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2016-03-02聂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层面法治

聂莹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聂莹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国家政策层面、社会舆论层面、学校教育层面、家庭教育层面、个人思想层面等五个方面来着手,塑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律意识观。

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意识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中国吹响依法治国的新号角,推出依法治国的升级版,描绘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新篇章。现代法治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法治意识,才能在行动上做到严格守法。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的特殊群体,其法治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因此,大力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年12月1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2013年4月,复旦大学医学院发生一起投毒案,致在校研究生黄洋死亡,经侦查确认投毒者系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森浩。本案因发生于大学校园等原因而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这一案例警示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文化层次中较高的社会群体,理应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表率,但从最近几年的媒体报道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推进依法治国,不仅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而且要全民守法,需要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二、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一)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理应是法律知识的拥有者、法律意识的先行者和法律文明的传播者。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水平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全体人民的法治意识,他们的法律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社会的法治进程。

(二)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在这三个倡导“24字”当中,法治是核心和重要保障,评判一个国家的民主、文明与和谐程度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国家的法治化程度。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意识的要素显然包括平等、公正等意识,以及法律至上意识。法治意识要素所包含的平等、公正等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追求的价值目标[2]。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键环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社会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平等、公正以及法律至上的意识。当代大学生年富力强,是实现“中国梦”的精英,从根本上说,他们法治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效。

(三)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是适应高校法治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全民之举,而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全局之重。高校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治素质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1]这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明确了方向和路线,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法治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敬仰法律、尊重法律,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这是适应高校法治教育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四)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坚定法律信仰,培育法治思维是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坚实基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意识日益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相应地,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也就成为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主要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这已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一个没有法治意识的人,懂的专业知识越多,反而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要想为国家培养和造就更多有用之才,必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3]。

三、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路径

法治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可以从国家政策层面、社会舆论层面、学校教育层面、家庭教育层面、个人思想层面等五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塑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律意识观。

(一)国家政策层面:出台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引起了国家层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在依法治国即将迈上新台阶的新时期,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首先,出台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相关文件。国家教育部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担负起高校法律教育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全面依法治国时代背景下,可以考虑与国家司法部联合出台制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法律宣传教育的指导意见》、《关于依法治国,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其次,改革高校现有法律课程的设置。目前,高校法律基础课程并没有独立出来,而是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种课程设置把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合并,这不仅与法律教育的基本思路相悖,还违背了法律的基本精神,不利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4]。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国家教育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文件,将法律基础课程独立出来,增加必要的课时量;将宪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与大学生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课程列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程,确保大学生能掌握较为系统的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才能让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成为可能。

(二)社会舆论层面: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社会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主要通过整个社会法治文化的感染,全社会的法治水平、社会对法治的宣传、社会生活中的法治精神以及人们的行为等构成整个社会的法治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社会要承担起重要的责任[3]。

首先,营造崇尚法治的社会风气。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努力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切实树立起法律的权威,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进步,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法治的认同与信仰,从而形成较强的法治意识。

其次,借助新媒体开展法律宣传教育。要善于发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办好普法专业网站。要熟练掌握、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微视等新媒体,做到现代传播技术发展到哪里,法制宣传教育手段就跟踪到哪里,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激发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切实增加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学校教育层面: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学校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尤其突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首先,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各高校应当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贯彻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大力提升大学法律课堂的教学水平,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其次,重视法律基础课教材的编写。教材是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各高校应当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组织法学领域专家,精心组织编写和修订法律基础教材,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法律讯息,从而为大学法治教育提供切实保障。

最后,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法治教育活动。各高校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和法律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开展国内权威法律专家学者进校园活动、举办各类法律知识辩论赛、组织参加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开展以“法律宣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四)家庭教育层面: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更是如此。通过与一些违法犯罪大学生的访谈交流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大学生”大多有着复杂的家庭背景,大多都是来自单亲、离异、父母感情不好、留守子女的家庭中,普遍缺乏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5]因此,重视人文关怀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必然要求。

首先,家长要加强自我法律修养。俗话说得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法律的态度,以及法治意识的高低,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榜样和表率。

其次,家长要改进教育方式。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注重人文关怀,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氛围。

最后,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从小就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对一些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同时配合学校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从而避免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五)个人思想层面:坚定对法律的信仰

法律信仰是指社会主体在对法律现象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对法律价值的认同,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的坚信和崇拜。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当人们在对法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信仰之后,遵守法规则和条文会很自觉”[6]。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因此,坚定对法律的信仰,是大学生提高法治意识的必然要求。

首先,增强对法律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自我觉醒,内心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是提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关键。”[7]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比较高,认知能力比较强,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应充分认识到法律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增强对法律的认同,唤起对法律的遵从,激发培养对法律的情感。

其次,培育权利意识。权利是一部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没有权利内容的法律,激发不了人们对它的渴望。增强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是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前提。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各种权利实践体验活动,通过班委会、学生会、学生社团、学校论坛等平台积极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言论自由权等权利;建立各种自主维权组织,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在各种权利实践活动的体验中,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4-10-23)[2014-10-24].http://www.js. xinhuanet.com/2014-10/24/c_1112969836_3.htm.

[2]刘勇.公民法治意识培养的内在逻辑及其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7.

[3]郭新建,岳雪.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提升路径研究[EB/OL].[2016-01-08].http://www.rmlt.com.cn/2016/0108/414197_2.shtml.

[4]徐莉.大学生法律理念培养途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0(4):27.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9].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6]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上海:三联书店,1991:28.

[7]柳倩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78.

(责任编辑:胡金频)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Legal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Legal Governance

NIE Ying
(School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00,China)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legal system requires the whole society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legal system,to enhance the sense of legal system,in particular,to strengthen the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awareness of the students can be raised from five aspects:the national policy,the social public opinion,school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and individual thought.I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gal system;university students;awareness of legal system

G641

A

1673-1883(2016)04-0028-04

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4.006

2016-08-12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459)。

聂莹(1987—),女,福建三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层面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