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黄斑部疾病的应用

2016-03-12杨春平毛蕾刘春兰袁丹周伟红

当代医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黄斑部断层扫描裂孔

杨春平 毛蕾 刘春兰 袁丹 周伟红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黄斑部疾病的应用

杨春平 毛蕾 刘春兰 袁丹 周伟红

目的 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黄斑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黄斑部疾病患者45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分析本组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结果以及特征。结果 本组患者中包括高度近视患者18例,视网膜板层裂孔合并黄斑前膜患者25例,黄斑区域内视网膜厚度增加48例,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57例,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170例等多项类型的病历资料,而不同病情类型的患者拥有特征各异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结论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清晰显示不同症状的黄斑部疾病图像特征,对患者的确诊以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黄斑部疾病;频域;光学相关断层扫描

黄斑位于人体眼底视神经盘颢侧0.35 cm处的稍下方位置,其处于人体眼睛的光学中心区,是人体视力轴线的投影点[1]。黄斑区域内蕴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因此其区域相较于周围视网膜颜色偏暗,其区域内的中央凹陷被称之为中央凹,是人体视力最敏锐的地方[2]。人体黄斑部由于长期使用以及人体自然衰老,常容易病发多种疾病类型,及早诊断对后续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黄斑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新余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11月~2015年6月眼科收治的确诊为黄斑部疾病患者共458例,男223例,女235例,年龄18~84岁,平均(55.8±5.3)岁。其中黄斑裂孔43例,黄斑前膜病变71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2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5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8例,视网膜血管病15例,视网膜脱落22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病变7例。

1.2 方法 使用本院新引进的德国蔡司公司生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 HD-OCT,规格为4000。注册标准标号:YZB/USA 8142-2013,注册证书编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2220588号(更)CFDA(I)20142220588(更)。

患者端坐于仪器前接受检查,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将其头部置于检察支架的相应位置,根据患者不同病变类型选择具体的扫描方式以及扫描长度,保存扫描结果以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2 结果

2.1 黄斑裂孔患者的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高度近视患者18例,其右眼黄斑全层裂孔合并有视网膜脱离。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结果显示其右眼视网膜裂孔横切面黄斑裂孔处视网膜离开色素上皮层,同时远处视网膜水肿明显增厚,黄斑裂孔底部色素上皮高反光带模糊不清,色素上皮已经损害,裂孔直径以及视网膜脱离高度均可清晰测量。

同时本组患者中视网膜板层裂孔合并黄斑前膜患者共25例,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黄斑区域内视网膜前膜牵拉致使视网膜出现皱纹,黄斑中心凹区域内部分视网膜组织已经缺失,黄斑内外丛状层与内核层之间可见清晰空泡。

2.2 黄斑前膜病变患者的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中黄斑区域内视网膜厚度增加48例,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视网膜表面不够光滑,部分表面区域呈现出锯齿样改变,同时本组视网膜增厚8例,检查结果显示视网膜内核层与外核层之间可见清晰小空腔;视网膜前膜牵拉15例可见其黄斑中心凹已经形成假性裂孔或者板层裂孔。

2.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中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57例,检查结果显示为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局部出现变薄症状,仍然存在Bruch膜线性外形并且膜下组织反光信号明显增强、外核层明显变薄。玻璃膜疣则表现出视网膜色素上皮下中等反光信号,前方视网膜色素上皮轻微隆起,Bruch膜清晰可见;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170例,检查结果显示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其色素上皮信号虽然有所衰减但仍清晰可见,未与Bruch膜分离。

2.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查结果 本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普遍有黄斑水肿变厚症状,视网膜内囊腔已经形成,同时表现出明显的硬性渗出状态,在外丛状层、外核层以及内丛状层内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高密度点或者小斑点。本组患者中有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4例,检查结果显示其乳头前纤维血管已经增殖至牵拉视网膜同时伴有玻璃体积血,黄斑水肿变厚的具体高度、体积等均清晰测量,增殖形态得到记录。

2.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视网膜色素上皮存在高反光带,同时有轻度小坡状隆起症状,下方Bruch膜反光带依然清晰可见,同时并无隆起现象。患者神经上皮层明显存在隆起现象,层间可见液性暗区,位于色素上皮脱离区域呈现中等反光,同时检查结果显示液体含物质较多,在脱离边缘以及外界膜位置存在诸多颗粒状的高反光点。

2.6 视网膜血管阻塞导致黄斑病变的患者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6例,检查结果显示为其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外核层在中心凹处的反光有所增强。患者外丛状层、内丛状层同时增厚,然而层间结构模糊不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9例,检查结果显示其黄斑存在囊样水肿,视网膜增厚水肿同时伴有上皮层脱离现象,层间可见高反光点,伴有视网膜出血症状。

2.7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病变患者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已经分离,同时患者视网膜层间出现异常改变,主要为外核层、内核层层间出现增厚水肿、黄斑区域囊样改变、外丛状层出现弯曲变形、外界膜下出现高荧光点。

3 讨论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高纵向空间分辨率的无损光学成像技术[4]。其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组织无损成像、非侵入性可视化观察活体人眼内部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等诸多方面,同时该技术使用过程中无须添加任何显影剂、无须进行生理切片,属于完全的无损、高分辨率检测技术[5-6]。

将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应用在黄斑部疾病的诊断中,其能够清晰显示黄斑裂孔时裂孔的形态、大小等生理结构的细微改变,清晰显示黄斑前膜病变后各层之间的形态,同时能够切实反映玻璃体对黄斑区域内视网膜的牵拉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还具有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更加层次化、形象化、立体化的显示黄斑前膜、水肿的形态以及范围,为黄斑部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更加形象、有效以及充实的依据[7-8]。而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不同症状类型的黄斑病变患者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上的扫描结果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病变乃至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堵塞等不同原因造成的黄斑病变患者,在频域光学扫描结果上也各不相同。例如黄斑裂孔患者右眼视网膜裂孔横切面黄斑裂孔处视网膜离开色素上皮层,同时色素上皮已经损害;而黄斑前膜病变患者则表现出视网膜表面不够光滑、部分表面区域呈现出锯齿样改变的检查结果。由此可见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清晰显示不同症状的黄斑部疾病图像特征,将其应用在黄斑病变患者的诊断、治疗进程中,能够帮助医生更加全面、深入的判断患者黄斑病变的实际类型及严重程度。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针对458例不同黄斑病变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显示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清晰显示不同症状的黄斑部疾病图像特征,对患者的确诊以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陈裕庆,侯银芬,刘银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监测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黄斑部病变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5,36(5):562-565.

[2] 郭跃文,麦志昌,陈建丽.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4):34-35.

[3] 黄中宁,黄杜茹,张良,等.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黄斑部疾病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12):1275-1279.

[4] 沈炜,柳林,铁军,等.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4,37(5):664-667.

[5] 明国英,曾昭荣,洪冬梅.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测定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4(22):184-185.

[6] 罗洁,赵菊莲,李小平,等.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分区测定的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2,32(2):163-165.

[7] 刘向梅.皮果酸在治疗黄褐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4):139-140.

[8] 张丽,张薇,韩牧园,等.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厚度的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1):1640-16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20

江西 338003 新余市人民医院 (杨春平 毛蕾 刘春兰 袁丹周伟红)

猜你喜欢

黄斑部断层扫描裂孔
分析胆石性肠梗阻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老年好发黄斑部裂孔
裂孔在黄斑
中医对黄斑部疾病的认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底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湿性黄斑部病变成老年人视力隐忧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基于CT断层扫描的手术入路策略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