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认知中实现英语工具书的教学教育功能

2016-03-02林雱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辞书工具书词典

林雱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在认知中实现英语工具书的教学教育功能

林雱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正确使用各类英语参考工具是培养英语认知能力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工具书教学较为薄弱,无法全面激发工具书的潜能,实现其真正价值。英语工具书教学应以培养工具书基本认知和使用能力为任务,以实现深层认知和理性认知为最终目标,遵循资料性和方法论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为不教、学为续学的原则,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升华,从被动认知向主动认知过渡,真正实现英语工具书的教学教育功能。

英语工具书;认知能力;教学教育功能

根据林玉山主编的《工具书学概论》,工具书是“可当作工具使用的,汇集一定知识和资料,按一定方法有规律编排的,附有索引易于检索,可供查考所需信息、资料和知识的图书。”[1]5按照功能划分,工具书有检索性工具书(包括各类书目、索引、文摘等)、语言性工具书(包括字典、词典、词表等)、参考资料性工具书(包括百科全书、手册、指南、年鉴、表谱、图录等);按照介质划分,工具书有传统型(即纸质)工具书和数字化工具书;按照语言划分,工具书有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等。在科技发展迅猛,知识信息膨胀的现代社会,工具书因其知识性、资料性和检索性的特点,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科研不可或缺的工具。欧美国家对工具书的开发利用较早,其数量多、种类繁、用途广、信息量大,是宝贵的知识财富,应善加利用。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外文工具书更是获取语言文化信息,涉猎各类学科,拓宽知识领域的重要资源和工具。在高校外语专业开展外语工具书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具书使用技能,提高工具书利用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工具书教学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

一、英语工具书教学的现状和必要性

(一)工具书教学发展简史

教育部在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先后三次发文要求在高校普遍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利用,进而促进各项事业,特别是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国际化进程[2],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涉及到了工具书的检索方法及技能。而外文工具书课程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了,建国以后该课程长期处于空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大、武大、华东师大、南京大学率先试开这门课程,继而复旦大学、东北师大、南开大学、北京师大等高校也相继开课。自从各高等学校贯彻执行原教育部关于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指示以来,全国已有近50%的学校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开设了这门课程[3]。

(二)英语工具书教学的边缘化地位

正确使用英语词典及各类参考工具是学习英语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英语类辞书不仅具有查检工具性,还具有认知工具性。魏向清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作为英语教学与研究重要资源之一的英语类辞书却始终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这与欧美以及东南亚国家重视英语类辞书知识介绍和使用指导的情况有很大反差[4]。

即使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英语工具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英语专业工具书教学中最重要的词典使用教学在我国尚属刚刚起步,人们对词典用户的需求和技能知之甚少,词典使用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5]92,业内也尚未找到教授这些技能的最佳途径。在高校英语专业,开展英语工具书教学是提高词典等工具书使用技能和意识的教学活动。然而目前,国内开设英语工具书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高校对词典等工具书使用认识不足,工具书积极的教学辅助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罗思明教授曾指出:“我国辞书使用教学基础非常薄弱,教学意识淡薄,教学理论不够,教学大纲、教材、专业教师十分紧缺,辞书使用效益低下。”[6]词典知识多在其他课程中顺带提及或通过零星的、不定期的讲座传授。作为英语工具书中最重要的词典尚且如此,更勿说百科全书、手册、指南等其它工具书了。

(三)英语工具书教学的必要性

各类英语词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是英语专业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Rubin和Thompson[7]47-56在《如何成为一个更加成功的语言学习者:走向自主学习》提到了五大类能够帮助学习者获取语言知识的有效资源,即语言教师(language teachers)、语言课本(language textbooks)、词典(dictionaries)、语法参考书(reference grammars)和媒体资料(media materials),指出词典是为语言学习提供丰富的词汇的无尽源泉。Hausmann曾说:“许多词典使用者(甚至包括受教育程度优秀者)缺乏词典知识,不能分辨词典的优劣,因而他们不明白为何要花钱再买一部词典(即或其质量甚高)……只有在公众对词典的所知像出版家一样多时,才能迫使他们改进词典质量。”[8]也正如姜治文、文军所说的:“词典用法教学是关系词典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它既可使词典使用者获益,亦可推动辞书界、出版界素质的提高。”[9]

二、英语工具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原则

章宜华、雍和明将词典的主要功能归纳为三个方面:描写功能、教学功能和思想功能[10],其中,教学功能是词典的核心内涵。“词典是一部提供语言、社会、文化和科学知识的教科书……我们可以把词典看作词汇的知识库,语言系统的集合体。”[11]如何将词典等工具书的教学、教育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需要我们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原则。

