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志敏的中国梦

2016-02-27司建飞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方志敏帝国主义革命

司建飞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心怀爱国热情与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呕心沥血、孜孜以求,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方志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是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英勇奋斗的一生。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这是方志敏的不朽名篇《可爱的中国》中的一段话,集中体现了他的“中国梦”。

追求国家独立——“挺身而起,为积弱的中国而奋斗”

方志敏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国难面前,方志敏为拯救民族危机四处奔走呐喊:“只要你不是一个断了气的死人,或是一个甘心亡国的懦夫,天天碰着这些恼人的问题,谁能按下你不挺身而起,为积弱的中国而奋斗呢?何况我正是一个血性自负的青年!”

出生于贫民家庭的方志敏,对人民生活的悲惨和痛苦有着切身感受。他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他最深爱的祖国母亲肆意的欺凌、蹂躏和掠夺,立志要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奋斗。由此,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追求革命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生涯。

1916年,方志敏就读于家乡的县立高等小学,学习勤奋刻苦,喜爱读进步书刊,开始接受西方新思想。1918年,方志敏组织“九区青年社”,积极参加抵制日货的反帝爱国运动。1919年秋,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昌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组织学校师生集会、游行,坚决反对和会代表在合约上签字,还在学校告示栏写下“我方志敏誓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爱国之心,日月可鉴。1921年,他在学校组织学生自治会,因揭露学校的腐败,被开除学籍。返回弋阳后,他继续领导革命青年社,并创办了《寸铁》旬刊,开始宣传反帝爱国民主思想。同年,他考入九江南伟烈大学,在此期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和《先驱》等先进书刊,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2年夏,他因不信基督教,自动退学,赴上海求学。这是方志敏人生中一次很重要的经历。在上海,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相约去游法租界的公园,刚到门口就看到一块牌子,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方志敏顿时全身发热,满脸通红,感到从未受过如此耻辱。这更加坚定了他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决心。同年8月,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为培养和扩大革命力量,1923年1月,他积极参与创建青年团江西地方组织、江西青年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民权运动大同盟等,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924年3月,经赵醒侬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追求革命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生涯,也是方志敏的“中国梦”形成的时期。在此期间,方志敏逐渐找到了革命的真理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欲救人民于火海,必须取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欲求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就必须打倒帝国主义,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追求民族解放: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是唯一出路

帝国主义肆无忌惮的侵略,激起了方志敏满腔的爱国之情。为了民族的解放,挽救国家的危亡,追求国家的独立,方志敏毅然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带领群众发动漆工镇暴动、弋横暴动等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的暴行。有了从事革命斗争的经验,方志敏深深认识到:“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绝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此后,方志敏建立了武装组织,开辟了闽浙赣根据地,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方志敏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可爱的中国》中,他大力呼吁:“亲爱的朋友们,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这些真诚的话语,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反对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满腔豪情。为了挚爱的祖国,为了顾全大局,方志敏把苏区财政送交上海的党中央,把自己唯一的主力部队交给中央苏区。

为救国救民,方志敏一直呕心沥血、不懈努力。经过艰苦探索,他终于找到了拯救祖国母亲的答案: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大革命失败后,他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坚定地认为:“这次的失败,只能是暂时的。中国革命的复兴,革命的新高潮,必然会很快到来。”1934年7月,为了推动抗日,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压力,方志敏奉命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不幸在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面对威逼利诱,方志敏始终不为所动,“我有一个信念永远留在我心中,就是深信要不惜生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为民族独立而奋斗”“共产主义必定要取代资本主义”。即使反动派以死亡威胁,他仍毫不畏惧,正义凛然地说:“假使能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

为人民谋幸福:解决人民的痛苦只能靠人民自己

方志敏一生都致力于谋求人民的幸福,为此,他殚精竭虑,宵衣旰食。在他的身上,忠实地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的幸福。一切为了人民的解放与幸福,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方志敏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

出身农门的方志敏,在16岁时就萌生了“如何使太富者小康,赤贫者不贫”的均贫富思想,立志要推翻地主劣绅对农民的统治,让贫苦农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过上幸福生活。1918年,他组织了“九区革命青年社”。该社虽然只存在了两年,“但却给了我们一些斗争认识,提醒我们,不去团结群众,斗争是不会成功的,鼓励了我们到群众中的意志”。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方志敏已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十分重视团结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密切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时刻想着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弋横暴动失利后,他明确提出了“坚持在根据地打游击,与群众共存亡”的方针。

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根本问题。方志敏经常到农村调查农民的生活状况。1924年11月,他与赵醒侬一起到南昌市北郊赣江沙洲上的扬子洲滩子头、塔下头等村调查,并建立了江西省第一个农民协会——扬子洲农民协会。此后,江西各地农民协会纷纷建立,并在1927年初成立了江西省农民协会,方志敏领导的农民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在当时的农村,农民惨遭地主劣绅的剥削压榨,整天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要解决农民问题,让农民翻身,过上幸福生活,首先要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通过斗争,方志敏意识到,农民痛苦的根源是大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具体事实就是重租、重税、重息及其他敲诈勒索,而解决农民的痛苦只能靠农民自己,用自己的力量,求得自己的解放。于是,方志敏建立了农民自己的武装——农民自卫军。弋阳的“北乡王”张念诚、大劣绅黄宗,被九区农民通缉归案;破坏农运、作恶多端的反动分子蒋家冬也受到制裁。经济上,方志敏领导农民群众开展“打土豪,减租减息”运动,以解决农民的衣食问题。方志敏的五叔方高雨是当时有名的大地主,他不但反抗“减租减息”,而且还搞破坏,但方志敏一视同仁,不徇私情,带领群众包围了方高雨家,在强大的群众运动威力面前,方高雨被制服。

1935年8月,方志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为了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奉献了年仅36岁的宝贵生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方志敏的死就是前者。他对祖国的赞美,对人民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感召和鼓舞了无数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应学习方志敏钢铁一般的革命意志、无私无畏的高尚品质、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摘自《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猜你喜欢

方志敏帝国主义革命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