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介词“on ”和汉语方位词“上”

2016-03-06张瑜珂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方位词图式介词

张瑜珂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介词“on ”和汉语方位词“上”

张瑜珂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做英语介词“on”和汉语“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运用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对汉语 “上” 的语义内涵进行了描述和解释,是本文的创新点和突破点。本文研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发现“on” 和 “上”在基本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介词常见的误用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并对今后中英方位词和介词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认知语义学;意象图式;隐喻

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以及各种语言出现和发展都是以空间的认知为基础的。空间概念的表达可以反映人类对空间的认知的特征,因此空间介词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研究大多集中于用认知语言学来解释空间介词“on”的一词多义现象,对于汉语“上”和英语“on”的跨语言的对比研究较少,并且大多数研究仅仅局限于特殊意义的比较。然而,在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介词的过程中总是会犯错误,这与中西方认知上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英语介词“on”和汉语方位词“上”的语义分布,在认知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两种空间表达的基本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进行了比较。本文为中英介词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此外在实践中,这项研究有助于解释中国英语学习者关于介词“on”的许多语法和语用错误,并对二语词汇教和学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一、文献综述

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框架是原型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提到原型理论,首先应当理解范畴化理论。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词义范畴是人类认知和概念化的结果,是人类概念范畴在语言上的反映,而原型理论就是认知语言学关于范畴的理论,是对经典范畴理论的反动,在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领域影响深远。根据意义的原型理论 ,语词的语义是由现实的语言应用者赋予的 ,而不是由语言学家或哲学家赋予的。原型理论所研究的是有血有肉的语言及其使用者,它关注的是语言使用者对语义范畴的体验。而语义范畴的产物就是概念。根据原型理论,原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范畴内拥有相同特征的最具典型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员。另外,在概念化的过程中,词汇的意义通过指称来实现的。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意象图式是指人们在与外部世界不断接触的过程中,把一些看似无关联的抽象活动用一种结构联系起来,并用来解释和推理这些活动。但在本文“on”和 “上”的对比研究中,一些现象不仅需要用意象图式理论来解释,还需要用隐喻理论来同时说明。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介词方面的认知语义学研究,甚至扩展到了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但中英介词与方位词的对比研究则很是少见,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创新点,进行英语介词”on“ 和汉语方位词 “上”的认知语义学的对比性研究。

二、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介词“on”

英语介词“on”属于封闭性词类,其形式稳定并且数量有限。《牛津高级英语词典》收录了18个其作为介词的含义,和9个作为副词的含义。这些含义基本上包含了“on”所有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

1. “on“的基本空间意义

在古英语当中,单词“on”的最初形式是 “ana” 或者 “an”,其作用和“in”“under”一致,也是用来反映事物的空间关系。随着英语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介词“on”作为一种固定形式出现。这个单词的发展证明其基本用法就是用来充当介词,而其它含义也都是由空间含义引申而来的。“on”的原型意义指的是一个事物与背景表面的上层接触,并且用来支撑这一事物。基于突显程度差异,Langacker(2008)将主语和宾语分别定义为射体(trajector)和界标(landmark)。例如,On the table was a book. 在这句话中,书可以被看做是射体,桌子可以称之为界标。整句话中书和桌子上层表面接触并且由桌子表面支撑,这就是介词“on”所表示的基本空间含义。进一步研究发现,on的空间含义在不同的格局中有不同的变体。以下是几个例子:

(a) A book on the table.

(b) A dense woods on the border of Belgium.

(c) A framed picture on the wall.

(d) The spinning blue light on the roof.

在前三句话中,介词“on”仍然指的是射体由界标所支撑。在第四句话中,尽管受地心引力的影响,界标屋顶(roof)不能够承受灯(light)的重量,但是介词“on”所表现出的空间关系依然存在,界标和射体的表面接触并且射体依附于界标。此外,“on”所表达的基本空间意义的另外两个意象图示是路径(PATH)图示和接触(CONTACT)图示。

2. “on” 的隐喻意义

介词抽象意义的扩展是建立在确切的概念模型上的。 因此,介词“on”的延伸意义是在其基本空间意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英语介词“on”有许多隐喻意义。