(一)资料性和方法论并重

以实现自主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英语工具书教学应端正对课程教学方法的认识,即“把工具书教学当作一门资料性和方法论并重的课程来看待”[12]。在课堂上,除了介绍、罗列、讲解各类工具书的具体特点、功能、用法外,也应重视理论、方法的讲授,包括工具书基本知识、编纂理念、历史、源流、分类依据等,做到既有具体案例,又有理性归纳,毕竟工具书种类多且杂,一网打尽既不现实又无助于消化吸收。课程应通过综合归纳,把理论和方法授与学生,让其在理论基础上,学会巧绣鸳鸯。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英语工具书教学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强调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反映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不流于形式,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工具书查阅与操作过程中去归纳总结,并向理性升华。“语言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语言是一种生存和学习的工具,语言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才能真正掌握。”[13]11语言是工具,工具书则是工具的工具。学生是语言实践的主体,也是利用工具书解决语言文化问题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理论框架,但更应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通过组织有关工具书的实践活动,如查阅、讨论、发言、质疑、答疑等让学生成为课堂实践的主体,并在实践中去运用和验证理论。

(三)教为不教、学为续学

“教学是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续学。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外因,学是内因。”[14]片面强调知识的“教”而忽视“学”的能动性和持久性,不利于学生对所授知识的内化、运用和发展。词典作为英语专业最重要的工具书,“具有引导并触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先天性质素与能力,如果得到合理与深度利用,完全可能成为外语教学理念突破的一个重要后现代镜像。”[15]仅仅通过教授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技能不能真正实现工具书的内在教育价值。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信息、解决问题,更要引导其树立主体意识,学会利用工具书去激活大脑中的认知图式,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高校语言教学活动中词典课程的开设,表面上增强的是学生使用词典的意识与技能,深层里却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智的“回归”,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16]因此,工具书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教”,更要“不教”。

三、英语工具书认知能力的升华

(一)英语工具书的四种认知能力

罗思明等曾就辞书认知能力与辞书使用效率进行研究,指出影响辞书使用效率的四个主要参数为辞书认知能力、语言认知能力、文化认知能力、逻辑认知能力[17]。英语类辞书是英语专业最为重要的语言性工具书,其次是百科全书等资料性工具书。因此,在工具书教学中,同样要培养学生以下四种认知能力,包括:1)工具书认知能力,即对工具书的历史、类型、性质、功能、内容、信息安排和使用技能等的综合认识;2)语言认知能力,包括普通语言能力和工具书语言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解读工具书中的各种术语、公式、符号和体例,达到准确查阅的目的;3)文化认知能力,即培养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感知,了解工具书的语言文化语境;4)逻辑认知能力,即对工具书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对所获取信息的认知由表层进展到深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质的飞跃”[17],是学生综合使用工具书进行资料查阅、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重要参数。英语工具书教学应围绕上述四种认知能力,以培养工具书使用技能为基本任务,而以激发深层认知和理性认知为最终目标,从而培养具有基本技能、自学能力、思辨能力、科研意识和综合素质的英语人才。这符合语言学家Holec对外语教学提出的两个目标,即帮助学生获取语言和交际技能,帮助他们获得自主,学会独立学习[18]23-25。这意味着外语教学不仅旨在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更在于培养终身的自学能力。

(二)英语工具书的感性认知阶段

感性认知阶段是工具书教学的入门和基础阶段,是对工具书外在形式、属性、基本特征进行感知,了解其基本信息,熟悉其语言,掌握其使用技能的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工具书基本认知能力和语言认知能力,建立起工具书意识,学会利用工具书解决语言问题。

本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英语工具书的基本知识、类型及使用等。基本知识包括:1)工具书的本质、属性、功能,以及工具书教学的目的、任务、方法等基本概念和理论;2)工具书的分类及其特点;3)工具书发展简史及现状;4)工具书的结构、信息呈现、检索路径等。与英语专业教学相关的工具书类型包括:1)英语单语词典;2)英汉-汉英双语词典;3)英语学习型词典;4)特殊用途词典;5)百科全书;6)操作手册、杂集、指南、文摘;7)数字化工具书。前六种类型是传统纸质工具书。而数字化工具书,如网络、光盘、软件工具书等,作为新型且普及性的查阅工具,也应该纳入工具书教学内容。其中网络工具书因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性强、查找便捷、更新率高等特点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良师益友。网络工具书狭义上是传统纸质工具书的网络版,包括词典、年鉴、百科全书、名录、索引等;广义上的网络工具书是任何用于检索、查阅的网络资料的总称,涉及到书目、索引、文摘、百科全书、数据库、在线词库、论文数据库、统计数据、股票市值、货币兑换等包罗万象的资料信息。数字化工具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询有关数据和资料,如学会用搜索引擎“百度”与“google”等检索字、词、图录、目录、索引、年鉴、手册、大百科全书中的有关内容,用在线词典解决语言问题,用网络数据库查找文献等。数字化工具书是对传统纸质工具书的补充和拓展,其应用范畴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科研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各方面和领域。

