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总在“反思”后

2016-03-11袁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反思意识反思

袁媛

[摘 要]反思对于知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中的梳理中能够整理归类,还可以清晰地呈现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在操作实践后反思,在自主探究后反思,在练习巩固后反思,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回顾总结 对比联系 自主检错 反思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91

心理学研究表明:反思是生命个体学习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引领学生进行必要的反思,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一、回顾总结,在操作实践后反思

学习数学,常常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在量、分、折、剪中获取丰盈的操作体验。在学生操作完毕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之前的操作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过程的回顾、经验的总结,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原片折出二分之一,并将其涂上色彩。至此,学生已经形成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感知,为了让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拥有深刻的体验,教师再要求学生创造出与二分之一同样大小的分数,很多学生都在圆形上折出了六分之三、八分之四等分数。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进行反思,说说自己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就能达到老师规定的要求。如此一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仅强化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体验与感知,更积累了丰富的活动操作经验。

整个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操作已经对教学的内容形成了一定的感性体验,但对于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尚没有十分明了。实践之后的反思,就让学生对自己操作的过程以及为什么这样操作做了一次及时的梳理与总结,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二、对比联系,在自主探究后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跑马场,很多时候教师都需要组织深入有效的探究性学习,而在探究性活动之后,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褪去探究性活动的外衣,穿越“藩篱”深入本质,对探究性活动过程进行反思,进一步促进学生认知经验的形成。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就可充分运用转化的手段,以平行四边形面积为基础,让学生经历猜测、印证、整合、实践全过程。当学生已经顺利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慢慢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我们已经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可以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内在关系入手……

就这样,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梳理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的全部历程,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此一来,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本节课的教学知识,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

三、自主检错,在练习巩固后反思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更要指向对生活问题的解决,因此进行深入扎实的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运用新知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有层次、有计划地设置课堂练习。教师设置的练习题型不尽相同、形式也完全迥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千差万别,学生完成练习的效果自然反差巨大。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反思,就能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就设置了习题“36+4×30÷3+(720÷90)-20”。这一道算术题包含了加减乘除、小括号等混合运算的所有元素,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位学生就将算式转化成了“40×30÷3+8-20”。面对学生的这一错误,教师如果直接告之,并将改正的方法全盘托出,学生就难以感知自己的错误所在,在以后的计算中也许还会犯同样的错误。鉴于此,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对计算过程进行反思与检查。学生在对照中发现自己在“36+4×30”这个步骤中没有遵循先乘除再加减的原则。教师再次让学生反思:“是自己忘记了法则,还是其他原因?”显然是学生的一种惯性的思维,他觉得36+4可以凑成整数,最终导致错误。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面对学生明显的错误,并没有直接点出,而是让学生自我检查和反思,让学生在深入叩问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正是有着思维的深入与体悟,才能真正让学生避免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新授课的策略和方法,更要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反思意识反思
紧扣反思点,铸造学生反思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新理念的学生反思意识培养研究
反思
以历史批判和反思意识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