首先,“on”有时间的隐喻意义。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英语当中,时间的概念和空间相关,时间可以理解为事物的运动或者位置的移动。人们通过空间移动来感知时间。时间关系的表达往往取决于空间的隐喻映射。如果把时间看做是所有对象移动的界标,那么时间的流动就可以看做其运动路径,有时移动的对象也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如 on Sunday , on Monday morning. 再者,“on”的支撑图示可以延伸为按压(PRESSURE)图示。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支撑和压力互为反作用力。对于隐喻意义来说,从支撑图示到压力图示,研究发现界标和射体均有很大的变化。这个隐喻意义还可以延伸为更加抽象的意义,例如覆盖(COVER)图示和依据(BASE)图示。例如, snow on the ground; he chooses this one on his mother’s advice.支撑图示也可以衍生出很多其它的抽象意义,如to feed, to agree with someone.其次,根据基本的接触图示和支撑图示,可以产生抽象的态度(ATTITUDE)图示和方式(MEANS)图示。具体的可以表现为基本表示支撑的空间意义可以进一步的发展为态度方面的支持,如 to feed on和to agree with.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推测出从基本的压力图示和支撑图示到延伸的引申意义,射体和界标也从客观的事物转变为主观的情感。再者,当一个动作涉及到空间关系时,用介词“on”来表达的隐喻意义也可以表达一个过程含义,如walk on, work on , the game is on.英语介词on 的基本空间意象图示就演变为表示动作的意象图示如开始(START)图示,趋势(TENDENCY )图示和目标(DIRECTION)图示。

总之,英语介词“on”从基本空间意义延伸为其隐喻意义可以归类为几个转变:由空间域延伸为时间域;由具体域延伸为抽象域;由无过程相关的意义延伸为过程相关意义。

三、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汉语方位词“上”

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上”一般都可以用介词“on”来翻译。但汉语“上”除了做介词来用,还有动词,形容词,甚至是名词词性,而且每种词性都有其延伸含义。

1. “上”的基本空间意义

根据中国权威辞典——《新华词典》的解释,汉语“上”的基本空间意义为某物是在高处的,或者可以代表位置是在高处的。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因此 想要了解汉语“上”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弄清它的构成形式。“上”在汉语当中是一个典型的指示文字,原型意义上指示位置和方向。在汉字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上”也有过许多不同的变体。这些不同的变体的发音和意义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上”是一样的,只有形式上存在不同。“上”的两种形式的变体分别为丄和 二 ,从这两种形式中,可以明显发现最下面的 “一” 就代表界标, 而上面的部分while the upper part“”and“一”则表示射体。射体“一”在界标的上部,“”垂直立于界标上,并且可以表现出射体和界标在空间上是接触的关系,界标支撑着上部的射体。因此可以看出表示其基本空间意义的意象图示为上方(ABOVE)图式,垂直(VERTICALITY)图式,接触(CONTACT)图式和支撑(SUPPORT)图式。

2. “上”的隐喻意义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汉字“上”有很多不同的词性,因此本文将从不同的词性分析“上”的隐喻意义。

首先,汉字“上”从其基本意义中可以延伸出名词和形容词的意义。“上”的基本空间意义表示某物处于高的位置。因此它的名词隐喻意义可以用来表示某人的地位高人一等,如“皇上”“上司”,或者表示高质量,如“质量上乘”。根据汉字“上”的转变发展过程,上作为名词和形容词的隐喻意义出现的较早,因此它们的含义与基本空间意义相差不多,很好理解。由于“高”总是指高的位置,自然可以延伸到最高“天空”,因此“上”常常也用于构成与“天”或神灵有关的名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帝被视为上天的儿子,所以“上”便用在“皇上”中来称呼皇帝。后来,词义由“皇上”向“上级”扩展,这是词汇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义泛化现象。这些指称意义进一步发展为与之相关的抽象属性意义,如上级、上层等等。此外,汉字 “上”也有基本的空间意义扩展到了时间意义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上”开始有了“以前的时间”“上一个时间段”的含义,如上周、上星期等等。其次,“上”的在空间意义可以引申为许多动词词性的隐喻意义。“高”或者“高地位”可以进一步表示从较低的位置向较高的位置移动的动作,如向上。而这类词又可以进一步向抽象意义的词类扩展。例如,“上”也可以表示“呈上” 或者 “上街”。

表示“上”的空间意义的意象图示可以延伸为许多不同的隐喻意义。基本图式接触和支撑可以扩展为媒介(MEDIUM)图式,如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 在范围(SCOPE)图式,如在政治问题上和状况(CONDITION)图式。这些隐喻意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强调两维水平的接触和支撑。此外,汉字“上”也可以表达的容器(CONTAINER)图式,如他在车上。从覆盖图式和垂直图式可以衍生出程度( DEGREE)程度图式,等等。然而,如果上后面是动词,它可能表明一个过程意义,或者表示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运动或者趋势。

四、英语介词“on“和汉语方位词 “上”的对比分析

本文已经从认知语义的角度单独分析了英语“on”和汉字“上”的基本空间意义以及它们各自延伸出的隐喻意义。本部分将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1.“on”和“上”的基本空间意义对比分析

本文已经分析讨论了英语介词“on”的基本空间意义的意象图式为接触图式、支撑图式和路径图式,而汉语方位词“上”的基本空间意义的意象图式为上方图式、垂直图式、接触图式和支撑图式。首先,二者的基本空间意义都可以用来表示某个事物在另一个之上,因此二者都拥有相同的意象图式、接触图式和支撑图式。在这个相同点的基础上,这两个词在某些时候可以互为最佳翻译。其次,“on”和“上”都可以表达乘坐交通工具从一方到另一方,因此它们都体现了容器图式 。再者,“on” 和“上”都可以用来描述相同的空间关系,如表示“靠近水域或者在岸边”。

