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体育教学与课下自主训练的紧密结合

2016-03-12饶松源

教师·上 2016年2期
关键词:关系体育教学

饶松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革新,传统教学中的一系列因素随之发生变化,现代体育教育中对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全新的解释。本文主要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训练的关系、教学与训练的结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如何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训练;关系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有了更加可喜的变化,素质教育的思想、理论进一步深入人心,特别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思想的转变,为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提供了保证。现代体育教学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体育教学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前沿。要做到这些,就要与时俱进地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与训练的关系,并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要求出发,注意课堂体育教学和课下自主训练的紧密结合。

一、课堂教与学的关系

体育教师的传统职责是教,就是要将所要教授的知识、技能讲清楚、讲明白,通过讲解、示范等一些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等传统的方式死板地学习,被惯称为“填鸭式”教学,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丧失学习兴趣。但是在整个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中,学生为了升学、为了生存,还必须得“坚持不懈”地学习,这样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创新性人才,而这种教育方式却正好相反,扼杀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创新能力,是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悖而行的,所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教学改革之后许多人又提出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认为体育教学的目的最终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动作重点,自己去研究要领和重点,自己去得出学习的结论,即完全的自主学习;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由权;教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到自己去获取知识的方法;体育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改革要改变死板的僵化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以上这些观点乍一看与改革思路没有什么不同,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观点似有不妥之处。总结其要点,一是提倡学生学,二是抨击传统教法的不足。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在具体执行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对教学认识上的错误。试问:如果所有的动作重点、难点、要领及结论都由学生去探究、得到,全班学生学会一个动作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每一项技术、技能的学习都通过这种方式,那么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技术技能就太少了。如果让学生真正拥有绝对的主动权、自由权,教师主导地位从何谈起?而且有时对人的个体发展有利的事情,学生未必感兴趣。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教学、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怎么处理知识、技能的传授及能力培养的关系。过去是只重教不重学,但今后不能发展成只有学没有教,总的来说,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只传授知识、技能不行,而要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能力,这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发展能力,而没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一是效率很低,二是开始能力发展缓慢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习的“夭折”。

二、课堂体育教学与课下自主训练的关系

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是一样。体育教学尤其不同于一般知识类课程的教学,体育教学中有大量的技术动作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的。而在进行一般文化类知识的学习时,课堂上没有熟练掌握的东西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笔记在课下进行复习和进一步的思考,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进行掌握,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但是体育知识技能不一样,就以健美操为例,教师在课上教授一套健美操动作,只能带领学生做少量的练习,纠正学生动作的错误,需要同学们在课下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训练,但是训练必须是在短时间内进行的,因为如果体育知识技能课上没有掌握好的话,又不能像文化知识那样将健美操的动作以笔记的形式记下来,时间太长就会忘记更多,甚至以前掌握好的都忘记了,所以体育知识技能的课下训练要及时,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牢固地掌握。

其实,体育教学与自主训练都是培养人的手段,都是培养体育人才,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是两者的最大共同点。体育教学和自主训练在主导思想和目标上存在区别: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指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而自主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指导教师要根据项目的发展形势以及竞赛规则的要求,以形成可行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促进训练的良性发展。两者在目的和特点上也存在区别: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指通过体育教学过程需要达到的预期的目的和结果,即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自主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取得成绩,为集体做出贡献。与此同时,体育教学与自主训练各具特点,其中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目的、内容、组织、师生活动、人际关系及其与其他学科相关等多种特点。

此外,体育教学与自主训练在组织形式和内容安排上有区别:在终身体育观念的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性、计划性的文化教育活动过程。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以简单、实用、易引起学生兴趣为原则,注意把选择的内容进行合理搭配,并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自主训练是指借鉴专业运动训练的模式,以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战术水平为目的,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自发进行的训练。因此,自主训练相对具有训练项目单一、长期性、系统性和专门化的特点。因此,自主训练在内容安排方面,主要以“更高、更快、更强”为指导思想,实现训练的任务。训练内容主要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恢复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等。

体育教学和自主训练的相互联系:体育教学实效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发展人的自然素质。自然素质主要是指身体素质,即通过体育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要想增强体质,人体必须承担一定的负荷。在自主训练中通过加大生理负荷,从而使运动员在体格、体能、体力等方面展示出优秀的一面。学生要塑造良好的体格、体能、体力,就必须借鉴运动训练手段,在适当的负荷下进行身体练习,只有这样才可能出现预期的效果。

三、课堂体育教学与课下自主训练的结合

课堂体育教学是运动技术掌握的基础环节,课下自主训练是运动技术的巩固和发展。现如今的学生通过体育课堂对一项体育活动的了解和基本技术的掌握都比较的容易,缺乏的是巩固、加强、熟练的过程。量的积累不够,使得学生对该项目掌握得有限,因此无法运用到复杂多变的体育活动中,故而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加上中学阶段,学生兴趣不稳定、易转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终身体育运动项目。

通过以上对体育教学和自主训练的区别和联系的分析,在现阶段体育教学中最好能够根据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相应的教学比赛,如年级里班与班之间的比赛、学校内各班级间的比赛、学校间的比赛等不同层次的比赛,让学生在竞技场上锻炼自己的技能和体魄,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课上学习的热情,又能提高学生课下训练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与课下训练的完美结合下,学生往往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知识的摄取、技术的改进、战术的研究和配合的完善上去,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应的,这时体育教师的教学就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上好课;二就是要帮助学生制订相应的课下自主训练方案,即使不是由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做训练,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做好训练的指导工作。课上教师辅导答疑解惑,课下积极投入到科学、有效的运动训练中去,随着技能知识水平的深入与运动熟练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也能得到完善和发展。学生在比赛中找到自信,得到荣誉,那么,必然更喜爱这项体育运动,更多地投入到这项运动中去。良性循环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学校体育应该是教、学、练三者相统一。学以致用,用而不精,不精而求教,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只有课堂体育教学和课下自主训练用竞技的纽带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才能使学校体育教学更精彩、更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志敏.新课改下教与学[J].希望月报,2004,(20).

[2]高中新课改校园变模样 大师名曲成了下课铃声[J].成才之路,2008,(11).

[3]毛振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正确对待运动技能教学—对“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质疑[J].中国学校体育,2004,(3):8—9.

[4]吴本连.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刘 慧.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黄 勇.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和教与学的关系的转变[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4).

[7]赵生佩.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吉林教育,2008,(10).

[8]赵再锋.试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4).

[9]邱勋蕃.新课程课堂教学初探[J]. 考试周刊,2008,(15).

[10]刘慧珍.浅谈新课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角色的定位[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3).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开中学)

猜你喜欢

关系体育教学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