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市农家书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6-03-01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襄阳藏书农家

杨 敏

(襄阳市图书馆, 湖北 襄阳 441021)

近年来,农家书屋在襄阳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进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农家书屋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平均一村一个。农家书屋的建立,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一支乡村文化生力军。但是,从城乡文化建设的要求而言,襄阳市农家书屋建设还需要不断地总结,使其在实践中给予巩固、完善、提高,进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

一、农家书屋随势而动,应运而生,总体构建,基础牢固,且特点鲜明

(一)总体规划布局,图书服务网络已形成

襄阳市农家书屋建设,从一开始目标就很明确,要求一村一个,且必须是建在村级所在地。由于农家书屋建在乡村,不仅解决了农村最基层的群众看书难的问题,而且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也可直通到乡下。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同时加大了对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投入,使其图书网络服务的功能得到强化,幅射范围得到拓展,农家书屋也纳入了图书网络服务之中。如南漳县去年在有线电视信号未覆盖的边远山村投资12万元建设卫星数字农家书屋38家,解决了当地村民收看当天党报党刊难的问题。目前,襄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由市到县到乡镇再到村已经形成,读者走进农家书屋,可以随时阅读其藏书,也可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在网上阅览图书和查找文化信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变为现时。

(二)运行规范有序,管理成效比较显著

随着农家书屋的兴起,各地把管理作为第一要务,从组织形式、建设标准到管理制度,均作了明确的规定。目前,农家书屋在组织形式上已经建立了县级主抓、乡镇主管、村级主办的运行模式;在建设标准上正在按“十有”模式(有匾牌;有3 000册以上的书籍和200册以上的杂志;有一台电脑;有300张以上的影碟;有4种以上的党报党刊;有电视机、影碟机、电话机;有用于发布各类信息的小黑板;有常见的文体器材、乐器和活动场地;有配套的经营、管理制度;有配套的书柜、桌椅等,条件好的,配备电子图书一万册以上。)逐一达标;在管理制度方面均签订有协议,且大多数农家书屋制定了服务公约,确立了开放服务时间、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由此,农家书屋受到乡村读者的欢迎,走进农家书屋的老百姓每年呈递增趋势。总而言之,农家书屋在建设过程中,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并通过自身努力和不断的完善,逐步实现了组织建制、建设标准和管理责任三到位,使农家书屋的后续建设与发展有了基本保障。

(三)发挥应有作用,读者服务亮点突出

农家书屋从建起的当天就对外开放,并在各自不同的区域内发挥着作用。宜城孔湾镇石桥头村的农家书屋,是该镇在一个文化中心户的基础上建起的一个农家书屋。农业技术员出身的黄德强是这个农家书屋的兼职管理员之一,他利用农家书屋的《冬瓜种植贮藏技术手册》,在农家书屋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左邻右舍的乡亲们种植青皮冬瓜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种植青皮冬瓜的后期管理和储藏技术难题。技术跟上了,冬瓜质优价好,农民不出家门,就把产品销往广东、陕西、河南、宁夏等地。郑集镇文化中心干部汤德成,在皇城村的支持下选择在郑集街道办起了农家书屋,投资2万多元购买了科技、文学、法律等多种书籍2 000多册,配置了音响设备、象棋、扑克、羽毛球等文化器具,并推出了农业科技图书免费、学生借书半费、其它图书优惠的“三项图书借阅优惠办法”,吸引了众多的乡亲,每天接待顾客150人次以上。在这里,男女老幼看书读报,打牌下棋,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其乐融融。大家都把农家书屋当成了自己的农技学校和感情驿站。谷城县盛康镇以镇内的农家书屋为基地,在全镇建立了“三农服务中心”,组织镇直各部门定期到农家书屋中开展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搭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平台,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扬。类似宜城、谷城农家书屋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事例,在襄阳市其它县乡农村还不少,由此可见,农家书屋已经成为农村不可缺少的文化服务阵地。

二、农家书屋重建轻管,前紧后松,资金不足,图书匮乏,且发展后劲不足

毫无疑问,襄阳农家书屋自建成的那天起就已经开始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光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彰显着应有的功能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农家书屋在建设过程中发展还不够平衡,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各县反映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资金明显不足,后续建设乏力

农家书屋大都以村委会为基地,占地面积不大,所拥有的图书主要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一次性给予的投入,现有设备大都是几个书柜,一二张桌椅而已,如果按上述“十有”标准对照,相当一部分书屋是不达标的。这种现象说到底还是一个资金问题,一方面,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财政保障机制目前尚未完全建立,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一些经济条件薄弱的村由于缺少建设资金,对农家书屋的建设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农家书屋建设后劲乏力,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开办容易维持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二)藏书品种单一,图书资源十分匮乏

由于农家书屋现有图书主要是初建时国家一次性配送的,至今更新和增添的图书很少,大部分农家书屋的藏书还维持在初建阶段的数量,有个别条件稍好的农家书屋,所增添的图书也多是文化“三下乡”捐赠的,或东拼西凑一点而已,这就造成农家书屋的藏书量不大,一般均在2 000册左右,由于图书种类偏少,更新太慢,致使一些农家书屋平日里比较冷清,读者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农家书屋的藏书建设严重滞后,图书资源十分匮乏,图书少更新慢与农村读者的需求相去甚远。这种现状与农家书屋建设初衷适得其反,也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农家书屋图书资源建设,切实解决其藏书总量少的问题,应是当前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管理滞后,农家书屋利用效率不高

