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6-03-12王英华

当代医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心梗循证护理人员

王英华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英华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6例急性心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析比较2组的抢救成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7%,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7%和20.9%,住院时间分别为(3.2±0.5)d和(7.5±1.4)d,2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7%和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梗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急性心梗;应用效果

冠状动脉闭塞而导致的心肌坏死现象称为急性心梗,患者常表现出胸骨后疼痛剧烈、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是临床上病死率最高的一类冠心病。该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因此,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临床上对该病患者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溶栓护理、介入治疗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循证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9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33~86岁,平均年龄(60.56±3.87)岁,病程0.3~7.2年,平均病程(2.3±0.8)年;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1~87岁,平均年龄(59.67±4.21)岁,病程0.2~7.8年,平均病程(2.4±0.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急性心梗诊断标准。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施常规护理方法,如心电监护、保持充足睡眠、调整饮食、预防并发症、卧床休息等[1]。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和护理人员结合经验共同制定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梗发病急、病程发展快,很多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到无助、焦虑甚至恐惧,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打消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和谐的病房环境[2]。(2)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嘱咐患者进行卧床休息,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及时给以适当的镇痛药物,避免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3]。根据医嘱,对患者采用硝酸酯类药物,若疼痛情况严重则选择注射吗啡。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使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测。(3)发热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发热原因,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对患者的体温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进行血象监测。每天定时通风换气2次,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及时更换患者的衣服及床单,若患者出现发热现象及时采取物理降温[4]。(4)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高热量、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食物,注意营养搭配及饮食卫生,忌食刺激性及油腻食物[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抢救成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满意度。其中满意度评价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

3个等级,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7.7%(42/43)、4.7%(2/43)、97.7%(42/43)、(3.2±0.5)d,均优于对照组的81.4%(35/43)、20.9%(9/43)、83.7%(36/43)、(7.5±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梗即心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具有发病机制复杂、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易引发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因此,对急性心梗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式至关重要[6]。循证护理是在计划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结合,同时听取患者愿望,综合制定临床护理方案的过程,循证护理有很强的动态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7]。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改善患者病情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在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满意度。此外,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护理质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综上所述,对急性心梗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极佳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刘相红,关颖,韩晓红.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4):163-164.

[2] 高艳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4(3):160-161.

[3] 孟桂华.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9):145-146.

[4] 杜剑兰.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9(4):4-6.

[5] 刘琪.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9):236-237.

[6] 季艳丽,胡志霞.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5):236-237.

[7] 张兴菊.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46.

[8] 方小娟.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3):160-1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79

吉林 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王英华)

猜你喜欢

心梗循证护理人员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