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真菌药致肝损伤的护理体会

2016-03-09庄小露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药物性黄疸毒性

庄小露

226006 江苏省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抗真菌药致肝损伤的护理体会

庄小露

226006江苏省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毒 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疾病。抗真菌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很多药都出现了肝脏毒性这一不良反应,尤其是唑类抗真菌药。我们通过对抗真菌药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共收治125例使用抗真菌治疗的患者,包括男77例,女48例;患者的年龄19~77岁,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经肝功能检测指标基本正常。

1.2 方法

1.2.1 评价标准(1)肝损害诊断标准[1]:碱性磷酸酶(ALP)大于正常值(40~110 U/L)上限的2倍,或谷丙转氨酶(ALT)与ALP的比值<2或>5,或ALT和ALP均大于其正常值上限的2倍且两者比值正常,伴或不伴有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升高。

1.2.2 治疗方法 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确认对轻度肝损害患者要加强护肝治疗,对于中、重度肝损害患者根据临床减少剂量或停用抗真菌药物,再加强对护肝降酶方面的治疗:采用还原型甘草酸二胺、硫普罗宁、谷胱甘肽、联苯双醋等药品;对于中、重度患者医护人员要适当经静脉注射给药,通过1~2周时间,对肝功能复查。

1.2.3 护理方法 护理上通过和患者的沟通能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病情,并准确掌握患者在医院治疗的动态,正确的了解是治疗的最佳手段,对患者要让他们了解肝损害的致病因素和机理,从而能正确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使医生在治疗时了解患者的疾病程度,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为肝脏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正确的回答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疑问,使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对其进行适当疏导,轻柔、简洁的语言能让患者有安全感,使其放下包袱,消除后顾之忧。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从心理上给予安慰,使其解除防卫心理,进而正确掌握病情,要不厌其烦鼓励患者,分散他们对疾病的注意力,让患者正视疾病并站在患者角度与其交谈,和患者成为朋友会在第一时间掌握病情的进展,使医生全面准确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法[2]。

2 对抗真菌药致肝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2.1 抗真菌药肝毒性主要临床表现 在所有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中以使用唑类抗真菌药最为多见,如伊曲康唑,临床表现为乏力,右上腹疼痛,黄疸,胆汁淤积,发热等;氟康唑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导致多种肝损害,通常为无症状或可逆性肝坏死。在艾滋病患者中,由于感染,肿瘤浸润及服用其他药物,肝损害及其常见严重者可发生黄疸及致死性肝坏死.灰黄霉素肝损害可以起丙酮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长期可引起肝癌,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恶心,腹泻等.特比萘芬肝损害多较严重,易致肝衰竭。其主要的临床类型为:急性肝细胞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和重型肝炎,以胆汁淤积性肝炎最为常见,主要特点是渐进性加重的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与梗阻性黄疸同时存在,且消退很慢。

2.2 抗真菌药肝毒性发生危险因素与预防 抗真菌药肝毒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药物剂量等。此外还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基础肝脏疾病及其他疾病等。如卡泊芬浄与环孢菌素A联用易致肝毒性,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肝功能异常时慎用。预防上一方面对于肝功能不全的病人要慎用抗真菌药,用药过程中要按规定的剂量和疗程进行治疗,切记随意增加药量或延长疗程,对长期用药者要定期检测肝功能,用药过程中还应注意联合用药相互作用,一旦出现肝毒性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保肝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药物剂型来降低药物的肝毒性,如脂质体制剂。

2.3 重视基础护理与早期护理工作 基础护理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护静脉、合并症的护理、预防继发感染等,对于口腔护理主要为指导患者晨起、睡前及三餐后按时漱口,必要时采用3%碳酸氢钠粉配制漱口液;皮肤护理主要是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对于黄疸及总胆汁酸致皮肤瘙痒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及时修剪指甲,给予炉甘石洗剂涂抹;保护静脉主要是注意静脉穿刺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防止发生静脉炎,条件允许的患者可留置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3]。另外输液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输液过程中应经常巡视病房,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对于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患者还有特别注意指导可加重肝损害的相关药物的服用,护理上做到提早了解并作出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患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代谢的负担,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

2.4 饮食护理的必要性 合理的膳食不仅有助于消化道的正常运动,保证机体日常的营养供给,促进疾病的恢复,在降低并发症等方面也意义重大。因此,应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且维生素含量丰富、低脂、含优质蛋白质的软食或流质饮食。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对有肝昏迷先兆者,予低蛋白饮食;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忌食硬、粘、粗纤维的食物;大量腹水患者,予低盐饮食。

2.5 心理护理不可忽视 抗真菌药引起的肝损伤患者往往情绪不佳,加之对疾病缺乏认识,对治疗、预后信心不足,心理压力大,加之有的患者因家属工作繁忙无法陪伴,产生忧郁、紧张,烦躁、焦虑等心理问题。护士应向患者讲解轻型的药物性肝损伤往往是自限性疾病,预后较好。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做好疏导工作,热情主动地帮助老年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并且应关心尊重老年患者,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总结

一般认为药物主要通过以下机制造成肝损伤:1过敏反应;2毒性反应;3特异质反应。因此是否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除用药物种类外,还包括是否联合用药以及事者自身状况。在护理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药物性肝损害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良好的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机体的消耗,减少肝脏的负担,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饮食宜低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摄人蛋白质,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禁酒,规律生活。总之,如果在抗真菌药用药前后及用药期间医护人员及患者都注意观察毒性反应,并定期监测肝脏功能,在肝损害首发症状出现时立即停用有关药物,许多严重的毒副反应是可避免的[4]。

[1]吕剑敏,程锐,吴伟东.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针对性干预措施[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3):409-414.

[2] 呼丹,刘悦,樊星,等.药物性肝损伤研究概述[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41(2):164-168.

[3] 王春兰,张美英,沈霞.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6):477-479.

[4] 朱樱,阎敏,尹桃.1例严重抗甲亢药致肝损伤患者的药学监护[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23(5):321-324.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113

2095—9559(2016)04—2439—02

2015-09-22

猜你喜欢

药物性黄疸毒性
鲁晓岚:黄疸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