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门环状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效果观察

2016-03-12钱峰李建平王瑞赵作静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钱峰 李建平 王瑞 赵作静

(河南宏力医院 消化内科 河南 长垣 453400)



幽门环状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效果观察

钱峰李建平王瑞赵作静

(河南宏力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长垣4534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超细胃镜直视下幽门环状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宏力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行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的32例CHPS患儿。在内镜直视下应用注射针将分别对前壁、后壁、小弯侧及大弯侧行黏膜下注射,应用针式切开刀沿幽门管纵轴向胃窦方向进行环状肌切开术。术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儿术后梗阻症状均逐渐缓解,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2±1.6)d,术后呕吐停止时间为1~12 d,其中合并吸入性肺炎17例,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2 a,均无呕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超细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幽门环状肌切开;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细胃镜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期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喂奶后进行性喷射状呕吐,通过上腹部彩超和上消化道造影可以确诊。其发病位居消化道畸形疾病的第3位,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治疗,患儿将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本文对接受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的32例CHP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河南宏力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行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的32例CHPS患儿,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8~92 d,入院体质量3.2~4.3 kg。所有患儿均符合CHPS诊断标准,均于喂奶后数分钟到1 h内出现进行性喷射状呕吐,排除合并其他部位先天性疾病。术前患儿家属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设备PENTAX-EG-1870K超细胃镜(镜身直径5.9 mm,活检钳道2 mm),WILSON-COOK针式切开刀,OLYMPUS高频切开刀,WILSON WF-1816NO705注射针,氩气等离子凝固止血仪。

1.3治疗方法

1.3.1手术操作禁食、常规镇静麻醉、吸氧、心电监护,超细胃镜常规循腔进镜至十二指肠降段,退镜观察十二指肠、幽门、胃部情况,内镜下均可见幽门狭窄,幽门管肥大、增厚,形似橄榄状,在内镜直视下应用注射针将甘油果糖肾上腺素美兰注射液(具体配置方法为甘油果糖200 ml+肾上腺素2 mg+美兰0.5 ml形成混合液)分别对前壁、后壁、小弯侧及大弯侧行黏膜下注射,应用针式切开刀沿幽门管纵轴向胃窦方向依次切开狭窄段幽门管黏膜及环状肌,直至暴露纵行肌,切割长度以2~4 mm为宜,术后未见出血、穿孔即可退镜。

1.3.2术后处理常规禁食24 h,喂食后观察患儿呕吐次数变化,术后1周复查彩超、上消化道造影评估手术效果。

2结果

32例患儿术后梗阻症状均逐渐缓解,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2±1.6)d,术后呕吐停止时间为1~12 d,其中合并吸入性肺炎17例,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2 a,均无呕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23例患儿术后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体质量达到同龄儿的正常范围,32例患儿术后幽门超声、钡餐检查结果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

3讨论

CHPS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为0.1%~0.3%[1],以男婴居多,男女比例为(4~5)∶1,亲代尤其母亲患病者的子女患病率高,在美国大约每400个活产儿中有1例患有此病,发病率随种族不同而变化,白种婴儿患病更常见,非洲、美洲和亚洲人发病率相对较低,遗传性及家族易患性已经被认为是重要因素,CHPS者体液控制、幽门神经分布、胞外基质蛋白的异常也多有报道。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幽门管局部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是引起幽门肌肉肥厚的主要原因[2]。及时早期明确诊断是治愈CHPS的关键。

传统治疗方式多采用外科开腹和腹腔镜下幽门环状肌切开术,目前Ramstedt手术和腹腔镜下幽门环状肌切开术仍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本研究中32例患儿均采用镇静麻醉和麻醉医师全程生命体征监控,切实保障了手术的安全进行,让术者能够更好地进行术中观察和顺利完成各种精细操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术中采用的超细胃镜直径为5.9 mm,在术前能够顺利通过狭窄部进入十二指肠,很好地观察整个幽门情况,并在整个术中清晰直视切口位置和切口深度,为术者提供良好视野。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前首先行黏膜注射术,从而使黏膜层、黏膜下层与肌层中间形成保护垫,避免针状切开刀首次切开时出现切割过深,然后再行环形肌切开,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和穿孔的发生。根据我们的随访,无1例术后再狭窄发生,但术后停止呕吐的时间未明显缩短,考虑与内镜下黏膜切开后胃壁炎症水肿影响幽门排空有关,但术后3个月后充血水肿情况明显缓解。

在超细胃镜直视下治疗CHPS后,虽然有部分患儿切口处呈瘢痕愈合,但并无再狭窄发生,未影响幽门功能,而且经过6个月~2 a的术后门诊随访,所有病例均无呕吐复发。超细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Oomen M W,Hoekstra L T,Bakx R,et al.Open versus laparoscopic pyloromyotomy for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ocusing on major complications[J].Surg Endosc,2012,26(8):2104-2110.

[2]赵晓波,李索林,周薇莉,等.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学习曲线的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8,7(3):36-37.

(收稿日期:2015-10-24)

【中图分类号】R 656.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