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6-02-27赵越

黑河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误区兴趣

赵越

[摘要]在对课题《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学习品质养成策略及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家长对待幼儿学习数学过于急切,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上存在一些误区,最终导致幼儿小小年纪就厌恶学习数学,进而影响其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就此现象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误区;兴趣;策略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强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意愿。”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必要从专业的角度给家长以引导与建议,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生活中“悟”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蕴含着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关键是家长要做个有心人,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的兴趣点、关注点,透过生活中各个环节的表面现象与琐碎过程,带领幼儿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思想。例如:带幼儿去菜市场,观察白菜、萝卜、辣椒苹果、梨、桔子等果蔬,在教幼儿辨认的同时,告诉幼儿哪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渗透集合、分类的概念;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种蔬菜和水果,发展点数的能力;还可以拿一种蔬菜,比如黄瓜,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哪个大哪个小,了解测量、比较的方法;或者拿1斤的苹果与1斤的桔子比一比哪种个数多,了解重量、体积的概念;再深入一些就是渗透几等分的概念。再如: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需要幼儿一点一点去体会、感悟。家长可以与幼儿在家中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一面墙的长度,如用脚量(分别用爸爸的、妈妈的和宝宝的);可以用孩子的玩具来量,如不一样长短的小汽车;可以用筷子量、用图书量;也可用绳子、围巾等软的东西量;更可以幼儿寻找其他的测量工具测量等等。这些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都是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如此这样,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数学,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量,关注数、量的信息,体会数与量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等等,这种数感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陪伴中“做”数学

为了让幼儿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家长可以在与幼儿相处、游戏的过程中多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起拆装或自制数学玩具,使幼儿通过实践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家长和幼儿一起学做笔筒、糊火柴盒等。若做笔筒,需要一个圆形、一个长方形(认识图形),将长方形对边卷起(发现平面图形可以变成立体图形,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将圆形与长方形的圆口对接(圆形的周长与长方形卷起来的边要等长,了解周长的概念),笔筒做好了(认识圆柱体,找出身边其他圆柱体物体,从而形成稳定的概念,还可更深一步,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还可以做“抽奖转盘”、玩简单棋盘游戏,让幼儿去数数、认数字,学习等分、圆形扇形等知识。看似简单的玩玩做做,其中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三、相处中“用”数学

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反复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东西内化,成为自身的经验。所以“用”数学很重要,家长要提供具有意义的环境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例如,学习“点数与一一对应”,方法一:分发碗筷,数一数多少人吃饭,要准备多少碗筷,怎样取碗筷、怎样摆放更便捷、准确;方法二:整理衣物,清洗好的衣物按照家庭成员、内外衣顺序摆放进每个人对应的衣柜中;方法三:统计天气情况,一年有多少月,每月有多少周,一周有几天,每天都是怎样的天气,画图表示;方法四:去电影院看电影,总计有多少排,一排有多少坐位,自己坐在哪一排哪一座;方法五:辨认邻居,一栋楼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几家,自己住在哪个单元哪一层,认识的邻居住在哪个单元哪一层……通过反复地强化,幼儿一定会很好地理解点数与一一对应。总之,家长就是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环境与机会“用”数学,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四、游戏中“玩”数学

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游戏。为此家长要多提供低结构的玩具,鼓励幼儿多玩,在玩中自主探索、创新玩法,从而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通过串珠游戏,幼儿可能会从最开始的漫无目的地串珠,到逐步探索有规律的串珠,按颜色、大小、图案的不同间隔串成不同的“项链”,他们会串了拆、拆了串,玩得乐此不疲,不知不觉中发展了数学思维——分类、排列、组合,为今后学习数列奠定了基础。又如:玩纸卡游戏, 准备2套写有1-10数字的卡片,第一个拿出卡片的人说出让另一个人拿出的卡片要少几或者多几,从中可以学习加减法、比大小,比单纯地做数学题更加有趣,也更受幼儿喜欢。再如:幼儿很喜欢玩角色扮演游戏,家长可以在家中开辟个角落,积攒一些用过物品的包装盒,如牛奶盒、饼干袋、薯片筒、化妆品瓶等,标清价格,再做一些替代人民币(对于年龄小的幼儿,钱币的面值以一元为主,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钱币的面值种类可适当增加丰富),组成小超市。家长与幼儿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在买物品付钱的同时认识人民币及其计算方法。可见只要家长肯放手、肯参与,支持和鼓励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幼儿定会给家长以惊喜,家长也一定会为幼儿的点滴进步而欣慰。

五、劳动中“学”数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和动脑是相互促进的。在劳动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思考,能有效地发展认知能力,尤其是数学中一些较难的知识可以通过劳动来进行学习。例如: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事物,时间的流逝和持续让幼儿不能理解。但可通过劳动教幼儿学习时间,如家长带领幼儿进行农家田地劳动,知道春种、夏播、秋收、冬藏来感知四季的变化;通过打扫房间要在一上午或一下午的时间里完成,感知一白天可以分为上午、下午;清扫积雪用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感知具体的分钟、小时的时长。再如:幼儿可通过劳动学习等分问题。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难度高,探索性强,操作性大,是幼儿将来在小学学习乘除法的基础。在平日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的活动中,幼儿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家长可以让幼儿从分饼(目测分)到分彩带(对折剪断分)再到用方形或圆形纸分(对折)。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理解了“二等分”的原理、规律,自然就能迁移出如何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从而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还可在此基础上提高难度,布置栽树、栽花等任务,如:在十米的路边种树,每棵树间隔五米,可以种几棵树?每棵树间隔两米,可以种几棵树?每棵树间隔1米,可以种几棵树?让幼儿独自探索发现,进而总结出十米可以分成2个五米,但种的树应该是2+1=3棵。十米可以分成5个两米,但种的树应该是5+1=6棵。十米可以分成10个一米,但种的树应该是10+1=11棵。进而总结出其中的规律:n(份)+1棵。 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家长通过基本的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促进双手和大脑的协调发展。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和永恒动力。让幼儿喜欢学数学、爱上数学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只要家长不断尝试,大胆探索,避免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会日益浓厚。

参考文献:

[1]杨德华.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黑龙江教育,2005,(06).

[2]高向斌.例谈数学游戏的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3,(02).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误区兴趣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