ________ (succeed).

因为《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五版)并没有提供进行口语训练的内容,如果整个授课过程以讲授概念和习题演练完成,就缺少了学生口语训练的机会。那么在播放动画以前,可以先让学生分组完成对话,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练习口语的机会,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互动式教学,就是交互活动的参与者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对话、沟通及情感交流。这是因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的输出同样重要。教师科学而明确地提出任务,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完成任务。语法教学在这一方面可以尝试让学生分组模拟教学,教学任务选择“动词的时和体”,因为内容易划分,概念和用法学生容易掌握。其优势体现在首先可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前需要广泛搜集材料、深入钻研教材、多方听取意见,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其次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学生在讲课时会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借鉴和吸收有益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

(三)评估手段多模态化

教学评估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准确和公正的评价体系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随着外语教学的多模态化发展,传统的语言单模态评估模式会被多模态评估手段和体系逐步取代。构建多模态教学评估要遵循评估主体和评估方式多模态化的原则,采取平时表现、阶段评估和期末总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知识接受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在实际过程中,评估可在多模态环境与语境下分层次展开并互相转换。

评估的主体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学生分组模拟教学可以作为记录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但分数由老师和听课的同学分别给出,最后取平均成绩。老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制定打分表,学生按照表中的评价指标体系准备教学内容。作者将模拟教学的分数定为一百分,占学期总评成绩的10%。评价分为两部分:“讲课方法内容”和“综合表现”。讲课内容分为如下四项:1.讲课内容无科学性错误,理论与实践结合。2.讲课条理清楚,概念准确,重点突出。3.板书规范正确,作图认真,板面清晰。4.教学手段使用得当,图文适当;课件制作质量好。各占20分。综合表现分为如下两项:1.教学用语表达正确清晰,逻辑性强;板书没有笔误。2.教态自然大方、精神饱满。各占 10分。

评估方式上除了最直接可行的笔试以外,还可以采用口试和听力测试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对于语言的其他学科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语法教学却并不容易执行,所以要在教学中发现可以利用的教学内容。作者在讲述“subjunctive mood”这一章时采用了英语阅读文章 “If I were a boy again”,这是一篇传统的英语美文。文章中用到很多虚拟语气的句式,让学生背诵全篇或者一段作为口语测试的内容,既可以加深对于这一结构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发音增加词汇量。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练习并演唱歌曲“If I were a boy”。听力测试可以选用“Daily tips on Learning English”《英语学习小技巧》,这是外藉教师与中国教师用双语共同主持的一系列教程,共有三十三讲,主要介绍英语中的语法用法和特殊发音。使用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的文章去掉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做听力填空。

结语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互动和教学评估三个方面阐述了语法教学多模态模式的运用。尝试使用不同的模态或者模态组合达到教学目的,注重语言实践,强调语言输出。多模态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发展,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模态组织教学,激起学生深层次和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多途径地学习和巩固语法知识的同时提高言语交际能力,实现语法教学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语法模态语言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语言是刀
跟踪导练(二)4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我有我语言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