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2016-03-08张慧丽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

张慧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郑州 450000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张慧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方法对36例接受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出现脑积水5例,经侧脑室置管引流1周后拔除引流管痊愈。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经口服甲状腺素片,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其余28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6~16个月,全部患者均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未发生再次出血,生活可以完全自理。结论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微创、治愈率高。护理人员应熟悉其临床特征、了解手术的方法及意义,做好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以改善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围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约25%,再次破裂出血的病死率可高达70%[1]。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介入材料的升级换代,介入栓塞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有效方式,文献报道[2]70%以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选择神经介入栓塞治疗。2014-06—2015-01,我科对36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例实施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经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获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36例2014-06—2015-01间在我科接受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4~75岁,平均(57.0±11.75)岁。均经颅脑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行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其中前交通动脉21例,后交通动脉13例,大脑前A1段动脉2例。术前Hunt-Hess分级为:Ⅱ级6例,Ⅲ级22例,Ⅳ级8例。均在我院介入手术室实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局麻下先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破裂动脉瘤位置、大小、载瘤动脉状态等。选择相应大小及数量的微弹簧圈,完成整个栓塞手术,术后常规给予抗凝治疗1周。

1.2围术期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及恶心、呕吐。易引起紧张、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主管护士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掌握其不良心理的诱因,并给与针对性疏导。让治疗成功的患者与其互动,说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意义,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的原理、效果,缓解其心理压力,积极、主动配合术前准备工作。(2)术前准备:尽快完善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指标等术前各项常规检查。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工作。双侧腹股沟处备皮,留置导尿。术前30 min肌注甲氧氯普胺和苯巴比妥钠。备齐肝素、利多卡因、造影剂、尼莫地平、罂粟碱、多巴胺等术中用药。护送患者进入介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安置好多功能监护仪。

1.2.2术中护理(1)严密监测: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指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向手术医师汇报并协助处理。(2)手术配合: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熟悉手术程序,准确迅速传递手术器材,配合医师进行手术。遵医嘱执行各种术中用药。(3)麻醉配合:协助麻醉医师及时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手术结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同麻醉医师共同护送患者返回病房。

1.2.3术后护理(1)基础护理:持续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呼吸、氧饱和度、心电、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状态。(2)穿刺部位护理: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8 h,卧床和穿刺侧下肢制动24 h。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皮下瘀血、血肿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其他:遵医嘱给予降颅压、抑制胃酸、抗凝等药物治疗。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安静,利于患者休息。嘱患者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注意营养均衡。多进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保持大小便通畅。

1.2.4并发症护理(1)脑积水:脑积水可引起反射性高血压及高颅内压,很容易诱发再出血。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表现,应警惕发生了脑积水。应迅速报告主管医生并协助处理。对于行侧脑室引流的患者,注意引流瓶需固定在高于侧脑室平面15cm处。每日对头皮穿刺处消毒并更换敷料。(2)脑血管痉挛:继发性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应及时向医师汇报。(3)甲状腺功能减退: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损伤下丘脑,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术后若患者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测定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应遵医嘱服用甲状腺素制剂。

2结果

本组术后出现脑积水5例,给予侧脑室置管引流1周,拔除引流管后痊愈。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经口服甲状腺素片,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其余28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6~16个月,全部患者均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未发生再次出血,生活可以完全自理。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可达50%以上。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还可产生急慢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下丘脑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其首次出血的病死率12%,而再次出血的病死率则可高达72%[4]。

近年来,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方法。虽然该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开颅手术的风险,具有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治愈率高的优势。但若没有良好的护理措施,一旦发生急慢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下丘脑损伤等并发症,可极大影响到治疗效果。为此,我们在全面掌握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特点、熟悉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程序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测、精心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等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显示,精心的围术期综合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有利于患者平安度过围术期,顺利康复出院。

4参考文献

[1]陆新宇,李巧玉,陆培松. 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神经医学杂志, 2012,11(1): 68-70.

[2]武中成,徐宁,刘海玉,等. 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1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复发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 2014,34(5): 1 371-1 374.

[3]王艳兰,慕海芹,冯照新.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2例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14(1):138.

[4]王琦,尹忠民,闻华,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8):111-112.

[5]史小斌. 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8(4):88-89.

(收稿2015-06-1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2-0103-02

猜你喜欢

围术期护理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炎的护理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腹主动脉瘤75例围术期护理思路构建
分级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术期中应用观察
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实性占位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冠脉搭桥术腔镜采集大隐静脉患者围术期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围术期护理方法研究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