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让学生“美不胜收”

2016-03-12许磊

教师·上 2016年2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能力

许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最主要的阵地。但是,在小学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调整、改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通过“初读、精读、悟读”,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天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多么重要。“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读,让他们去体会、去领悟,教师则退到幕后,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一、初读—巧设情境、渗透学法,让学生感受美

教学课文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先预习,其中每篇文章必做的预习作业就是质疑,包括画出不认识的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标上小问号……开始学生觉得不知道画什么词句,我就耐心地指导,他们看到成语、运用修辞的句子、带有特殊标点符号的句子等,就会问问自己词句什么意思,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可不可以换成别的词语,为什么,只要不明白就要做标记,以便老师讲解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听讲。久而久之,学生有了初读质疑的习惯,在课堂上听讲的状况好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在教学《赶海》一课时,虽然许多学生没有见过大海,对赶海很陌生,但我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带学生到海边走走,体会海边的人们经常会做的事。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课文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紧接着,在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学并提问不理解的词句,指导他们通过联系上下文、做动作表演等方式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二、精读—循序渐进、培养能力,让学生欣赏美

阅读仅仅停留在自读上,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地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应以学生读为主,引导为辅,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我在教学《鸟岛》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比如,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词语教学时,我抓住“一群一群”“陆续”“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密密麻麻”等词让学生从中体会鸟儿的多,我没有过多地讲解,始终用简单的语言来“导”着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自己的理解。低年级的小朋友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无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我在教学时,首先把抓准的“浅词”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去教活,让学生体会一个词语在整个课文中的作用,去理解词语在具体的环境中的特殊意义,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循循善诱。

三、悟读—渲染熏陶、拓宽视野,让学生创造美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急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读出画面感,才能读出其中的深刻含义,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孙双金老师先让学生听一段二胡曲——《二泉映月》,将学生带入那优美的旋律中,先感受“心”,因为有了心,才能领略内涵,才能听懂音乐。接着孙老师详细地介绍了阿炳的身世,通过对阿炳身世的了解,再去读文中阿炳遭受了怎样的坎坷。体会“坎坷”时,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读文体会,创设情境,在反复的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从而能深入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最后升华感情,欣赏阿炳从心中流淌出来的世界名曲,让学生伴随着音乐,去思索人生:当苦难到来时,我们要勇敢面对,做生活的强者。情景交融,升华了感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把“读”落到实处,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