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宁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6-03-06昭,许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咸宁市咸宁文化产业

王 昭,许 泱

(1.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2.湖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咸宁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王 昭1,许 泱2

(1.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2.湖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基于咸宁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社会条件,资源禀赋等要素出发,分析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人文经济角度阐释咸宁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提出咸宁文化产业应该从制度设计、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进行战略规划,从产业定位和融合上选择路径方向,以创新驱动的视角,融入高科技和创意新兴产业,打造文化精品,延伸发展空间,以为咸宁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供经验和借鉴。

文化产业;路径;咸宁市

咸宁,素有“湖北的南大门”之称,在“武汉城市圈”中承担着重要节点作用,是武汉——咸宁——南昌中三角的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京港澳、杭瑞、通界、咸通、咸黄高速横跨于此,四通八达,京广线、武广高铁、武咸城际都已投入运行。咸宁境内还拥有118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必将成为内河运输的重要港口和面向世界经济的重要门户。咸宁市的森林覆盖率达54%,各种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环境友好,空气质量居全省前列,享有“桂花之乡”、“温泉之乡”、“茶叶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等美誉,为国际生态园林城市和中国中部“绿心”创建打下良好基础。咸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011年咸宁GDP水平突破600亿,2013年突破800亿,2015年成为1 000亿俱乐部,三次产业结构为17.8∶49.4∶32.7,咸宁正在迅速的完成发展必需的要素积累。

一、咸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看,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咸宁的文化资源禀赋丰富而且多维化。其三国文化、九宫山道教文化、药姑山瑶族文化等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声誉。提琴戏、砖茶制作等民间工艺独树一帜,荆楚文化源远流长等都为咸宁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在此基础上,咸宁人进一步开拓创新,按照史料依据,结合地方农业资源特点,挖掘出诸如茶马古道、嫦娥文化、温泉文化等一些独具特色又可以产业化的文化资源,极大推动了咸宁文化产业的向前发展。随着人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又衍生出新型的广场文化、农家乐等休闲文化特质。从咸宁市的文化资源禀赋分布可以看出,基础是农耕文化和农业资源,这与咸宁市的产业特点是一致的,但又与自然资源和旅游风光紧密融合,铸就了咸宁市独特鲜明的文化形态。

从文化产业发展规模看,“十二五”期间是咸宁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时期,涌现出一批文化产业基地,诸如,黄袍山油茶产业示范园、赵李桥砖茶产业园等已经成为咸宁市文化产业的主力军。社会需求急剧扩大,全市共新建和建成群艺馆、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广播电台6座,广播覆盖率95.61%,电视覆盖率97.54%。全年出版各类图书15千册,各类报刊16 820千份。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广泛,2014年累计开展“送戏下乡”演出1 400余场,服务群众145万人次。

从文化产业发展层次看,咸宁市在民俗、休闲文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主要投资和文化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文化产业和基础设施上,对于新兴产业,诸如动漫、文化创意等一些轻资本、高收益,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行业在引资和自我培育上并不多见,这使得文化产业的层次较低,无法满足人民生活文化水平提高之后的新需求。

二、咸宁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不强

咸宁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滞后,文化事业的发展市场化程度不高,在追求GDP迅速做大做强的背景下,长期忽视了文化产业的内涵发展,也忽略了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人为的把文化产业和其它产业割裂开,没有把文化内涵注入到其他行业发展中去,也没有对企业文化进行引导和培育,造成大而不强,小而无特色的企业大量存在,员工没有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缺乏核心竞争力。咸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弊端是缺乏文化自信,认为自己的文化少了高大上的气质,因此,在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前提就是解放思想,改变旧有思维。解放思想,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

2.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咸宁的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在产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上,构成不合理。首先,咸宁的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产业的比重严重失衡,咸宁诸如出版业、教育业、电视传媒业等传统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如影视、广告、动漫等需要技术含量的,附加值高的行业占比非常低;其次,咸宁的文化产品竞争力差,科技含量低,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人们对高科技文化产品的需求,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较弱,文化产品的包装、设计和制作能力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与经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尽管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结构有所优化,但从总体上看,多处于文化产业链下游,文化资源的丰富和文化产品的匮乏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3.文化产业规模小,市场不完善