以农家书屋现有管理模式而言,总的来讲是行之有效的,但这种管理方式还需要改进,尤其是以农户为基础的农家书屋,或设施有限,不能开展正常的阅览活动;或图书所有权不同,业务部门无法有效管理;或管理不到位而将图书束之高阁。尽管农家书屋也有管理制度,还签有协定,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些农家书屋在执行力上还是打了折扣。有的有制度却落实不够,想对外开放就开放,想关门就关门;有的一年到头不开展读书活动,开放时坐等读者,既没有介绍藏书内容的宣传栏,也没有与读者交流勾通的氛围;有许多农家书屋的藏书长期搁置,图书的分类编排也不规范,有些报刊不连续,不匹配,借阅量小且利用率低,也缺乏书屋相互之间的协作协调,藏书互借互补的格局尚未形成。此外,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都兼职,缺乏专业图书管理知识和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家书屋藏书的开发和利用。

总之,农家书屋建设与服务需要加强研究,认真对待,要围绕服务农村、服务读者,有效提高利用率,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其现状。

三、强基固本,保障共给,创新服务,革除弊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寻求政策支持,解决后续投入不足的问题

乡村农家书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提供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当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职责,是服务社会、保障乡村农民文化权益的惠民工程,同时也是以政府为主导具有公益性的工程。因此,我们在认识上首先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做到政府工程政府主抓,避免政府行为部门化,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指导、服务职能,使农家书屋建设可持续发展。当前,在农家书屋建设上首先要考虑后续资金的投入,通过制定政策,确定年度投入比例,或者一定几年不变。现阶段,要按照过去“十有”标准,对农家书屋进行一次检查,对已经达标的,要给予鼓励和奖励,使他们得到认可,干劲倍增;对不达标的,采取差什么补什么的办法,使他们认识差距,迎头赶上。总之,农家书屋要在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基础配套工作,同时解决好后续运行经费的保障,如此,使农家书屋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此外,鉴于农家书屋是一项造福农民群众的公益性事业,可建立一个社会捐助平台,通过自身工作的努力和广泛的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而得到他们的支持,使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此拓宽农家书屋工程的发展渠道,壮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力量。

(二)以服务为己任,围绕需求开发文化资源

农家书屋藏书建设工作是长期性的,一方面,通过政府投入解决一点;另一方面,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做好藏书建设工作。首先、要采取以用定藏和以用带藏的办法开发文化资源。要从乡村建设着手,拟定一个计划,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步实施,购置急需的图书资料,使有限的购书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其次、要从保存珍贵的历史文献出发,注意做好文献的征集和搜集工作,如镇志、村史、族谱、家谱、古籍书以及流散在民间的其它珍贵史料等。这样做,既起到保护文化资源的作用,也丰富了书屋文献资料。再次、要开展图书交换和征集活动,以此弥补藏书不足的问题。近年来,保康县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3万元,专门用于购置乡村图书室图书,由县图书馆统一配送,每半年交换一次,使图书像活水一样,不断在农家书屋之间循环流动,使更多的读者共享到读书的快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保康县的这种做法,使有限的图书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家书屋现有藏书不足与读者需求的矛盾,他们的做法应当给予推广。这里还需值得一提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农家书屋的少儿图书很少,有的几乎没有,现有农村多是老人和孩子,而少年儿童的成长是不能没有可看的图书,因此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注意,希望农家书屋在今后的文献资源建设上给予适当解决。

(三)创新机制,巩固和完善现有管理模式

首先、要坚持“建、管、用”并举的方针,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对于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用好是目的,可见管好农家书屋是重中之重。必须通过强有力的且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解决好过去一些地方存在的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的现象,从而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健康运行。当前,对农家书屋的管理,重点应放在责任考核机制上,要细化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和被考核人的职责,由县文化部门牵头,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到农家书屋进行考评,好的要总结经验,及时表扬,兑现承诺;差的要指出问题,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其二、要建设特色户型,不断地丰富农家书屋的运行模式。对农家书屋的建设,要突破以往以村委会为依托和条件较好的工商项目户为主的格局,充分发挥农村不同人群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开辟农家书屋在农村的发展空间。近年来,襄阳市乡镇在建设新型农家书屋方面已经有所建树,如谷城县就创新了科技致富型、文化特色型、遵纪守法型等几种农家书屋的建设户型。虽然这些农家书屋还处于摸索时期,但它是伴随着新时期农村建设与发展应运而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地老百姓走进这类农家书屋的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这类农家书屋,务必高看一眼,厚爱十分,给予热情扶持,并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完善和提高,使其在整个农家书屋建设中发挥引领和生力军的作用。其三、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处理好属地管理与业务协调的关系。农家书屋的管理权在当地,而业务建设又需要图书馆的指导和帮助,因而农家书屋在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要主动地向当地镇委和村委经常性地汇报书屋建设情况以及服务效果,同时、通过上级组织与图书馆建立一个长久性的联系机制,以便及时得到业务上的协助。而作为业务部门的图书馆,要在主管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农家书屋,帮助搞好业务建设。另外,要改变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兼职问题,要培养有文化且热爱文化事业的年青人管理农家书屋。此举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先行一步,然后再全面铺开。

[1]杨敏.襄阳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析[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0-12.

[2]杨敏,叶绒丽.襄阳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0-12.

猜你喜欢

襄阳藏书农家
农家笑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