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蒙》对现代教育之启示

2016-03-02俞杨建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童蒙易经周易

俞杨建

(泰州学院科研处,江苏泰州225300)

《易·蒙》对现代教育之启示

俞杨建

(泰州学院科研处,江苏泰州225300)

《易经》是克己修身之学,启示君子顺天应道、开物成务,其思想以整体性、自然性为基础,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蒙》卦为《易经》的第四卦,主要讨论教育思想,强调“君子以果行育德”,其中包含的教学理念有:教育要有教无类、合理惩戒、避免严苛,学习要心诚志坚、迎难而上、虚怀若谷。《易·蒙》对现代学生管理有诸多启示:教师要进业修身、管理要防微杜渐、授课要因材施教、教育要慎用处分。遵循《易·蒙》思想,教师在教好学生的同时也能成就更为卓越的自我。

教学理念;学生管理;《易·蒙》卦

《易经》本是卜筮之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嬗变为德道哲学。《易经》的影响遍及哲学、宗教、天文、艺术、军事等诸多学科,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源泉,是华夏儿女集体智慧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三玄之冠”,是古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学者的必修课。时代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精神世界却越发迷惘。教育也不例外,学生身处充满诱惑、浮躁不安的世界,对老师、学校不再顶礼膜拜,师道尊严受到严峻挑战。舆论的压力、家长的苛求以及自身的生存困境使教师的理想之帆在风雨中飘摇,教育信仰面临空前危机。有识之士开始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老智慧汲取营养、寻找出路。《易经》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文化习惯中,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导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易经》的教育思想散见于全书之中,其中《蒙》卦是讨论教育最为完整的一卦。“《蒙》卦不仅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更主要的是,它反映出了《周易》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见解。”[1]本文将梳理《易·蒙》中包含的教育思想并探索其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在肯定《易经》思想博大精深与价值超然的同时,为教师坚持教育信念、实现人生理想提供理论支撑。

一、《易·蒙》的结构与内涵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包含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都有相应的卦辞、爻辞。《传》包含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辞共计十篇,称为《十翼》,相传为孔子所作。《蒙》卦为《易经》的第四卦,主要讨论教育思想,下面从卦象、卦辞、大象传、彖传四方面阐述其结构与内涵。

1.《蒙》卦卦象

“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险。“五为卦主,而柔暗下比于二阴,故为蒙。”[2]58即言《蒙》卦的卦主是六五爻,象征“童蒙者”;六五相应于九二,九二爻代表老师。纵观全卦,为二阳四阴,阳为师者,阴为童蒙者。

2.《蒙》卦卦辞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卦的断语是“亨”,“亨”指“亨通”,“蒙”全卦具有“亨通畅达”之意。“童蒙”指“儿童”,也可引申为“蒙昧之人”,这里主要指“学生”;“我”指的是“老师”。《蒙》卦卦辞的意思是:不是老师去求学生学,而是学生来求老师教。“启蒙乃是蒙昧者发动的,是其自主的事业。”[3]当学生初次发问时,老师应发挥专业特长去启发指导他,如果同一个问题再三地提问,表明该生没有认真听讲或用心思考,那么老师就可以不再告诉他答案,这才是对学生最有利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虽然不求于受教育者,但是他必须有乐于施教的精神和志愿,感发受教育者,学生方能向他求教志应于他。”[4]老师发现学生不好好听讲时,一定要提醒他、督促他,使他不至于走到“渎”的地步。

3.《蒙·大象传》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周易内传》解释道:“‘泉’,水始出之细流,故于山下之水,不言水而言泉。泉方出山,而放乎四海,无所止息,‘果’矣。曲折萦回,养其势以合小为大,‘育’也。君子之行成于勇决,而德资于涵养。勇决则危行而不恤利害,涵养则成章而上达天德。”[2]60

《蒙·大象传》先说山水景象,接着说“蒙”之义,意指前有山挡,后有水阻,行人无所适从,茫然不知所措。山下之水,始于细流,称为“泉”,引伸为泉水若能持之以恒前行,广纳支流,终能归于大海,涓涓细流得成其大,此乃果行之功。