“on” 与 “上”在基本空间意义上的不同之处要大于相似之处。第一点,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界标和射体之间的接触程度不同。英语介词“on”所表达的关系中,射体和界标的接触是切实存在的,而汉字“上”的射体和界标可能接触,也可能没有接触。此外 ,如果考虑界标的特质的话,“上”的界标在不同意象图式中的种类更多。根据不同实例的具体分析情况来看,介词“on”所表达的支撑图式中,支撑界面更为坚固,多为固体结构。相比较而言,汉语方位词”上“的支撑界面既可为固体,也可以为较为柔软的材质或者液体。另外,以英语为二语的学习者往往会在“on”和“上”的使用上产生错误。例如,很多学习者都会把“风筝在天上飞”(The kite is flying in the sky)翻译为“The kite is flying on the sky”。这种错误就是由于学习者缺少对“on ”和 “上”的基本空间语义的认知,“on”表示的是接触图式和支撑图示,而“上”则表示的是上方图式和垂直图式。意象图式上的差别也是英语介词“on”和汉语方位词“上”的第二个不同之处。第三点,二者在空间维度上有所不同。在英语当中,介词“on”常常被用来描述二维关系,而介词“in”被用来表达三维关系,两者单独使用,不能互换。相反的,汉字“上”和“里”在空间表述的过程中可以互换。第四,在汉字“上”的所有意象图式当中,上方图式可以用来表示英语介词“likeover”, “above” and “in”. 因此这些介词在“上”表示上方图式的时候,可以用“上”来翻译。因此, 这也容易使英语学习者们产生误解。总之,汉字“上”的比英语介词“on”表达更多的空间关系。因此,根据不同的语境“上”同时可以用“in”“above”“on”和“over”来替代。这些内在的差异,有时会被译者忽略,而外语学习者对这方面的理解也会产生错误。

2.“on”和“上”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文章已经提到在基本空间意义上两者有相同的接触图式和支撑图式,因此由这两种基本意象图式延伸出的隐喻意义也有相似之处。首先,不管是英语介词“on”还是汉语方位词“上”都有在时间域上的延伸意义。例如 on Monday和 在上周。然而,二者在用于时间表达时的隐喻假设也有所不同。“on” 经常表达确切的时间点,例如一个确切的日期,相对应的“上”的时间行表达多指时间段,它更常作为一个形容词来指示时间顺序,表示“不久的过去”。其次,二者都有相同的表示范围的隐喻图式。并且界标的范围要大于或者宽于射体。二者的范围都包括一个具体的话题或者事物。再次,二者都可以有表示过程的隐喻意义来表示一个动作发生的具体某一部分。

通过对比分析,也发现二者在隐喻意义上有所不同。首先,许多“上”含有的隐喻意义,“on”不能表达。例如, “上”可以延伸为媒介图式,“on”却没有这个隐喻图式。在中国,媒介往往携带大量的信息,如新闻和讨论等。再者,上的垂直图式可以延伸为程度图式,“on”则没有这样的图式。其次,对于过程意义,“on”更倾向于描述在界标上的水平运动,但是相反的,“上”描述在界标上的垂直运动。例如,英语习惯用 “on the road”, 而汉语则常用“向上爬”来表示行动的过程。如同基本空间意义一样,隐喻意义的不同也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在空间表达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会导致学习者在“on”和“上”的误用。

五、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on”和“上”的基本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及其异同。经过认知语义的对比分析发现“on”和“上”的语义分布是系统的和规则的。此外,基本空间图式的不同也导致了隐喻图式不同。研究也发现二者在原型意义和隐喻意义上的不同也会反映出说汉语和说英语的人在认知上的不同。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英汉介词“on”和方位词“上”的对比研究,并提供了认知语义学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空间识解和参考系的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为一些常见的介词“on”的误用现象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对第二语言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Beitel, D. The embodied image-schematic approach to the polysemy of spatial prepositions[M].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nta Cruz: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5.

[2]Evans,V. A Glossa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3] Feist, M. I. On in and on: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linguistic encoding of spatial scenes[M]. Doctoral dissertation, Chicago: Northwestern University,2000.

[4]蔡永强. 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8.

[5] 邓晓宇,邹晓萍.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认知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2011,(4).

[6] 武和平,魏行.英汉空间方所表达的认知语义分析——以“里”“上”和“in”“on”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07,30(3).

2095-4654(2016)09-0057-04

2016-06-21

H315.9

A

猜你喜欢

方位词图式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有讲究的方位词
动物们的聚会
介词不能这样用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汉语方位词研究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