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启发式教学法在基础日语课程中的应用

2016-03-01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日语句型语法

刘 东

(湖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进入21世纪,科学文明进入大发展时代。随着“80后”逐渐淡出大学校园,“9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90后”成长伴随着信息化发展和互联网进步,因成长环境之优势使“90后”的个人能力突出。笔者随机调查28人才艺:10人学过舞蹈,15人学过绘画,且个别绘画能力突出;语言能力方面城市生源大部分接受过外语类培训。“90后”成长之大环境造就其在音乐、艺术方面的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同时语言能力得到培养。除此之外,“90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其对信息化更具亲近感、更易接受新产物。“90后”群体拥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稳固的基础知识构建和独立解惑能力。

在学生主体改变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在哪些方面应有所改变来适应当下的变化?笔者通过课堂教学领悟到:语言教学,应紧跟学生主体变更的步伐,找到合适其学习、领会和理解的教学方式;在提高课堂授课效率的同时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教学安排中使课内授课效果最佳化。这是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所期待的教学目标、努力的方向和期望的教学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在人类教育教学史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和古希腊时代。启发式教学是春秋战国时代儒家思想家孔子倡导实施。启发一词源于孔子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于其中的“愤”和“悱”的理解,宋代理学学者朱熹认为:“愤者。心求通而末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1]用现代语言解释:对于难题,发奋努力以求理解却难达目的;经过思考仍未知其实,希望解释其意却难以描述的时候,给予启发指导让学生开意达辞,其重点在激励努力探寻新知。之后概括孔子此类教学思想称为“启发式”,并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总结为“举一反三”。这也是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精华所在。纵观国外教育教学,启发式教学思想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通过问答、辩论等方式,当错误出现并不及时指导而是给予暗示性补充让其回答自相矛盾,之后不断矫正错误达到满意答案。此时,教师充当“助产士”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产出正解。“产婆术”的中心:让认为自身已知的人明了自己的不知,让认为自身不知的人通过启发逐步了解。这正是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启发式教学思想中的契合之处。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在基础阶段日语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让学生秉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求实态度,解决要点知识学习。学生在词汇有所掌握后,利用已知单个日语汉字的读音启发并引导其了解新组合未知词汇发音。在语法句型学习中利用情景启发,使所学语法句型举一反三,并记忆标准例句达到永久记忆。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逐步掌握自我纠正缺失和主动探求真知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教学优势和留意点

(一)教学优势

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注重教学中师生互动,通过教师的自然引导进入新知识体系并通过巧妙设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关注度,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氛围中考虑问题。在思考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已学知识和新内容,在求得真解过程中让知识体系在自然而然中有机结合得到理想答案。这正是启发式教学方式的优势。此时教师是学生探索新知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方向。更重要之处在于通过设问:①增强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必须认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才能获得真知。②通过启发和引导得到真知时,学生也逐渐明了所学知识可以学以致用。只有在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热情得以调动的情况下,才能看到一双双充满渴望真知、心神专注之眼神。③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及时的回应,正是积极探索真知的明证。活跃的课堂氛围会反作用于教师,激发教学激情让老师干劲满满。当下课铃响起,师生双方感到“时光飞逝”,对新知识的探究“意犹未尽”。④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未知知识点的思考和探究,发现知识贯通之处和纠正失误的过程,正是获得新知的过程。学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思辨能力得以提高,应用能力得以增强,这无疑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注意点

启发性教学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第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合理启发以充分预习为基础,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让学生以我为主探寻新知。在课前,采用预习了解新词汇和语法,当教师对于新知识采用提问解答式进行传授时,势必会唤起学生对一知半解知识体系的记忆,也势必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对未知知识进行前期把握和了解,能够明晰自身理解的缺憾必将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提高自学能力。第二,合理得当的启发提示。启发教学中学生难以得到理想答案时,需教师及时纠正,给予以合理修正使其驶入正确方向。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对讲授内容了然于心并预知问题点,才能够更好地启发提示,让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三、基础日语教学的应用前提和课堂探索

