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言语生命 培养说写能力

2016-02-27黄爱瑞

黑河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唤醒培养

黄爱瑞

[摘要]不论是语言形态、言语活动,还是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其基本出发点都是人的言语生命。农村语文教师要积极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培养他们的言语能力。

[关键词]言语生命;唤醒;培养;说写能力

什么是语文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是“口头说”,“文”是“书面写”。于是我推论语文教学就是教孩子学会口头说、书面写,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课本里的文章为例子,教学生学会说话写话,直至说得流畅、连贯、有感情,写得有内容、有中心、有层次。我想,这才应该是语文教学最朴素、最本位的目标。

不论是语言形态、言语活动,还是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其基本出发点都是人的言语生命。可是农村的语文教学现状是,课堂上学生一听到需要语言表述的问题就低头不语,恨不得用上障眼法让老师看不到自己,逼得语文老师只能让他们做“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这样的判断题;作文课时,作文题目一布置下来,学生不是哭爹叫娘,就是摔本子拍桌子。我不禁自问,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到底给了学生什么?对学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要求言语能力如此薄弱的学生考出好成绩不是可笑之至吗?

笔者个人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唤醒孩子们的言语意识,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培养他们的言语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言语能力),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目标呢?

一、唤醒言语意识,点燃言语悟性

为了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点燃学生的言语悟性,我曾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不必说课前充分备课,也不必说课上声情并茂地范读领读、口若悬河地评说、苦口婆心地规劝,有时甚至不惜形象声嘶力竭地斥责学生。可学生们的表情仍是不为所动的木然、无关自己的冷淡,每当这时我心里总会感到些许悲哀。

后来有一天我终于累了,把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的“没有言语能力的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一句写在黑板上。和往常一样学生们木木地看着我板书,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读出他们不理解这句话,于是我开始解释,当解释清楚后我看到不少学生脸上惊恐的表情,就在那一刻我预感:今后的语文课再也不会是我自己唱独角戏了,因为孩子们的言语意识被唤醒了。果然,之后的课堂上学生们不再低头,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明显多了,我知道那是他们为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做出的努力。我想,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应该让学生明白:语文关乎能力、关乎人格(生命)尊严,而非分数、成绩。

不可否认,初中教师是最难最累的,初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刚刚萌芽,独立的价值观和评价能力尚未形成,加之又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学习开始厌烦,情绪往往会决定他们的行为,对于老师也不再像小学时那样信服,他们由衷地崇拜那些博学多识、风趣幽默的老师。所以,如果老师能写点文章,那一定会俘获学生的心,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记得前年刚接七年九班时,我们班的周仁东同学凭着自己小学时辉煌的演讲成绩和首席主持人的身份,不把我这个既不博学也不风趣,连普通话和书写都一般般的语文老师放在眼里,上课漫不经心,我行我素。没过多久,有一天他家长拿着区里“中国梦”演讲的文件找我来了,说第二天就要送稿件上去。我建议直接用小学的参赛稿,可他爸爸说那份稿已经在小学用过多次,估计区里的评委老师都快背下来了,让我给重新写一篇。情况紧急,我赶紧拿着他小学时《我的作家梦》一文回办公室修改。大约10分钟,我把修改完的文章送到周仁东手里,那孩子看完后抬头对我说:“老师,你比我小学老师有才。”他凭着这篇《我的作家梦》获得市一等奖,并选派去参加省级比赛,还获得二等奖,他算是市里的演讲明星了。很快,“莆田市建市70周年?生态莆田”演讲比赛又开始了,周仁东作为区里指定选手参加比赛。我以秀屿区土海湿地公园为素材给他写了一篇题为《绿洲之梦》的演讲稿。比赛那天我走不开,没有同他一起去比赛现场。比赛回来后他说:“老师你稿子写得太好了,我演讲时全场静悄悄的。那个拿了二等奖比我只差了一点点的选手说,要是我有你那样的稿,我也能拿第一的。老师,这个奖杯应该属于你!”就这样,这个目中无人的学生折服了,开始迷上了写文章,还时不时把他写的散文给我看。经历了这件事后,我体会到了语文老师的言语能力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当然,需要语文老师写文章的机会并不多,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只要我们能用自己对文本、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带领学生走进语言的深处,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指点给学生看,唤醒他们沉睡的生活和阅读经历,引导他们用言语去表达,点燃他们灵魂深处的言语悟性和灵性,我们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语文老师。

记得第一次给学生上作文感知训练课,我让学生写《纸》,虽然大家都准备了自己喜欢的纸,有彩色的、紫色的、圆形的、心形的,纸上的图案也是丰富多彩,可是就手中的纸写一段话学生却是一脸茫然。于是我就将“眼、耳、口、鼻、手”全方位感知法教给他们。我让学生先从颜色、形状,图案等方面观察,然后想象一下看到的像什么,于是学生笔下就出现了“这是一张绿色的四方形薄纸,纯粹的绿,如同夏日里老家门前那个铺满浮萍的小水塘”这样的句子。接着我便追问:“面对这样的水塘你会怎样做呢?”于是学生继续写下了“我竟不忍心在它上面写字,便将它轻轻夹入书中,像要留住一夏的清凉一样虔诚。”就这样,经过不断引导和唤醒,两节作文课下来,学生们的脸上露出的不再是往日的疲劳与痛苦,而是兴奋与快乐。由此可见,语文从某个方面来说是唤醒和点化。

二、丰富课堂内容,创造言语机会

潘新和教授说:“语文教学的关键是为学生创造言语表现规律的条件和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言语主体性的条件和环境。”为了给学生创造言语机会,我努力将语文课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师生互动的讲读课,有学生独享的阅读课,还有生生互动的读书交流课;作文课我会分成写作指导课、现场写作课、室外感知课、作文评改课、作品展示课;时常在课堂上来一分钟背诵比赛,一分钟默写比赛,看谁背得多,错别字写得少;偶尔来个唱歌节目,比比谁唱歌不看歌词,谁是记歌词大王。课堂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兴致就高了,也更愿意跟老师学习了。

三、通过展示和评价,培养说写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方面,我采用的是展示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如,写人物肖像这节课,我现场邀请一个学生上台当模特,然后大家一起探讨可以从哪些方面描写肖像,让学生用20分钟时间描写该同学的肖像,再将作品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推荐优秀作品进入佳作展示。被选上的作品由本人上台投影朗读,这样做不仅能够展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朗读水平,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胆量,使他们习惯于在众目睽睽之下言说。欣赏完优秀作品之后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二次修改。课后让学生将修改后的作品认真抄在作文本上交给老师批改,并用波浪线划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和自己认为很精彩的段落。

经过长期训练,你会发觉学生的作文越来越长,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生动。当有一天你发现学生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创作时,你会确信,关注言语生命才是提高学生说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4.

[2]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705,731-732 ,866.

(责任编辑 赵永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唤醒培养
在大英博物馆“唤醒”中国古画
激趣带生,共历生命成长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