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转牵拉捺正手法与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对比研究

2016-03-12宋德勋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宋德勋

(民权县中医院 骨伤科 河南 商丘 476800)



旋转牵拉捺正手法与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对比研究

宋德勋

(民权县中医院 骨伤科河南 商丘476800)

【摘要】目的比较旋转牵拉捺正手法与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中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5例。给予对照组旋转牵拉捺正手法,给予观察组理筋手法。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Verhaar网球肘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Verhaar网球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外上髁炎应用旋转牵拉捺正手法治疗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理筋手法;旋转牵拉捺正手法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为网球肘,在骨科门诊为常见疾病。肱骨外上髁炎临床多表现为肘关节疼痛,并放射至手臂,内旋时疼痛加剧,严重患者发病时生活不能自理[1]。形成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较多,其常见于一些经常使用臂力、手腕活动的人群,例如羽毛球运动员、发型师、体力劳动者等[2]。肱骨外上髁炎治疗原则是以手法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配合理疗、小针刀、针灸和水针疗法等。本研究旨在对比旋转牵拉捺正手法与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民权县中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9例,患者年龄33~63岁,平均(45.2±2.6)岁,病程2周~4个月,平均(6.4±3.4)周;观察组中男14例,女21例,患者年龄35~66岁,平均(47.1±2.3)岁,病程3周~5个月,平均(7.2±2.7)周。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旋转牵拉捺正手法给予对照组旋转牵拉捺正手法。以左肘为例,手法复位者坐于患者患肢外侧,以右手拇指放置在患者的肘桡骨小头部位,余指对握肘内侧;左手拇指放置在患者的腕之背侧,余指对握掌侧。当左手持患臂作旋转后同时牵引伸肘动作时,右手拇指下压桡骨小头,并左右旋转患者手臂,在肱骨外将骨折断端、关节脱位外突之骨按回原位,当感到复位的滑动声后停止,短时间外固定、休息。1个疗程5次。

1.2.2理筋手法给予观察组理筋手法。患者正坐,手法复位者手指紧贴于患者肱骨外上髁炎发作的部位,其他手指进行按摩、推拿、摩擦,疏松肌肉、解痉阵痛、散瘀活血,达到理顺筋络的作用;另一手同时放于肘关节,由屈曲变伸,在肘后部向前顶推,使肘关节过伸,肱桡关节间隙加大,两手大拇指压住患处旋转,牵抖理顺筋络,摇晃分离粘连;最后叩击、运展等调和气血静脉。1个疗程5次。

1.3疗效判定标准于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4个月后随访病情没有复发;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4个月后随访病情偶有发作;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比治疗前严重[3]。

1.4观察指标参照Verhaar网球肘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病情恢复越好[4]。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治愈2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Verhaar网球肘评分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Verhaar网球肘评分分别为(54.7±5.9)分和(53.6±6.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Verhaar网球肘评分分别为(65.7±6.7)分和(79.8±7.4)分;对照组患者Verhaar网球肘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

3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属于慢性劳损型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运动员更是高发人群[5]。现代医学认为,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受到反复的牵拉刺激,造成慢性劳损,使肌内纤维、局部血管、韧带等受到过度的牵拉,因而造成了伸腕肌附着点处出现纤维撕裂或轻微出血,随着人体的自我修复,逐渐形成局部的粘连,伸肌用力收缩时,粘连撕裂引起肉芽组织反应性增殖,更易因刺激而出现典型的肘外侧疼痛[6]。旋转牵拉捺正手与理筋手法均是临床常见正骨手法。旋转牵拉捺正手法可加快血液循环速度,促进患处局部的新陈代谢,快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7]。理筋手法又称按摩推拿手法,可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温经散寒等作用,有效减少组织粘连[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Verhaar网球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与理筋手法相比,旋转牵拉捺正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显著。综上所述,肱骨外上髁炎应用旋转牵拉捺正手法治疗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薛爱荣,徐鹏.超微针刀疗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5例[J].中医研究,2015,28(6):56-57.

[2]李石胜,吴耀持,张俊峰,等.温针齐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5例[J].河南中医,2015,35(6):1334-1335.

[3]王大楠.王友仁按动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经验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8):117-119.

[4]潘红明.旋后牵伸手法配合低频电子脉冲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4):399-400,406.

[5]傅卫国.推拿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4):93-94.

[6]秦玮,余红超,张根印,等.热敷袋热敷与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20例[J].陕西中医,2013,34(5):543-544.

[7]马弘毅,陈鹏.推拿结合膏摩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2):183.

[8]孙卫华,沙立军.局部注射加按摩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8例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3):10.

(收稿日期:2015-12-14)

【中图分类号】R 684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