(一)前提条件

笔者通过从事日语教学发现:教学效果的优良和课堂师生互动有很大关系。教师是课堂知识的指引者,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作为教学任务主体的作用。当教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之时,才能更好让学生掌握已学内容。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未知知识的探索中完成新知识体系的学习。其中,启发式教学的进行需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语言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熟知,想熟练应用需坚持不懈注重日常积累并掌握心得。想达到语言使用的“终极目标”,这与个人积极的学习态度、踏实的学习作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正是以日积月累为前提。语言学习中的知识体系即词汇、句型和语法。掌握词汇,有利于语法句型的“举一反三”和进行启发式教学尝试。第二,已学知识较高的熟悉度。当基础日语学习进入到融会贯通阶段。此阶段常常出现“テ形”、“ナイ形”、简体短句以及语法体系叠加,在熟知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利于启发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二)课堂应用探索

基础日语课程教学包括初级日语阶段和中级日语阶段,初级日语即为第一学年、中级日语为第二学年。本次启发式教学法以上海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新编日语》[2]一书为基础,通过对各课的讲解来进行教学应用和探索。

第一,词汇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问及学生学习日语感惑后发现:多数学生认为词汇难于记忆,究其原因在于汉字、假名混交出现容易混淆。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通过前期词汇的记忆、储存和积淀,大多数学习者逐渐发现记忆词汇的方式。即通过了解和熟记词汇,就词汇进行拆分形成单个汉字,再对日语汉字进行排列组合发现其发音奥秘。在词汇教学中,通过类比启发和拆分启发让学生在积累词汇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其发音要点,达到举一反三。

例如,在《新编日语》第二册第六课词汇教学,对出现的部分词汇利用启发教学方式便能做到即学即记。首先,就本课标题进行联想启发。本课以“地下鉄に乗る”为题让学生表述已学相关交通类词汇获得启发资源。例如:電車、車、バス和飛行機等。其次,就已获得启发资源进行类比和拆分启发。例如,本课词“駅員,駅前”,在联想启发中已收获“駅”一词,“社員和前”是已学词汇,对“社員”进行拆分启发极易联想本课新词。通过此类启发教学新词汇即能现学现记。另外,本课出现“車内、車道、停車”等词,都有关键词“車”,其他关键词音读方式较多,例如:“内,道”等,通过日语词汇:“内容,道理”很容易收获音读发音。使用类比启发得到音读类词汇发音后,另一部分通过拆分启发便于学生熟记。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词汇的积累无从做到“听、说、读、译”,在具备一定词汇后词汇记忆会越来越简单;相反,词汇记忆就是难上加难,信心和兴趣尽失。

第二,句型教学。在句型教学中,首先对句型意义进行讲解让学生明了句型的接续、用法和意义。之后通过例句让学生了解该句型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造句和课后相关练习判断掌握情况和发现问题。在句型讲解中使用类比启发,让学生了解不同句型的使用方法和区别。在例句理解中,通过情景启发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中构思该句型的实例。在练习环节学生觉得造句不易,难以构思到合理的语言环境,需尝试使用情景启发。例如:“いくら~ても”,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经常标榜自己是一个“吃货”怎么吃都不胖,有学生就想到“いくらアイスクリームを食べても太りません”;在平常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知识点总感觉难以记忆,顾出现了“いくら勉強しても覚えません”;在家庭生活中,昨天还看过的书今天找不到了,就有“いくら捜しても見つかりません”。此时,顺带对于日语动词“て形”变化进行复习,使学生通过实际的应用加强记忆。

第三,语法教学。初级日语语法教学中包含句子的基本成分和词类变化。学生普遍认为词类变化较难掌握,其中概念混淆是最大的因素。例如:形容词的变化。形容词简体、简体否定、过去式、过去否定,学生在使用中常出现错误。笔者就此采用类比启发。首先通过熟记动词和形容词的各种形式了解动词、形容词的区别。学生通过记忆词类区别,逐步明了词汇的使用。在“しか~ない”教学中,首先明确其“仅仅,只”的概念,不能用惯用认知因“ない”的存在即理解为否定。让学生在熟知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启发教学。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个人习惯,例如:只吃青菜“野菜しか食べません”、日语专业高年级只学习日语“日本語しか勉強しません”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喜好进行启发造句加深记忆。又如构成复合动词的“すぎる”,班上有同学来自内蒙古回家路途即艰辛又“遠すぎる”、同学们每每去品尝烤肉自助都是“食べすぎる”等。这些场景的设立,不仅可以收获正确答案,而且提高了课堂关注度,课堂氛围通过此类问答得以活跃。

[1]张忠华,周阳.对启发式教学几个问题的探索[J].教育导刊,2009(2):50-52.

[2]周平,陈小芬.新编日语[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117-139.

猜你喜欢

日语句型语法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典型句型大聚会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日常日语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看漫画,学日语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