微观上看,咸宁几乎没有大型的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大多数文化产业企业是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低,既无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防范意识,也缺乏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前瞻性。宏观上,咸宁的文化产业各自为战,对本地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没有很好的挖掘,也对整个产业没有清晰的规划和有效的整合,无法转换成产业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另一方面,咸宁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较低,无法从消费上提振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4.文化产业融资困难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随着一系列提升文化产业的制度和政策出台,全国范围的文化产业在2014年以来得到了广阔的舞台和飞越的发展,民营资本和产业资本纷纷涌入,但对于地方文化产业而言,仍然是资本的荒地。咸宁文化产业的融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投融资渠道十分单一。咸宁的文化产业变革依然是以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模式进行,融资更多靠政府投资,但政府资本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文化资源的垄断,社会资本无法进行有效合理的投资。首先,在投资主体上,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在投资方向上,以行政决策为引导,缺乏市场主导性,对于资本而言缺乏赢利点,阻碍了文化产业的自我生长能力。其次,“金融+文化”产业的机制不顺,文化企业的轻资产,重知识产权无法通过银行融资,民间借贷较为活跃,文化产业没有资本,就无活源之水,无法做大做强。

5.专业人才稀缺,创新意识淡化

咸宁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优良的文化素材、深厚的教育资源,这些都构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如何把资源变成产业,融入资本,关键是人才,而这又是咸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与产业规模相比,存在着大量缺口;另一方面,与目前文化产业的结构比对比,咸宁市的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产业上,而新兴行业和相关营销管理人才非常稀缺,直接导致咸宁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文化精品缺乏。

三、咸宁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1.文化产业发展与咸宁战略发展方向紧密结合

充分利用五大发展理念,把咸宁市建设国际生态园林城市和中国中部“绿心”的发展战略作为咸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融入到这一发展目标中来,把文化产业作为咸宁市“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加大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将文化创业、文化创新融入到城市规划、城市布局中去,为国际生态名城,中国中部绿心的建设插上文化的翅膀。

2.文化产业促进体系和制度建设

以创新的理念在制度上和体系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助力,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为市场的主体搭建服务平台,在金融工程创新上,人才培养上,创新创业上建立共享开放的公共平台,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公平正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因为咸宁的文化要素主要与农业和旅游相关,应在此基础上,打造农村文化、旅游文化的自我品牌,完善各级文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引导群众参与,实现产业的自我创新。

3.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文化产业

咸宁的旅游自然资源丰富,赤壁古战场、陆水湖、九宫山、药姑山、隐水洞等,但这些自然景观首先没有形成串联,统一融合,其次在挖掘深层次附加值时,主要追求规模的外延,而没有在内涵上植入文化这个“魂”,或者植入的不得当,不合乎其文化属性,也就无法做成文化精品,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吸引力。第一,要明确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基于咸宁市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做大农业、旅游、文化的生态产业链,做好文化产品;第二,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文化。基于咸宁的人文资源禀赋,应该重点开发休闲旅游、特色旅游等现代旅游生态,着力打造大型生态养生城,以中国“养谷”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战略,结合现代农耕文化,促进生态农业、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形成一条完整的吃在咸宁、养在咸宁、休在咸宁、玩在咸宁的旅游文化生态体系。

4.“互联网+”驱动文化产业发展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新的技术革新。而互联网的渠道优势能够有效的整合文化创意、软硬件和资本等要素,推动新型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形成。借助这一平台,不仅突破了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界限限制,而且真正把文化建立成为一种具有巨大包容性的商业生态体系,既具有开放的思维,也具有共享的特质,并通过对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的大数据精准分析,能精准定位消费喜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文化精品。咸宁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抓住这一平台,积极搭建泛文化产业平台,创意展示平台和文化融资平台,对特色文化、资本、营销、人才进行有效整合,激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活力,实现咸宁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输出有国际影响力的咸宁特色文化。

5.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文化产业驱动发展

文化产业最核心的驱动力是创新。创新的作用是创造有效供给。文化产业在发展初期很容易陷入产业规模大,但文化精品缺乏的困境,根源在于创新力不足。这就需要在供给侧发力,以创新驱动来创造新的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供给从同质化到精品化,完善市场功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以“文化+”带动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在制造业、旅游业、农业都植入地方特色的文化因子,重构产业生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抓好这一契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平衡传统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结构比,大力发展与高科技紧密融合,与城市发展紧密关联的创意产业,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咸宁产业新的增长点。

6.走出去,引进来

一是以咸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为契机,引入一批研发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势文化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构建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模式,以文化引科技,以科技促发展,结合咸宁的文化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的集聚,培育一批省级龙头企业;二是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改进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管理团队。积极拓展与当地高校的合作,建立文化产业研究院,着力为当地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鼓励优秀文化人才向基层流动,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人才资源整合。

[1]荆林波,李蓝.中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24).

[2]王克婴.天津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创意城市建设的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 2013,(6).

[3]方旭.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以咸宁市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3,(3).

[4]曾玉梅.集团化与品牌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J].湖北社会科学,2010,(4).

[5]张宝宗.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095-4654(2016)09-0030-03

2016-07-18

湖北科技学院校级科研项目(KY13002)

G124

A

猜你喜欢

咸宁市咸宁文化产业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工友艺苑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