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链”教学在初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27王香

黑河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初三化学问题链复习课

王香

[摘要]初三化学复习课是整个初三化学教学的最后冲刺阶段,也是初中三年化学知识的高度系统性总结和提炼拔高阶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如何通过一系列有效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知识进行组织、整理和升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复习二氧化碳及碳酸盐的性质”一课为例,说明在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实施“问题链”教学。

[关键词]初三化学;复习课;问题链

近年来,“问题链”教学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连串的、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由此及彼的问题,每一问都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一次质的飞跃,它像一条锁链,把问题和目标紧紧地连在一起,更像一根指挥棒,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

初中化学只学习一年,内容多而杂,复习的时间很短,在复习课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如何通过一系列有效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知识进行组织、整理和升华,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复习课的“问题链”时,教师通常既要考虑多而杂的知识点,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更要关注“问题链”是不是螺旋上升、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是不是具有启发性和策略性。笔者以“复习二氧化碳及碳酸盐的性质”一课为例,说明在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实施“问题链”教学。

案例:复习二氧化碳及碳酸盐的性质

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二氧化碳及碳酸盐的性质,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老师今天要用二氧化碳点火。

魔术表演:用一根吸管向包有过氧化钠的一团棉花吹气。

问题1:棉花燃烧需要什么物质?

学生1:需要氧气。

其实棉花燃烧了是由于棉花中的过氧化钠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了能支持燃烧的氧气和一种碳酸盐,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2板书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点评、讨论配平该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学过的有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3板书化学方程式。

问题2:展示一瓶雪碧饮料,请思考,怎么证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4:将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澄清石灰水中,轻轻摇动瓶子,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问题3:请思考能否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

学生5:不能,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钠,无明显现象。

问题4:我们如何通过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环节2——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活动1:将试剂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全部倒入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立即盖好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6:我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

问题5:思考:上述实验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吗?

学生7:不能,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还可以和水反应,还需要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

探究活动2:将等体积的水倒入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立即盖好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8:倒水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更弱,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

问题6:根据老师提供的试剂,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请小组交流、实验、记录现象。

学生9:我们的方案是取塑料瓶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

学生10:我们的方案是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也可证明有碳酸钠生成。

学生11:我们的方案是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也可证明有碳酸钠生成。

问题7:同学们的方法都非常好,其共同点都是检验有碳酸钠生成,那么除了老师提供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这三种试剂,你还可以想到用什么试剂检验有碳酸钠生成?

学生12:还可以加氢氧化钡溶液或氯化钡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板书:教师将学生讨论得出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总结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方法。

表一:

环节3——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问题8:软塑料瓶内溶液中溶质可能有哪几种?

学生13:猜想一:只有碳酸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教师:问题9:根据表格二的提示,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哪种猜想成立吗?

表二: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学生14: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滤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猜想二成立;若无明显现象,猜想一成立。

学生15:滤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若有黄色沉淀产生,则猜想二成立;若无明显现象,猜想一成立。

学生16:滤液中加入氯化镁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猜想二成立;若无明显现象,猜想一成立。

学生17:用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在pH试纸上,若pH值大于7则猜想二成立。

学生18: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则猜想二成立;若无明显现象,猜想一成立。

学生19:将溶液中的碳酸钠转化为沉淀还可以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教师:点评,总结。检验氢氧化钠选用的试剂只要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就可以了,碳酸钠的存在会对检验氢氧化钠造成干扰,我们要想办法排除这种干扰,只能选过量的显中性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盐溶液),将碱性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中性的氯化钠溶液,不会对检验氢氧化钠造成干扰。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猜想二成立,你能将软塑料瓶内的溶液转化为氢氧化钠溶液吗?

学生20:加入适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碱溶液)。

环节4——构建知识网络

问题9:请将二氧化碳及碳酸盐的性质用网络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21:展示知识网络图。

教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只要大家不断的思考和总结,知识就会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希望每个同学都有收获。

这节课以二氧化碳及碳酸盐为研究对象,将核心知识通过若干问题构成的“问题链”设计成系列的学生探究活动,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运用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构建知识网络,从而突破了传统复习中对知识的单一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式学习方式,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

总之,在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诱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有效“问题链”,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享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使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得到新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露萍.试论化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J].化学教学,2011,(3):6-10.

[2]李琼.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4,(8):6-7.

(责任编辑 冯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三化学问题链复习课
关于初三化学合作学习策略的若干思考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