现实生活中,仁心是众善的根源,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孔子因为心中有仁爱,所以发自内心诲人不倦,因为有自觉之智,所以进德修业不息,并且发智为用,成就万物。《蒙》卦卦象为“山下有泉”,象征知人爱人,培养自己的仁德,并义无反顾地尽心尽智惠及众生。《蒙·大象传》展现了仁智并举、育人成己、盛德大业的教育景象,启示教师应教导学生处事果敢、坚定,用实际行动修德行善,努力成为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

4.《蒙·彖传》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周易内传》解释道:“此以二体之象,释卦名之义。山在上,既不易登,而下有险,愈茫昧不知所适。然遇险而止,不涉倾危,安于未有知而不妄行,则未为善而抑未习于不善,童蒙待启之象。”[2]59

《蒙》卦卦象,前进则有山阻挡,不易攀登;后退则有水阻拦,无路可退。这时驻足观察,不贸然采取措施,相机而动,危困的情形就不会加剧。如果能得到帮助引导,则能摆脱困境,转危为安,因此说这是一个“待启”之象,以“蒙”养正,最后达成“圣功”。

二、《易·蒙》的教学理念剖析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在于人文的传承和创新。通过对精神意义的追求,使人具有向上提升的无限可能,可以不断超越自我,彰显生命存在的价值。《易·蒙》强调以人为本,站在人性高度提出切合实际的文化传承理念。下面对《蒙》卦爻辞及《蒙·小象传》进行解析,以阐明其饱含人文精神和价值诉求的教育思想。

1.教育要合理惩戒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周易正义》解释道:“且刑人之道,乃贼害于物,是道之所恶,以利用刑人者,以正其法制,不可不刑矣。故刑罚不可不施于国,鞭扑不可不施于家。”[5]104

《蒙》卦六爻,二阳爻代表老师,四阴爻代表学生。初六处九二之下,其蒙昧可得九二启发,是启蒙的开始,可辅以批评责罚。因为蒙昧之初,思想还不成熟,好习惯尚未养成,应立下规矩,必要时可适当责罚。责罚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暂时性矫正方法,应严格限制使用,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合法性,长此以往必然有害,故曰:“以往吝。”当然,教师教育学生时决不可进行体罚。

2.教育要有教无类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周易内传》解释道:“‘包’亦养之之意。教道之善,取蒙者之刚柔明暗,悉体而藏之于心,调其过,辅其不及,以善养之。师道立,善人多,是以吉也。”[2]61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为人师者,应能“广其含容,哀矜昏愚”[6]21,帮助学习者改正错误,则道广施普、善人增多,是以吉。“妇”为柔暗之人,在此卦中指蒙,九二是指能接纳学习者的教师,故爻辞为吉。“子”,指《蒙》卦内卦“坎”,“坎”为中男,九二与六五相应,刚柔接,《周易正义》道:“以阳居于卦内,接待群阴,是刚柔相接,故克干家事也。”[5]105后辈受到好老师的指点,能治理家事、传承家风,象征此爻之吉。教师除了有教无类之外,还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学习要心诚志坚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周易内传》解释道:“六三阴不当位,为躁进之爻,溺阳而陷之,歆于小利而忘其正配,女子不贞之尤者也。‘勿用取’,谓上九虽与为应,当决弃勿与渎也。”[2]61女子见到有钱的男子,不假思索地跟他走,不但失去为人应有的原则、操守,而且可能招致灾祸。应用于教育,对于学习者,应做“为己之学”而不是“为人之学”(《论语·宪问》),更不可只顾眼前利益,得过且过。《易经》的思想,以道德养成为主,其教育目标是天人合德,体现出道德至上的教育观。此爻要求学生要严于律己、脚踏实地、坚定学习志向,不可为外物所诱、贪图享受而轻意改变志向。

4.学习要迎难而上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周易程氏传》解释道:“四,阴柔而最远于刚,乃愚蒙之人,而不比近贤者,无由得明矣,故困于蒙。”[6]21

