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日本电视剧受众观剧心理研究

2016-02-28高楠楠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理论

高楠楠

(黑龙江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我国日本电视剧受众观剧心理研究

高楠楠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在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时代背景下,对受众进行动态性的量化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整理分析由发放调查问卷所收集到的一手数据资料,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对现阶段我国“日剧迷”群体的构成及其观剧心理进行研究,梳理其对媒介内容的需求,以期为我国电视剧市场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日本电视剧;受众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电视剧受众在对海外剧的选择与接收模式上愈来愈转向自主选择,在这种可以充分发挥受众自主性的可选范围内,日剧以其多元而贴近生活的题材选择、刻画深入的人物形象等诸多特点,吸引到了大批拥趸。受众既是一种社会情境的产物,造成共同的文化兴趣、理解和资讯需求,又是对于特定形式媒介供应物的一种回应。[1]日剧的广大受众,作为一个拥有共同文化兴趣、共同媒介内容需求,且为共同的媒介供应物所吸引的一种集体形态,被冠以“日剧迷”的称呼,其作为一种特定媒介内容的受众,所表现出的诸多共性特征是不容忽视的。为梳理并总结日本电视剧在我国的受众特性,并考虑到我国观众当前观看日剧的渠道主要集中于网络,笔者在微博、知乎、Same以及豆瓣等社交网络中,以关注或发布过“日剧”相关内容的用户为对象,通过私信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以期对我国日剧受众进行实证性的量化研究。本次调查共回收355份有效问卷,这些一手资料成为本文论点形成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日剧迷”的构成分析

根据丹尼斯·麦奎尔的受众理论,受众的形成往往以相同的个别需求、兴趣及审美品位为基础,而这些个别需求、兴趣及审美品位的形成也是其来有自,多与个人年龄、性别、教育等社会因素相关。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在当前我国“日剧迷”群体中,女性受众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受众。而在年龄分层方面,18~24岁的受访者比例是64.7%,30岁以上的受访者仅占5.5%,表现出偏向年轻群体的特征。受教育层面,67.7%的受访者拥有本科教育背景、9.2%拥有硕士教育背景、0.6%拥有博士教育背景。由此可以作出合理估计,在我国现阶段日剧受众群体中,有近八成的受众具有高等教育学历背景。日剧受众群体所表现出来的高学历性,与日剧这一媒介内容在我国媒介市场中的可接近性较低有关。由于我国各主流媒体及视频网站对日剧版权的购买较少,加之当前愈加严厉的网络盗版打击整治行动,“日剧迷”对日剧资源的分享愈加隐秘,日剧资源的获取也愈发困难。因而,对于我国当前日剧受众来说,检索复杂网络信息、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等都是必备技能,而这些技能也自然要求相应的教育背景作为支撑。根据法国学者布迪厄所提出的“文化资本”理论,在某一社会场域中,行动者所处的有利或不利地位除了与经济因素有关以外,还与文化等其他因素有着密切联系,而所谓“文化资本”即是可通过家庭或教育等习得的文化品位与技巧,其代表着受各种社会条件制约的文化上的有利或不利因素。在日剧资源获取这一受众行为中,具备较高文化资本的群体明显占有更大优势。

二、我国“日剧迷”的需求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从受众的动机和需要的角度,来解释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其认为受众对不同媒介的相对偏好与对期望及满足的不同追求有关。20世纪60年代末,麦奎尔等人开始对电视节目进行调查,通过研究若干不同的广播和电视节目,归纳了各类节目所提供“满足”的不同特点,并提出了一个“媒介—个人互动”模型,这个模型涵盖了最重要的媒介满足,包括四种基本类型,即娱乐消遣、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环境监测。在本次针对我国“日剧迷”群体的调查问卷设计阶段,笔者假设:日剧在客观传播环境的多种不利因素限制下,仍能在我国保有固定的受众群体,其原因即是其满足了某些具有相同媒介品位的群体对于媒介内容的期望与需求。为验证该假设,笔者针对以上四种基本的媒介满足类型进行了题目设计,而最终所得数据,基本印证了此假设。

(一)娱乐消遣效用

在对“您希望从日剧观剧行为中获得哪些满足?”多选题的回答中,53.6%的受访者选择了“娱乐消遣”,而在对关于“喜爱日剧原因”的可多选问题中,有70.6%的受访者选择了“剧集短小精炼,不浪费时间”选项。除特殊剧种外,日剧通常按季节划分,每季每部电视剧通常为11集左右,每周播放1集,每集时长约为50分钟,从整部剧播出到完结刚好维持一个季度。区别于动辄连载至七八季的美剧,日本电视剧短小精炼,一般每季11集即呈现一个完整而制作精良的故事。观看日剧,既可实现娱乐消遣的需求满足,又不必担心因耽溺于剧作而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人际关系效用

