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起源、内容及其对我国康复护理的启示

2016-03-10孟宪梅KrisMauk陈晓莉周兰姝

护理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胜任护士病人

孟宪梅,Kris Mauk,陈晓莉,周兰姝



·科研综述·

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起源、内容及其对我国康复护理的启示

孟宪梅,Kris Mauk,陈晓莉,周兰姝

阐述美国康复护理学会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起源、内容,分析其在指导国内临床康复护理工作、康复护理教学及开展康复护理研究中的可行性,以期为国内康复护理同行提供借鉴,为系统规范发展我国康复护理事业提供参考。

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起源;内容;启示;教育

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是美国康复护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ARN)于2014年基于多名临床及学术领域的康复护理专家研究发展而来[1]。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认为:合格的康复护士应该涉及以护士为主导的干预活动、促进成功生活、领导力及多学科的照护4个领域,具备运用辅助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基于循证管理实施护理及多学科的健康干预,促进自我管理,促进照护中的问责制度,发展多学科协作关系等14种胜任力。该模式系统描述了康复护理工作的内涵,对指导及评价临床康复护理工作、发展康复护理专业、开展康复护理教学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目前,我国康复护理事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在规范临床康复护理技术、建立系统高等康复护理教育体系及进行康复护理研究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内也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开始进行胜任力模式的构建以指导临床康复护理工作的尝试[3],但目前尚无一种适合于指导国内康复护理工作的模式。因此,本研究对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进行系统介绍,希望能与国内康复护理同行共同学习、思考,结合国内康复护理的特点,发展适应于国内康复护理工作的胜任力模式。

1 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的起源

不同于其他专科护理工作,康复护理工作可以广泛出现在多个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临床。然而目前尚无用于评判康复护理胜任力的理论框架产生。基于这种现状,2013年10月ARN 7名康复护理专家(包括临床及学术领域)组成了特别工作小组,通过系统文献回顾,讨论ARN历史资料,如康复护理操作标准及范畴等,以头脑风暴等方式发展完成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并于2014年6月向ARN会员就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召集反馈建议,最终于2014年10月在美国Anaheim ARN会议上向ARN全体会员展示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2]。该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通过阐述康复护理胜任力,旨在系统用于指导康复护理临床及教育工作。

2 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的内容

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涉及以护士为主导的干预活动、促进成功生活、领导力及多学科的照护[2]4个领域,具体囊括了运用辅助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基于循证管理实施护理及多学科的健康干预,促进自我管理,促进照护中的问责制度,发展多学科协作关系等14种胜任力。另外,在讨论每个胜任力时,都对3个层次护理人员提出具体要求,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初级,指从事1年~2年康复护理工作或刚进入康复护理领域工作的人员(即以往从事其他领域护理工作的人员);中级,指从事3年~5年康复护理工作的执证康复注册护士(Certified Rehabilitation Registered Nurse);高级,指至少具有5年的康复护理工作经验,可以担任各种康复护理工作角色,包括高级实践护士、临床护理专家、护理教育者等[1]。

2.1 领域一:以护士为主导的干预活动 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护士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5]。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认为:在残障人群的整个生活阶段都应有康复护理工作的融入,这就要求护士能够应用现有有效证据及适宜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4]。另外,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强调家庭参与及家庭支持在康复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2]。具体而言,“以护士为主导的干预活动”领域包含的胜任力有能够运用辅助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基于循证管理实施护理及多学科的健康干预,为病人及照顾者提供与残障、慢性疾病及健康管理相关的教育,提供以病人及家庭为中心的照护4方面的胜任力。