六四爻上下皆为阴爻,阳为实,故曰六四远实也。断辞为吝,是指困难憾恨。六四远离九二、上九之阳爻,指蒙昧之人,所处环境远离可供学习的人、事、物,而得不到启发。应用于教育,主要指应注重学习环境,如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周边环境、教学设备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并能提高学习效率。此爻断语为吝,还没成凶,有转吉的机会,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学生应聚精会神,勇于面对挑战,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化险为夷。

5.学习要虚怀若谷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周易本义》解释道:“柔中居尊,下应九二,纯一未发,以听于人,故其象为童蒙。”[7]9六五柔爻居于蒙卦的尊位,能下顺九二,又能谦卑地处于上九之下,听其指使,因此吉也。象征学生能谦卑地听从老师的教导,又能虚心地采纳同学的建议,故而能少犯错误,学习也就会得心应手。此爻的教育思想主要着眼于学习心态,提醒学生无论学习成绩多好,也应该戒骄戒躁、虚心求学。

6.教育要避免严苛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周易王韩注》解释道:“处《蒙》之终,以刚居上,能击去‘童蒙’,以发其昧者也,故曰‘击蒙’也。童蒙愿发,而已能击去之,合‘上下’之愿,故莫不顺也。为之捍御,则物咸附之;若欲取之,则物咸叛矣。故‘不利为寇,利御寇’也。”[8]

《蒙》卦的两个阳爻象征师道,九二位柔得中,蒙昧者得其包容教养,上九为刚爻,居高刚以临下,可为蒙昧者去除学习障碍,但是上九处于卦象的最高位,爻性最烈,象征极其严厉的老师。童蒙者本性纯善,虽然有时候会犯错误,但不会有意为之。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应合理引导,而不该轻率地严加指责。对于有害事物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可事先预防或事后及时纠正,这是“御寇”之义。寇是强求,象征教师过度要求学生为善,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容易适得其反,使原本一心向学的人,变得惧怕学习,伤害了学生的求知本能,因此说“不利为寇”。本爻可视为对教师的提醒:要及时预防学生发生偏差行为,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应妥善处理,避免过于严苛。

三、《易·蒙》的学生管理应用

从《易经》的整体观念来探索其中的学生管理思想,可以知道,整体由不同的个体相互关联而成,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变化体系,而每个个体的变化又都牵动着整体的发展。“《周易》始终把人放到第一位”[9],管理就是根据人的可塑性,通过合理的方式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自我潜能,尽量使每个个体都能得到提升,进而与群体相互成就。如果管人像操控机器,会使人失去主观能动性,甚至会产生反感而导致对抗。在《易·蒙》思想中,人有自觉自省意识,凭借进德修业、完善自我可以趋吉避害、厚德载物,最终内圣外王、成己成物。因此说“易学理论及其精神是培养和造就古代管理者的工具和教化被管理者的法宝。”[10]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所有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价值、注意尊重人的价值并努力实现人的价值,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要进业修身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易经》特别强调为人师者学高身正的重要性,学高能让学生信服,身正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教师的高尚品德和广博学识会产生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教师唯有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才能厚积薄发、惠及众生。另外,教育学生时,教师要以诚相待、不图虚名。“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于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礼记·中庸》)成己成物的基础就在“诚”上,如果没有诚心诚意而虚情假意,师生双方的互动关系将脆弱不堪,从而失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2.管理要防微杜渐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学生管理,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管理从一开始就要有所规划、早作安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事先准备能防患于未然,事后补救,总不免会出现遗憾。“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周易·系辞下》)所以,教师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如果闭目塞听、一意孤行,想一出是一出,最终会招来祸患。“若自任刚明,决行不顾,虽使得正,亦危道也,可固守乎?”[6]45无论管教学生的理由多么正当,如太过武断,其后果总会很危险。鉴于此,教师要通晓刚柔并济、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敏锐观察学生的言行变化,善于发现规律并遵循规律办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3.授课要因材施教

