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高职学生文化管理的关系

2016-03-05刘晓丽

求知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管理

刘晓丽

摘 要:文化管理是学生管理的一种方式,是以文化育人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传统文化熏陶是加强这种文化管理的途径。学生管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必须在实践中厘清文化熏陶与文化管理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等元素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修复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文化自觉,构建和谐班集体,从而实现学生个人成长和集体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高职学生管理;文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08

文化熏陶是一种教化。传统文化熏陶是加强文化管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文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文化管理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状态和特点,是与制度管理相对、以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和缺陷的柔性管理和人性化的管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价值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总结为以思想言论为表现形式的强调伦理和道德律令的“善”和以诗词歌赋为表现形式的强调陶冶性情的“真”。

1.道德的“善”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1]同时,对于文化管理者而言,学生管理人员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2.性情的“真”

传统的诗词歌赋、艺术作品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帮助我们提高文化修养, 形成非功利性的审美品质,使得个人修为得到陶冶,产生文化自觉,使人自然而然、由内而外地产生向善的力量,而善和真就是美的内涵。康德说过:“‘美是道德的象征,美不是道德,美肯定不是道德,但是它象征道德,可以激发人的道德的善。”[2]当学生在《诗经》《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这些作品里体验文学的魅力和人性的美的时候,能在真、善、美的光辉之中得到道德的向上的力量。

二、文化管理的价值内涵

“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3]针对学生的文化管理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认识(或精神、思想)和实践

(或行为)意义的建构,这种‘帮助有时是明晰的、有时是引领、有时是校正,旨在实现每个师生个体的意义自觉。”[4]学校的文化管理的本质和目的就在于借助文化熏陶的力量,以文化来影响人,通过文化管理加强学生管理的实效,从而实现团体的良性发展和每个个体最终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传统文化熏陶和文化管理的关系

1.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班集体凝聚力

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资源,它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为不同的话语形式。在当代中国,党中央提倡的、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的中国梦就是新时代对家国情怀的诠释。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章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士大夫内心的信念和座右铭;将个人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是历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可以引导学生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 树立民族自信。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身份,属于不同的集体。以学生文化管理为目标的传统文化熏陶就是用传统文化指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形成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实现班集体团结向上的管理目标。

90后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国情怀的熏陶培养过程中,要强调整体利益和整体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与时代要求相符。只有把个人价值融入到国家、民族、社会的整体价值和利益中,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个人价值。当我们的学生有了家国情怀,有了对自己国家和学校、班集体的认同和归属感,那种面对国家、社会、学校、班集体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班集体凝聚力的加强,这些文化管理的功能就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2.道德修养——自省内驱力——自我管理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伦理,其最大的功能就是加强知识分子的个人道德修养。《大学·章句》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把修身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就是要以善为目标,不断内省,在为人处事中不断矫正、提升、完善自我。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修养的理念。现在的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缺乏明确目标,感到迷惘,但是却缺乏行动的力量,于是用冷漠和逃避的方式混日子,不敢正视自己内心,得过且过。传统文化的自省力量,督促和帮助学生静下心来直观内心,正视现实。通过不断反省,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并产生向善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加强人格修养,做到明辨是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坚韧豁达、奋发向上,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约束和激励作用;从“要我学、要我做”到“我要学、我要做”,实现学生管理从外部约束性管理为主逐步向学生依靠内心理念自我约束性管理为主的转化。

3.为人处世——睿智圆融——自我调适

当代大学生由于太自我,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只注重专业学习而忽视做人的方式方法,情商不高,在处理与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关系时常常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在自省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强调自我修复、自我调适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做到睿智圆融、游刃有余,才能真正享有所谓的自由。在儒家文化中,慎独是格外被重视的部分,属于自我反省的一个方面,是古人提升心理自我修复能力的方法。当然,自我反省和自我修复、自我调适都要建立在行为主体有此能力的基础之上。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把儒、释、道思想中对自省和处世之规则反复在学生中强化。如,《弟子规》不仅讲述如何做好自己,也讲了如何处理父子、兄长、师友之间的关系。不断诵读、思考、讨论这些经典,转而自省,反复咀嚼消化,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学生的内心,从而使学生遇到挫折能自我调适,遇到突发状况不会走入死胡同。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所必然具备的、延续这个种族优良品质的调适功能。而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中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能做到自我调适,在管理中就减少了爆发突发事故的隐患,更有利于集体的稳定和良性发展。

4.审美性灵——文化底蕴——文化自觉、严格自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思想源泉,更有让人情飞扬、人灵秀的文学艺术财富。《诗经》《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文人墨客挥洒才情的文字在我们今天读来仍然能隔着厚厚的历史沉淀领略到艺术的美。真善美的教育就是文化化育、育人的重要内容。中国古典的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不仅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艺术魅力,而且承载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具有人格和道德的感召力,是提高大学生精神素质、铸造思想灵魂的有力武器。它对人的情感世界具有提升与净化的作用,使人形成文化自觉,从而引发道德自觉,自然而然拥有向善的力量。这样学生就能做到自我约束、自律自强。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就是汇聚成集体的和谐发展。

5.为人师表——善于管理

文化管理既指向被管理者也指向管理者,两者构成管理的两个维度。传统文化熏陶可加强管理者素质,提高管理效率,使管理者善于管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者。首先,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除了具有优良的品德,还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否则难以服众。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如果管理者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要求被管理者做到。其次,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孟子有句话“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离娄章句上》)说的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自己发生效力,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将这句话运用到管理中,学生管理者如果只是善良,具有优良的品德,工作认真努力,但是没有掌握工作方法,这样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学生管理者也要和学生一起加强传统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和学生共同进步。

厘清传统文化熏陶与学生文化管理的关系,其意义就在于这种细化的过程中明确了每一种价值观的管理意义,某种程度上是传统文化在学生管理中的现代化。值得说明的是,本文为了分析的缘故,传统文化被条分缕析地割裂开。事实上,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方面内容都是融会贯通的,我们要将其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来把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 知[D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

[2]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付全新.学校文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湖北省葛洲坝中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文化管理
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
国有煤企制度管理转向文化管理初探
供电企业文化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以文化人 品格提升
文化管理:管理的高端境界
学校文化管理刍议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管理创新
技工院校文化管理初探
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制度之维
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之中小学班级管理实践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