2.1.1 运用辅助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胜任力 康复护士能够发现并给病人提供适宜的辅助设备,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功能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这是康复护士区别于其他专科护士的独特的胜任力。与国内康复护理胜任力所涉及的常见矫形器使用的护理等康复器具使用的护理不同[3],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指出:运用辅助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胜任力包括对电子监测器的使用及远程康复设备的使用等,具体行为有参与评估、记录干预结果及选择适宜的辅助技术促进病人的康复等[1]。而国内对于远程康复设备的使用、干预及评价往往属于临床医生团队的工作[6],护理人员更关注于饮食管理、药物管理、不良生活行为的干预、日常生活管理、指导辅具的使用等[7]。显然,随着远程康复技术的推广,作为康复团队中的重要一员,康复护士应该了解相关远程康复设备的使用知识、记录数据,高级康复护理人员能为病人选择适宜的康复辅助设备,从而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2.1.2 基于循证管理实施护理及多学科的健康干预 康复护士要遵循证据对脑卒中等病人提供康复护理干预[1]。循证护理一直是护理人员将研究结果与临床实际操作联系的重要体现。康复护士需要关注本学科科研发展,并将适宜的研究结果应用于康复护理工作中[8];康复护士需要评估病人的功能及健康需求,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照护计划,记录病人对标准化干预的反馈,从而为病人提供多学科的照护服务[2]。

2.1.3 为病人及照顾者提供与残障、慢性疾病及健康管理相关的教育胜任力 强调康复护士需要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如日常生活管理、运动、沟通、安全及疾病管理等[1]。具体内容包括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知识的需求,制订教育计划,使用适宜的康复教育教材,并评价教育效果。这与国内康复护理胜任力研究所讨论到的理论教授能力及操作示范能力相似[3]。

2.1.4 提供以病人及家庭为中心的照护胜任力 强调了与病人及家庭合作进行康复护理的理念,尊重病人及家庭的特有文化、价值观及决策权[1]。虽然在国内具体康复护理工作中,康复护士有关注家庭参与干预的实际护理行为[5,9],但在胜任力研究中并没有涉及这一点。家庭及病人的积极参与对康复后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强调“以病人及家庭为中心的照护”应该为国内康复护理所关注。

2.2 领域二:促进成功生活 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认为:康复护理不应局限于急性期的康复护理干预,还应关注病人及家人回归社区后的康复需求,减少高危因素,避免伤害,从而保持最佳的独立健康生活状态[1]。这一领域的胜任力与国内推广的社区层面的康复延续性护理服务不谋而合[5,9],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能够重新回归社区[10]。具体而言,包括促进健康避免残障、促进自我管理、促成安全有效的延续护理3个胜任力[1]。

2.2.1 促进健康避免残障胜任力 强调了康复护士职责之一在于通过初级预防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而促进健康,包括减少高危因素、避免伤害及运用健康管理促进措施等方式[1]。目前,国内康复护理研究中所提出的社区层面的康复护理干预活动也属于该胜任力的范畴[5,9,11]。

2.2.2 促进自我管理胜任力 阐述了康复护士在合作模式下,评估病人及家人的健康需求、所能获得的资源及面临的困难,以期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康复护士尤为重视的康复目标之一。国内社区康复护理研究中已经关注对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促进,并取得显著的效果[12-13]。

2.2.3 促成安全有效的延续护理的胜任力 强调了病人、家人及康复团队之间的合作以促成病人在不同层面的康复机构间安全及时的转移[1]。国内康复护理专家也认同护理人员是促成病人安全有效延续护理的关键人物,延续护理干预中涉及了多层面多学科团队的沟通合作,对病人及家属进行上门及电话访视等[5,8-9,11]。

2.3 领域三:领导力 ARN专家指出,康复护士作为康复团队中的重要一员,应该培养自身领导力的能力及技能,这对促进团队提供最佳照护非常重要,包括问责制、倡导力及与病人、家庭及康复团队的其他成员分享康复护理知识等[1]。国内研究也关注到康复护士在康复团队中的重要作用,但对康复护士具体的领导力的讨论却未涉及。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对领导力的诠释包括了促进照护中的问责制度,分享康复护理知识,影响对慢性疾病/残障病人相关健康政策的发展及对病人的自我倡导能力的赋权[2]4个胜任力。