“蒙卦中把学生分为九类,其中四类学生有着良好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他们的优良品质既会让教师教育起来很轻松,也会给学生自己带来好运:有态度主动积极的,亨;有坚守正道的,利;有行为中庸的,吉;有恭顺谦虚的,吉。还有五类学生性格不完善,则需及时干预:有似乎认真的,渎则不告;有蒙昧至极的,利用刑人;有三心二意的,勿用取女;有处境不利的,吝;有顽劣异常的,击。”[11]真正的公平是具有个别性的,每个学生在志趣、个性、生理、能力等方面各有其独特性,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坚信每个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明辨他们各自的特点,尊重他们对安全、归属、友爱等的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培养各有所长、各有所用的人才。

4.教育要慎用处分

《易·蒙》中出现了关于刑人正法的言论,但强调要重视爱护每个学生,谨慎查明事情原委,多给犯错学生澄清的时间,责罚方法不能过于严厉,以公平、公正为基础,以帮助学生改过自新为原则,做到不枉不纵。良好品行的养成是个渐进的过程,学生尚未成熟,需要通过教育帮助其成长,最终实现道德自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对学生处分过于严厉,会使学生因害怕处罚而守规矩,一旦缺少他律,犯错可能会变本加厉。教师只有以宽广的胸襟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才能让道德观念自然渗入学生心中,进而流淌到血液里,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四、结语

《易·蒙》重视人性需求,以营造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的理想境界为最高目标,要求人效法天地以开物成务,既注重教育策略、管理技巧,也鼓励人自省自律、立业修德,从完人的角度提供了属于预防性的为人处事价值观。为人师者应深入体会《易·蒙》思想,使其融入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教育热忱、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开拓创新,在塑造人类灵魂的过程中成就更有价值的自我。

[1]李笑野.《周易》教育思想探微[J].长白学刊,2000(6):38-39.

[2]王夫之.周易内传[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3]姚中秋.中国式启蒙观:《周易》“蒙”卦义疏[J].政治思想史,2013(3):43.

[4]戴永新,王景艳.论《周易》的和谐教育思想[J].枣庄学院学报,2009(3):83.

[5]孔颖达.周易正义[M].北京:中国书店,1987.

[6]程颐.周易程氏传[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7]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王弼韩康伯.周易王韩注[M].长沙:岳麓书社,1993:20.

[9]郭继民,苗青.《周易》管理思想探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6.

[10]井海明.周易与管理[N].光明日报,2004-03-30:B04.

[11]冯宇.《易经·蒙卦》的因材施教思想[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24):59.

(责任编辑:董应龙)

The Inspiration of the Hexagram of Meng to Modern Education

YU Yang-jian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Jiangsu 225300,China)

The Book of Change is the learning of self-discipline.It inspires the seeking of Tao,and amounts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handling of all earthly affairs.Its thoughts are based on integrity and nature,and lay stress on humanism and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The Hexagram of Meng,being the fourth hexagram in The Book of Change,contains rich educational thoughts that emphasizes"the honorable man breeds virtue with resolute behaviors",which includes ideas such as:education makes no social distinction,and exerts reasonable disciplinary power and avoids sternness.Learning requires strong willpower and a willing heart,asks for courage to brave difficulties,and necessitates a receptive mind.The teachings in the Hexagram of Meng provide inspirations for modern student management:teachers must improv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self-cultivation;management should check erroneous ideas at the outset;teaching must be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aptitude,and disciplinary actions must be used with caution.By following the thoughts in the Hexagram of Meng,teachers are to elevate themselves while elevating the students.

educational thoughts;student management;the Hexagram of Meng

B221

A

1673-1883(2016)04-0035-04

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4.008

2016-08-19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下“卓越教师”的专业伦理教育研究(2016SJD880160)。

俞杨建(1978─),男,江苏泰兴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童蒙易经周易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浅析朱子“养正于蒙”的教育观
《易经·序卦》探微
童蒙
甜甜的“蝴蝶茧”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王冬龄作品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周易》与《孙子兵法》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