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6-03-11周崇英

当代医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电刀渗液脂肪组织

周崇英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周崇英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手术患者700例,术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患者15例,对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发生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结果 15例患者中,肥胖者4例,滞产者2例,使用电刀者4例,贫血者2例,试产失败后改为剖宫产手术者1例,羊水污染严重者2例,1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肥胖、滞产、贫血、羊水污染及剖宫产术中操作不当均是导致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应进行积极防治。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危险因素

产妇分娩时会遇到难产或者产妇患有产科合并症,如妊高症等,此时剖宫产手术解决了这些难题成为产科挽救生命必不可少的手段[1]。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肥胖人数越来越多、产妇剖宫产率增加、广泛的使用高频电刀,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人数也越来越多[2]。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的常见原因之一,不仅增加产妇的经济负担、影响产妇术后身体恢复,而且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影响医生的正常工作[3]。本研究对术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15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住院病人行剖宫产手术患者700例,术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患者15例,年龄22~35岁;发生率2.1%。患者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时间在术后4~8 d,均治愈后出院。

1.2 脂肪液化诊断标准 观察患者切口是否出现以下变化,以此来诊断切口脂肪液化:(1)常常发生于手术后1周左右,患者症状不典型,检查切口时可见敷料上出现少量黄色渗液,按压切口,部分患者切口周围皮下出现大量黄红色渗液。(2)患者切口愈合欠佳,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发现脂肪滴漂浮。(3)患者切口未出现肿、痛,边缘无组织坏死征象。(4)将切口渗出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大量脂肪滴,连续培养无细菌生长。

1.3 处理方法 15例患者均在术后1周左右伤口渗液较多时才发现并进行处理,在处理时应根据渗液的多少及愈合情况而选择不同的处理办法[4]。(1)如果患者脂肪层部分裂开、渗液较少、愈合尚可,应对皮肤表皮进行消毒,将腔内渗液挤出,拆除部分缝线,用生理盐水、甲硝唑冲洗处理后,清除液化坏死的脂肪组织,将创面进行搔刮以保持其新鲜,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然后内置盐水纱条引流。(2)如果患者脂肪层全层裂开、渗液较多、液化空腔较大、切口愈合不良,应将切口敞开以充分引流。将液化坏死组织清除后,内置凡士林砂条引流,待患者切口干燥、无渗液流出、肉芽组织新鲜时行切口II期缝合,间断全层缝合切口,进行微波照射治疗。术后为预防感染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4~5 d,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加快渗液的吸收速度,促进切口的愈合。

2 结果

出现脂肪液化患者中纵行切口9例,占60%,横行切口3例,占20%,二次剖宫产手术3例,占20%。15例患者中,肥胖者4例,滞产者2例,使用电刀者4例,贫血者2例,试产失败后改为剖宫产手术者1例,羊水污染严重者2例。15例患者腹直肌前鞘均完整,其中部分脂肪层裂开者11例,占73.3%;全层脂肪层裂开者4例,占26.7%。肥胖、滞产、贫血、羊水污染及剖宫产术中操作不当均是导致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未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

3 讨论

3.1 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 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发生了感染,其并没有红、肿、热、痛及其它等感染的全身症状[5]。手术后切口的脂肪液化实际是脂肪细胞的无菌性坏死,细胞变性坏死后破裂、脂滴流出细胞外,在切口内部形成液态脂肪并伴有巨细胞反应的无菌性炎症[6]。切口脂肪液化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主要危险因素有:肥胖、贫血、滞产、使用电刀、严重的羊水污染等,也与主刀医生的操作能力有关。根据本研究及有关报道分析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如下,(1)肥胖:皮下脂肪厚度超过3 cm的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概率明显高于皮下脂肪厚度小于3 cm的患者[7],因为如果脂肪层较厚,多次切开脂肪就会影响脂肪的血运,导致脂肪缺血。而成人皮下脂肪为黄色脂肪,与小儿的棕色脂肪组织相比,前者血运差,愈合能力降低。肥胖增加了脂肪厚度,使手术难度加大,由于术中对脂肪组织的损伤,脂肪组织会发生无菌性坏死,延缓伤口的愈合。(2)电刀的使用:皮下脂肪被切开后,影响脂肪组织的血运,导致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电刀的使用更会加剧血运障碍。如果使用传统的手术刀,用血管钳、丝线结扎止血,脂肪细胞受到的影响则较小,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8]。高频电刀导致脂肪液化的原因具体为:局部温度较高,达到几千度,脂肪组织受到严重的热损伤,从而发生粘连、焦痂、液化,影响伤口愈合;使用电刀时会引起切口两侧组织变性、坏死,血管发生闭塞,严重影响血管供应组织的血运,影响伤口愈合;脂肪细胞被破坏后形成高渗状态,促进渗液形成,影响伤口愈合。(3)术中医生动作过于粗暴导致组织过多的损伤,止血过程不完善引起血肿,促进脂肪液化的发生。(4)羊水严重污染。(5)营养不良、滞产等。

3.2 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 (1)手术前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一般在8 mmol/L以下才能实施剖宫产手术,手术前后监测血糖,必要时用胰岛素泵进行控制。对于贫血患者,术前应纠正贫血。术前应用抗生素、术后应用微波理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水肿消退,促进渗液的吸收,从而使切口愈合加快,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术后止痛、吸氧均可促进切口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2)肥胖患者及羊水严重污染患者,在腹膜缝合后应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清除坏死、游离的脂肪组织,减少胎粪污染。(3)应该合理使用高频电刀,避免以高电流切割组织,减少电刀对脂肪组织的作用时间,避免大块脂肪组织的坏死。(4)对滞产患者应早期识别并进行积极的处理,提高医生及助产护士的临床水平。(5)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能力,避免反复挤压、切割脂肪,彻底止血,缝合切口时避免留下死腔。

[1] 符秀梅.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8):2935-2936.

[2] 梁伟.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6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4):103-104.

[3] 郭秋萍.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8):127-128.

[4] 尹迎辉,吴宝萍,王欣宓.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7(13):55-56.

[5] 贺小丽.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2):66-67.

[6] 潘玉芳.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3, 8(24):81-82.

[7] 石学英.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J].基层医学论坛,2012, 16(17):2204-2205.

[8] 刘丽环.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8):1164-11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028

江苏 215127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 (周崇英)

猜你喜欢

电刀渗液脂肪组织
医用高频电刀波峰因子质量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癌旁脂肪组织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