2.3.1 促进照护中的问责制度的胜任力 对要求康复护士为病人及家庭提供符合伦理的、高效的康复结果提供了保障,具体行为包括为病人提供安全、符合伦理的照护,并持续关注康复护理质量;分析总结与安全高效的康复结果相关的数据,设计及监测护理计划的有效性等[1]。国内康复护理相关研究尚未涉及这方面。

2.3.2 分享康复护理知识胜任力 包括以各种方式(如发表研究成果、会议交流、教授学生等)在各个领域(临床、学校、政府机构等)对康复护理知识的宣传。国内康复护理胜任力的研究对康复护士是否掌握康复护理相关知识也提出了要求[3],但对于如何传递康复护理知识并没有具体要求。依据布鲁姆的教育原理,两者的区别在于国内要求停留在识记层面,而ARN要求停留在应用层面[14]。显然,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对康复护士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实际上,“分享康复护理知识”的胜任力在国内康复护理领域尤为被关注,包括国家及地方康复护理学会每年举办康复护理会议、康复护理培训班、出版疾病康复指南等多种形式[15]。

2.3.3 关注对慢性疾病/残障病人相关健康政策发展的胜任力 强调了康复护士要有效捍卫地方及国家层面的健康卫生政策,并进行有效实施[1],包括了解相关标准及认证的目的,描述现有健康政策与康复领域的相关性,及对满足相关标准及认证实施有效的策略等[2]。在现有国内康复护理胜任力研究中,尚未出现对这个胜任力的确定。但在实际康复护理工作中,关注政策导向逐渐开始被国内康复护理人士所重视,如与其他康复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审核工作[16]。

2.3.4 对病人的自我倡导能力的赋权是康复护士领导力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胜任力 包括通过教育、合作及支持等方式倡导并赋权给病人及家属,从而使病人及家属能够进行自我决定,参与自身康复计划;关注病人、家庭及康复团队健康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探求解决矛盾的方法等[2]。国内社区延续康复护理研究中较关注病人及家庭自主性的培养及合作[5,8-9],但在急性期康复护理研究中较少涉及。而病人及家属作为康复团队中的重要参与者,激发其自主性、决策性在整个康复进展中都起着关键作用[1]。

2.4 领域四:多学科的照护 国内外康复护理专家都认为:多学科的照护是康复护理工作的特色之一[17-19]。这就强调康复护士不仅要努力与病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还要作为康复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做好多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以期完成最佳的照护计划[1]。具体包括了发展多学科团队成员的关系,实施多学科整体的照护计划及促成有效的多学科合作3个胜任力的要求[1]。

2.4.1 发展多学科团队成员关系的胜任力 是多学科照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胜任力。研究表明,康复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及合作会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1]。国内研究中也提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加快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20-21]。因此,能否发展多学科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可以考虑为康复护士的胜任力之一。

2.4.2 实施多学科整体的照护计划胜任力 强调了康复护士通过提供有效的对策及干预,为病人提供整体的包括多学科的康复计划,从而达到理想的康复目标[2]。具体行为包括了识别病人需要进行照护的问题;与团队成员合作确立康复目标;预期病人回归家庭、社区后的长期照护需求;与多学科团队成员合作,提供适宜的照护计划;评价多学科团队成员间合作的有效性;与团队成员评价干预结果以促成病人的优质康复效果[1]。

2.4.3 促成有效的多学科合作胜任力 阐述了康复护士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的重要性,包括在多学科团队中体现出护理的专业性;尊重其他学科团队成员在照护中的重要性;通过讨论解决康复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影响其他学科团队成员的因素,以促进团队合作[1]。虽然国内研究结果显示了多学科合作进行照护的重要性,但如何在多学科的照护领域体现康复护理人员具体的胜任力要求,尚无研究进行详细阐述。在多学科团队中体现康复护理的特色及专业性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以提供有效的康复干预活动,应该成为康复护理人员进一步的思考方向。

