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泰思在物理世界中的科学反实在论探析

2016-03-05王西雪

求知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能量守恒存在

王西雪

摘 要:斯泰思作为一个典型的反实在论者,他提倡工具实在论,在他看来,数学公式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斯泰思试图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原子微粒、“时空弯曲”、能量守恒定律等,来证明“世界中除了感觉什么都不存在”。

关键词:反实在论;感觉;存在;万有引力;相对论;能量守恒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13

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着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斯泰思有着明确的立场,是一个典型的反实在论者,提倡工具实在论。他大胆怀疑牛顿经典力学以及一直被推崇至最高位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等现代物理学理论,使人们对整个物理世界甚至是整个科学大厦产生怀疑。

1.斯泰思反实在论的主要观点

(1)否认原子的存在。斯泰思以科学家一直讨论的问题引入,即“人们是如何知道电子、质子、中子的存在的?”斯泰思试图通过因果推论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他首先提出一个疑问:难道星星引起光波,光波引起视网膜的改变,进而引起视觉神经的变化,最终引起大脑细胞的运动等是被否认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仅仅是观察到了必然的规律性。但是没有推理可以从可感觉的事物通向不可感觉的事物。由此,斯泰思认为原子是不存在的,它不是从感觉推论来的,因此没有存在的理由。当然,不可否定的是大量完美的有效推理是从原子物理理论中发生的,但任何严格的逻辑推理都不会建立在由感觉推出的原子之上。因此,从感觉的存在我们不能有效地推论出原子的存在。但是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子的价值,他认为原子在同样的感觉下其公式是真实的而且有着相似的功能。

(2)否认万有引力的存在。斯泰思通过论证说明牛顿力学(forces)仅仅是具有相对精确的预测公式,至于力学甚至是地心引力都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它们不能很好地被感知到。牛顿设计了地心引力规律以“力”为单位。假定这一规律只是一个数学公式,它统治着现存的力的运作。现今,我们不再相信这些力的存在。力是否存在对搞科学的人来说也不重要了,可能会被说成是一种纯粹的哲学问题。我想哲学家应该声称它们是虚构的,但不会认为规律无用或是不真实。它仍然能被用来预测现象,但它本身是真实的。

(3)否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弯曲理论”。随着牛顿力学弊端显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取代了它。当然力学是否存在不是关键,关键是它不能确保我们精确预测天文事实。而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从几何学中得出的纯粹数学,不包含任何力学,它比牛顿的理论更真实,因为它有更精确的预测公式。过去把力学加进牛顿力学中去,现在把“时空弯曲”强加入爱因斯坦理论中去。为何人们会不断探索呢?斯泰思曾说:“他们并不满足于理论仅仅告诉他们事实上行星将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运行,而是想知道行星为什么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运行。”但是,科学理论一般都用数学公式表达,仅仅是一种陈述,从不解释任何事物。如果科学家用“时空弯曲”理论替代力学理论,那么他们仅仅是用一种迷信替代了另一种迷信。

(4)否认能量守恒定律的存在。物理世界中另一重要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能量守恒定律,进一步展现了科学里普遍的虚构存在。它陈述了宇宙中能量数量的固定性,永远不会被创造或被消亡。这看似令人满意,但却有显然的例外存在。斯泰思举了个反例,当你把一块石头抛向空中,它下降和抛上去的能量是一样的,但假设它没有掉下来,而是被房顶卡住且一直在那里,能量似乎消失在宇宙之外了。不论能量存在或不存在,但作为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潜在的”是不占任何地位的,“潜在的”能量存在是一种虚构。斯泰思试图借助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对“潜在的”一词的追问与批判,来说明能量的存在是包含于它的被运用中的,如果能量不是正被运用,那么就不是能量而且是不存在的。

2.物理世界带给我们的科学思考

斯泰思的理论观点虽完全是打破常规的,但不得不让人们对经典力学以及被推崇至最高位的现代物理学产生怀疑。我们没有切身感受到东西到底存不存在,我们是否一直依靠着貌似完美的数学公式构建了一个科学谎言?这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反思。斯泰思的研究角度告诫我们,在面对看似完美的世界,应该大胆想象,想象这个完美的世界是不是根本就是虚构的、不存在的。在面对看似真实的世界,应该大胆怀疑,怀疑一切所谓的“真实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中,肯定科学的真理,达到一种去伪存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能量守恒存在
非标试验设备设计开发流程
落石冲击破坏特性试验研究
减增的理解及应用
动量能量守恒齐用难题不难求解完胜
电磁场能量守恒研究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浓缩人生的小酒馆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物质的不灭性在于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