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口护理教学设计

2016-03-14张睫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南京卫生学校江苏南京210038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张睫(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南京卫生学校,江苏南京210038)



伤口护理教学设计

张睫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南京卫生学校,江苏南京210038)

关键词:伤口护理;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分析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研究外科领域对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外科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对外科患者的整体护理,为护理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

本课内容为第十章“伤口护理”,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了解换药护理概述;熟悉换药室的设备和管理;熟悉对伤口的评估;熟悉换药的有关原则;熟练掌握换药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不同伤口的处理方法。

本课内容介绍的是外科术后患者均需要的针对切口的护理,也是每名合格的护士应掌握的基本外科护理技能,是外科护理学,尤其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是换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是外科护士的基本功,每名学生都应完全掌握;难点是对不同伤口的处理,需要学生在对伤口观察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判断,进而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对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2 教学目标设计

设计课时是4学时,其中理论学习1学时,实训3学时,分为两次课。第一次课内容为换药室的设备和管理、伤口评估;第二次课内容为换药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次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伤口护理的目的和要求;熟悉换药室的环境布置与管理(常用药品);熟悉对伤口的评估。(2)技能目标:熟悉清创室的环境布置与管理。(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和强化无菌观念,将爱伤观念渗透在护理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第二次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熟悉换药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换药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对不同伤口的处理方法。(2)技能目标:通过实训操作练习,熟练掌握对伤口的换药准备、操作及换药后护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在护理过程中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

3 学情分析

(1)从初中阶段进入我校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普遍不太成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一定的欠缺。(2)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已经结束,学生虽然已经可以运用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来解决专业课的相关问题,但是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知识衔接还有一定的问题,举一反三、应变能力不强。(3)本届学生的基本素质普遍不错,若给予适当的督促和指导,学生能顺利甚至比较出色地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4)有些学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最后能理解的内容深浅也不一样。(5)有些学生纯粹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时不用心,考试前“抱佛脚”。(6)大多数学生操作能力较强,并渴望得到鼓励和表扬。

通过以上分析,大多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应较为顺利,特别是换药的操作方法,应能较好地掌握,主要难点集中在利用所学知识对伤口进行评估判断、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上。为使每名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带动后进学生,增加操作动手机会,通过课堂评分、考核、加分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过程及评价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实训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拟临床护理的情境模拟教学和采用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同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次课:(1)回顾已学的外科手术室护理原则,让学生复习外科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是让学生注意无菌原则。(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向学生展示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换药室护士李琦的事迹,激发学生对换药室工作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1例手术后患者的病例,请学生回答术后护理最应关注的问题,引出所学内容的学习目标。(3)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换药?学生回答,汇总出换药的作用和目的。(4)观看由多媒体视频和PPT资料展示的换药室设备和环境,结合书本知识,参观实训中心换药室,向学生解说实物,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5)返回课堂,提出重点,进行讲授。(6)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利用已学的外科手术室知识,讨论换药室应如何管理、如何体现对患者的关心爱护。汇总意见,由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评价、打分,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7)病例展示,引入知识点: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的手术病例,让学生观察判断这些伤口有何不同,引入伤口评估内容。(8)讲授伤口评估的几个方面:①缝合伤口;②浅表肉芽伤口;③脓腔伤口。均从正常和异常两方面进行对比,可请学生列表比较。(9)协作学习,进行病例分析。结合以上病例,分配问题至各小组,分组讨论愈合记录、拆线时间等。由代表发言,教师评价、打分。这部分较简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10)布置作业:结合病例预习换药的原则和方法,分组讨论本组伤口应如何处理,形成报告或PPT。

第二次课:(1)提问、回顾上次课所学内容,注重复习伤口评估。(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再次展示前次课术后病例,导入新的内容:换药的原则和方法。(3)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结合前次课所分配任务进行小组报告,展示复习和预习成果,教师总结,小组互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4)观看多媒体视频和PPT资料。教师解说,系统展示伤口换药的原则和方法,尤其侧重于无菌原则和爱伤观念等细节。(5)教师示教操作程序。(6)教师展示不同伤口的处理方案,结合学生的分组报告进行小结。以上几项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20分钟内,以免学生疲劳。(7)分组练习,分工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分配病例进行换药操作练习,并在操作中研究讨论如何体现无菌原则和爱伤观念,教师从旁指导、纠错、答疑。时间不宜过长,注意维持秩序。(8)展示成果及评价。学生按小组配合演练:①对伤口进行评估;②伤口药物的选择;③伤口换药的次数;④换药操作过程;⑤回答换药室如何管理。(9)布置作业:各小组结合以往所学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内容,针对病例的伤口类型书写术后伤口护理计划,形成报告。

5 教学效果评价

伤口评估、药物选择、换药次数、操作过程和换药室管理这5项内容由组长安排分配,每人负责一项,结果由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打分,每项分数为20分,满分为100分,5项分数合计后进行排名。

6 教学反思

在本课内容的教学中,通过模拟情境、分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后进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而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另外,通过任务驱动,激发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动力。从课堂发言和最后的教学评价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熟练掌握了换药步骤和方法,对不同伤口的处理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效果不错。

(1)问题:①从基础知识来看,学生掌握不错,但在结合病例进行综合分析上,学生之间存在差距,对于较灵活的问题,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存在不足。②在教学评价中,考评内容不够细化,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实临床意义。

(2)分析与措施:①分组的教学方式虽然充分培养了学生作为医务人员的团队意识,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学习水平的差异,学生往往会避开自己的弱项而选择强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此方面的改变,注重对学生个人学习的引导,可以考虑由组长配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②类似换药这样临床实用技能的学习,可以向医院相关科室借鉴,引用有关的面试、出科考试等实践技能考核标准,丰富考核手段和内容。■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8-0028-0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