3 启示

我国于2005年开始对护理胜任力模式进行相关的研究[22],涉及临床护士胜任力[23]、精神科护士胜任力[24]、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胜任力[25]、护士长胜任力[26]、疼痛科护士胜任力[27]、糖尿病护士胜任力[28]、手术室护士胜任力[29]等,2015年有研究者涉足康复护理胜任力的研究[3]。大部分研究都能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焦点访谈、Delphi专家咨询法得到可靠的研究结果。但通过了解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方面。

3.1 临床指导明确 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中所涉及的“运用辅助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等14项具体胜任力均以动词呈现,提供、促进、加强、应用、使用等为康复护士临床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如对“促进健康避免残障胜任力”的定义及范围是:对降低危害、避免伤害、健康管理促进策略的使用,如安全头盔的使用、交通设施、营养教育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从而促进健康[1]。这些详细的描述及目标可以为康复护士提供具体实践导向及思路。而国内胜任力模式的形成往往出现要素不完整的情况,使临床护士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疑惑[22],如国内研究中对“专业知识胜任力”的表述不是很明确,护士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了解、熟悉、应用,亦或能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关教育?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同的临床护士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在进行胜任力模型构建时,需要认真界定胜任力模型的基本要素,起到指导临床工作的作用[22]。

3.2 分级界定护士能力 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另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是对胜任力的分层要求,依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而对各级别护士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在“促进自我管理胜任力”中,对不同级别的康复护士要求如下[2]。初级:评估病人对学习疾病及残障相关知识的准备情况;中级:辨别影响病人进行自我管理的身体、心理及社会因素;高级:整合病人/家庭数据及能达到最佳自我管理所需要的资源。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级别护士所关注的病人的问题是各有侧重的,而且又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种根据工作经历而分层的胜任力分级,不仅使得不同级别的护士各司其职、共同配合,而且也为其进一步努力提供了具体指导。纵观我国护士胜任力相关研究,很少有将护士胜任力进行人员的等级分层要求的,即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其胜任力的要求有所不同。而且国内研究也显示[28],职称越高的护士,其护理胜任力也越高。由此推断,不分等级的胜任力要求是否会打击初级护士的积极性,而同时又埋没了高级护士的能力,值得国内护理同行思考。

3.3 专科特色明显 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临床延伸到社区、家庭[30],并涉及多学科成员的紧密合作,其中也包括病人及家庭。因此,在康复护理胜任力中应体现其专业特色:关注病人、家庭及团队合作。如在“关注病人及家庭胜任力”中,具体要求包括了对病人及家庭进行包括文化、信仰等在内的全面评估,并与多学科团队其他成员协商确保为病人及家庭提供适宜的照护,并参与照护计划的评价工作等。与“团队合作胜任力”中,护士需要明确团队中各个成员的角色及职责,与团队成员沟通病人的相关信息,与团队成员合作并实施循证的照护计划等。而这些体现康复护理专科特色的胜任力在国内研究中尚未出现,值得国内同行探讨。

4 小结

通过对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的4个领域14个具体胜任力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国内康复护理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可以看出,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为系统规范康复护理工作及评价康复护理效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国内的康复护理发展近几年突飞猛进,有很多胜任力已经在现有康复护理研究中涉及,但国内对康复护理胜任力的要求尚存在局限性及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阐述ARN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对发展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中国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讨论能对国内康复护理同行有所启示,为发展中国康复护理胜任力奠定基础。

[1] ARN.ARN competency model for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EB/OL].(2015-05-23)[2016-03-05].http://www.rehabnurse.org/profresources/content/ARN-Competency-Model-for-Professional-Rehabilitation-Nursing.html.

[2] Vaughn S,Mauk KL,Jacelon CS,etal.The competency model for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J].Rehabilitation Nurs,2015,9:23.

[3] 刘羽,郭晓萱,周诗雪,等.康复科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5,30(3):69-72.

[4] Mauk KL.The effect of advance-practice nurse-modulated education 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aff knowledge[J].Rehabilitation Nursing,2013,38(2):98-111.