在工具书感性认知阶段形成基本概念,熟悉工具书语言,掌握使用技能,是为了激活工具书的工具性作用,使其为语言学习服务,并为下一个阶段认知水平的提升做好铺垫。

(三)英语工具书的理性认知阶段

对工具书的理性认知是对工具书认知的升华,本阶段注重文化认知能力和逻辑认知能力的培养。

各种参考工具书不仅是记录资料信息的“仓库”,更凝聚了不同文化的科技力量和思想精华。例如,使用一本百科全书不仅是为了查找百科词条,更是为了让学习者在查阅天文、地理、科学、人文各学科等关于世界知识的过程中去感知人类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再例如,了解约翰逊、默雷、韦伯斯特等编纂家躅踯笔坛,不畏艰难,辛勤耕耘的历史,不仅是对词典编纂历史的梳理,更是对这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认知,这种对人类无形精神财富的认知是一种认知升华,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高于对词典本身的认知。

而逻辑认知能力则是一种科学的思辨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是在感性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对现象外在联系和内在本质进行自主、理性思考的能力。在工具书理性认知阶段,要学会从理论的高度去思考和探索工具书与各交差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了解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如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词汇学、语用学、语体学、词源学等在工具书编纂中的运用,并学会运用工具书基本知识,对工具书的宏观、微观信息进行分析,对常用工具书的类型与优劣进行评价,旨在培养正确选择工具书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积极打破学科藩篱,把工具书理论放在更广阔的视野,如探讨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语料库科学等众多学科与词典学相结合而产生的词典学交叉学科,遵循工具书教学的原则,逐渐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升华,从被动认知向主动认知过渡,从单纯的语言文化学习向独立思考,培养科研意识过渡,体现“教为不教、学为续学”的教学原则,实现工具书的教学教育功能。

四、结语

提高英语工具书认知和使用能力是大幅度提高英语专业水平的利器。这就要求我们提升认识水平,普及相关知识,正确制订目标,改进教材,培养师资,并把更多的实践诉诸于课堂外,如课外讨论、个别辅导、专题讲座、学术会议、课题研究等,强化学生的工具书意识及信息查找能力,真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学理使然,更是以知识创新和信息运用能力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终生教育、回归教育、继续教育开始覆盖个体生命全过程的要求。”[15]

[1]林玉山.工具书学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庆宁,孙洁.关于完善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思考及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10-126.

[3]邵萍,王洪志."外文工具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和意见[J].大学图书馆通讯,1996(4):39-42.

[4]魏向清.应充分重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英语类辞书资源的有效利用[J].外语界,2009(2):74-78.

[5]哈特曼,R.R.K.词典学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罗思明.辞书使用教学初探[J].辞书研究,2006(1):130-137.

[7]RUBIN,J.&THOMPSON,I.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Toward Learner Autonomy[M].Boston: Heinle&Heinle Publishers,1994.

[8]HAUSMANN,FRANZ Josef.The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Lexicographers in Germany[A].In:Lexicography:An Emerging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C].Ed.By Robert Ilson.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6:101-110.

[9]姜治文,文军.设置词典课,加强对学生词典用法的指导[J].辞书研究,1998(6):14-20.

[10]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1]陈丛梅.论现代词典的内在教育价值[J].外语研究,2015(4):45-50.

[12]惠世荣,司易鲅.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工具书教学小议[J].高校图书馆工作,1981(3):33-37.

[1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4]曾东京,周小微.论双语词典学课程及其教学[J].辞书研究,2010(2):167-177.

[15]陈伟.词典:外语教学理念突破的后现代镜像[J].山东外语教学,2014(6):50-56.

[16]陈伟.词典课程开设与后现代教育理念[J].辞书研究,2009(1):117-124.

[17]罗思明,查如荣,孔文.辞书使用研究的认知视角[J].辞书研究,2005(5):104-114.

[18]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First published 1979,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1981.

(责任编辑:胡金频)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edagogical Function of English Reference Books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on

LIN P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00,China)

Proper use of various kinds of reference books is a basic skill for English cognitive competence.The present situation at home,however,is that the teaching of how to use English reference books in schools of higher learning is still unsatisfactory,which fails to activate,to the full extent,the potential of reference books and realize its true value.In teaching the use of English reference books,the tasks of developing students' cognitive comeptence and applying ability of referenc books should be planned;the goal of in-depth and rational cognition should be targeted and the principles of laying equal stress on both information and methodoloty,of combining theroy with practice,of teaching for not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self learning should be adhered to.This aims to guide students from perceptual to rational cognition,from passive to active learning,and eventually realize the pedagogical function of reference books in a true sense.

English reference books;cognitive competence;pedagogical function

H316-4

A

1673-1883(2016)04-0144-04

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4.034

2016-09-20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英语专业工具书教学”(JAS141088)。

林雱(1974─),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词典学和词典教学。

猜你喜欢

辞书工具书词典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漫画词典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