在对“您平时的观剧习惯”的调查问题中,44.0%的受访者表示其主要在弹幕网站追剧,6.5%的受访者选择其主要是与朋友一起追剧,另有1.2%的受访者主要在贴吧或日剧论坛与网友一起追剧,综合以上三种交往性明显的观剧习惯,即有超过半数的“日剧迷”在观剧过程中都与他人进行交往互动。而媒介对于受众人际关系需求的满足不仅表现为现实的人际关系,还包括拟态的人际关系,即受众对媒介内容中人物所产生的亲近感。麦奎尔认为,拟态人际关系,同样可以满足受众对于社交互动的心理需求。日本电视剧所具有的一个区别于其他任何剧种的显著特征是其“说教时间”,即常常通过剧中人物的大段台词着重表现出某些人生思考或传达某种价值观念,引人动容,常常使受众处于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震撼与感动中。在对“喜爱日剧原因”的可多选问题中,71.9%的受访者喜爱日剧的原因包含“台词经典,值得深思”。受众对剧中台词反复品味,引起与剧中人物的情感共振,即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受众与剧中人物的拟态人际关系,满足了观剧者的人际关系需求。

(三)自我确认效用

在对“您最喜爱的日剧类型”的问题作答中,得票数最高的选项是“生活剧(包括家庭、职场生活伦理剧)”,占总受访者比例的42.7%。日剧中的生活剧在题材选取、故事背景设置及人物塑造方面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少见豪门斗争,财阀子弟拯救灰姑娘的玛丽苏戏码,多围绕生活中最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展开故事,对人的内心、人性的思考常常在一个人物或一个故事中得到凸显,而这正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不断面对的人生课题。媒介满足的自我确认需求,即是一种能够使受众在媒介使用中探索现实、自我检视并达到强化价值的满足功能。在“您希望从日剧观剧行为中获得哪些满足?”的可多选问题中,“体悟生活”这一需求得到63.8%的投票率,而“喜爱日剧原因”这一多选题下,“故事传达的价值观有内涵”选项的得票率占受访者总数的72.5%。可见,日剧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挖掘与刻画,满足了多数“日剧迷”对自我确认需求的满足。

(四)环境监测效用

环境监测,即受众通过媒介使用,获得与自己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把握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是一种信息寻求的模式。在我国“日剧迷”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正是为了了解日本文化或是为了学习日语才成为“日剧迷”的。在本次的353名受访“日剧迷”中,观剧动因中包含“了解日本文化”的受访者有215人,包含“学习日语”动因的受访者有181人,所占比例分别为总受访者的66.6%和56.1%。日本是非常重视文化传承的国家,在日本电视剧制作中也极其重视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表现,日剧中常见对日式料理制作及摆盘的特写镜头,常见对坚韧、尊重平凡等民族精神的刻画,如《半泽直树》中一枚小小的螺丝钉成为贯穿男主角复仇过程的线索,其承载着男主角过世父亲对其的教诲——“日本就是由这种平凡的螺丝支撑起来的”,代表着一种精神的传承。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这样描绘电视与文化,“电视是我们文化中存在的,了解文化的最主要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一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电视对于文化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力”。日剧制作中对文化符号以及文化内涵传达的重视,满足了我国“日剧迷”群体获取日本文化信息这一需求。

三、结语

在当前信息过剩,信息明显供大于求的传播时代,正发生着由媒介主导型向受众主导型的传播模式转变,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是各种媒介产品发力角逐的目标。在海外剧涌入我国电视剧市场与国产剧一同争夺我国电视剧受众的情势下,国产剧虽一直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在受众口碑的反响方面与海外剧的口碑相比不免相形见绌。重视对海外剧受众群体的研究,测量其选择与使用的动机,了解其对媒介内容的需求,有利于帮助国产剧创作者挖掘市场机会,制作出更多符合受众真正期待、满足受众需求的电视作品。

参考文献:

[1] 丹尼斯·麦奎尔(美).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崔保国,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23-368.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053-02

作者简介:高楠楠,黑龙江大学传播学专业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使用与满足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传播学视角下微信的兴起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的动漫媒介接触动机研究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
美军两栖作战理论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