[5] 李星丹.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D].郑州:郑州大学,2014:54-89.

[6] 黄冠峰,朱海勇,王小同,等.远程指导型家庭病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5(5):383-386.

[7] 张玲玲,张丽华,钱秀红,等.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对脑卒中患者ADL能力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0,7(11):81-82.

[8] 郑舟军,戎燕,龚戬芳,等.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二级康复中的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及康复杂志,2012,34(1):47-49.

[9] 卢正秋.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疗效观察[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2:15-20.

[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 guidelines[M].Geneva:WHO Press,2010:15-31.

[11] 张春慧,陈静,张振香,等.家庭跟进式护理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4(33):1636-1637.

[12] 李淑琴,唐洁,杨夏渝,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及膀胱管理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3C):1037-1039.

[13] 蒋丽萍,王秋月.自我管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9):51-52.

[14] 皋文君,储静,仇瑶琴,等.中美军事护理课程内容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B):6-9.

[15]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简介[EB/OL].[2015-12-09].http://www.carm.org.cn/home/Article/detail/id/1439.html.

[16] 金娟,蔡晓峰.康复医学中心CARF认证启动会召开[EB/OL].[2015-12-09].http://www.jsph.net/art/2013/5/17/art_3003_15048.html.

[17] Mayo NE,Nadeau L,Ahmed S,etal.Bridging the gap:the effectiveness of teaming a stroke coordinator with patient's personal physician on the outcome of stroke[J].Age and Ageing,2008,37(1):32-38.

[18] 赵岳.探讨连续护理过程中出院计划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7):78-80.

[19] Claiborne N.Efficiency of a care coordination model:a randomized study with stroke patients[J].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2006,16(1):57-66.

[20] 朱明兰,崔伟,伍彩红,等.多学科合作团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程康复护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C):2896-2900.

[21] 华清,吴碧静,杨宇宁.护理协作团队合作在脑卒中偏瘫患者ADL 训练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9):111-113.

[22] 卞丽芳,王薇.构建护理领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3,12(2):127-128.

[23] 刘俊丽.护士胜任特征结构及特点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6:25-30.

[24] 方华琴,徐继美,徐卫祖.精神科护士岗位胜任特征探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2):172-173.

[25] 黄津芳,王欣丽,时堪,等.ICU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30-1032.

[26] 闫晓丽,杨辉.护士长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初步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7A):1753-1755.

[27] 郭丽波,程淑平,张欣颖,等.疼痛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5,30(19):65-67.

[28] 王棋红.内分泌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8):86-87.

[29] 王玉梅,熊莉娟,高兴莲,等.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胜任力特征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16-317.

[30] 钱春荣.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和效果评价[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1:11-54.

[30] National Stroke Foundation.Rehabilitation//Clinical guidelines for stroke management 2010[M].Melbourne (Australia):National Stroke Foundation,2010:78-95.

(本文编辑张建华)

Origin and conten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mpetency model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China

Meng Xianmei,Kris Mauk,Chen Xiaoli,etal

(HOPE Nursing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Hubei 430071 China)

It reviewed the origin and conten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mpetency model i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And it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in guiding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ork,rehabilitation nursing teach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udy in China,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omestic counterpart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and provide

for the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Chin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mpetency model;origin;content;enlightenment;education

2013年武汉大学全英文教学课程项目,编号:QYW2013015。

孟宪梅,讲师,博士研究生在读,单位:430071,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Kris Mauk单位:IN46383,Nursing and Health Professions,College of (CON),Valparaiso University;陈晓莉单位:430071,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周兰姝(通讯作者)单位: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R473.3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5.001

1009-6493(2016)12B-4353-05

2016-02-12;

2016-09-30)

引用信息 孟宪梅,Kris Mauk,陈晓莉,等.康复护理胜任力模式起源、内容及其对我国康复护理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6,30(12B):4353-4357.

猜你喜欢

胜任护士病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谁是病人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