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中的绿道建设问题研究

2016-02-26

学习与探索 2016年8期
关键词:绿道市民建设

宁 红 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绿色发展中的绿道建设问题研究

宁红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绿道(Greenway)已逐渐成为城市生活消遣不可缺少的一个场所。努力把城市绿道建成安全之道、清洁之道、健康之道、休闲之道、形象大道,既可保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又可让广大市民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的成果,提升城市幸福感和归属感。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规划城市空间绿地、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具有景观设计学、生态学、社会学、建筑学的概念,且兼具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彰显城市的魅力,改善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 主要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一、城市绿道建设情况:以深圳为例

全国城市绿道建设情况总体虽有差别,但各地城市绿道所面临的问题基本相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1年4月颁布《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为珠三角绿道网络建成完整、高效、复合的系统网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珠三角绿道的建设促使成都、武汉、福建、河北、山东、浙江等省市纷纷开始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在实践方面,北京等城市开展“健康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地处亚热带地区的广东走在了全国绿道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前列[1]。在此,以深圳为例进行分析。

深圳至2015年已经建成总长度约2 400公里的绿道,其中省立绿道346公里,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2 100公里。市民骑行5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45分钟可达省立绿道。绿道密度超过1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了结构相对合理、功能初步完善、衔接相对有序的绿道体系,规划顺应城市地形、地貌,强化城市山—海—城市特色体验,发挥绿道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居民生活、鼓励低碳出行三大复合功能。深圳市域的省立绿道有两条,分别为2号省立绿道(含大运支线)和5号省立绿道。2号省立绿道由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进入罗田森林公园,由西向东延伸至龙岗区坝光,与惠州绿道相接,全长200多公里;大运支线南起仙湖植物园,北至大运公园,全长30多公里;5号省立绿道由东莞大屏障森林公园进入深圳光明森林公园,由北向南延伸至银湖森林公园与2号省立绿道对接,全长约70公里。深圳绿道建设分了几个阶段实施,部分路段由20世纪80年代路段改造而成,原有基础相对薄弱,近年再次建设后的维护投入相对不足。

二、城市绿道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安全方面。绿道供市民休闲享用,安全性要得到保证,但目前不少绿道区域没有手机信号,没有安全防护设施,没有便民应急救援设备,部分道路未经有效的硬底化处理,路面不平,容易出现犯罪或行人及骑友摔伤等危险,且出现危险后,很多地方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求助。

2.卫生方面。绿道所经之处,有不少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但由于周边没有厕所、垃圾桶等设施,导致部分市民经常就地进行大小便或遗弃垃圾和食物,破坏了环境,影响了人文风气。更为严重的是,城市附近水库一带开设不少饭店,但由于周边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成本较高,很多饭店采用了直接排放的方式,严重污染了水源。

3.便利方面。市民在享受绿道时,也会有很多日常性的需要,包括手机充电、上网联系、单车维修、饮水服务等。目前,部分精品绿道虽有一些驿站,但仍不够,而且驿站间的距离有的过长,市民到下一站距离太远,十分不便。

4.休闲方面。市民享受绿道时,很多都花大半天或一整天,但在绿道系统内可以进行休闲娱乐的场所不够,导致市民进入郊外绿道后,除了向前走就别无选择,健身、野炊、野营等场所和设施十分不足。

三、完善城市绿道建设的对策建议

中国在“十三五”时期要建成小康社会,快速追赶中等发达国家社会生活水平,必须要建设好各大城市绿道系统,提供更好的绿道服务,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基于此,建议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1.明确建设方向。绿道分布地域虽广、功能虽多,但建设始终要坚持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最大化市民整体出行所享受的满足感,兼顾适度的超前设计和布局,所以建议中国城市绿道向以下方向建设和发展。

一是建设安全之道。建议对绿道所经区域进行手机信号覆盖情况摸底,增加手机信号覆盖强度和覆盖区域,一定距离间设置城市无线Wifi接入点,尽可能设置有线求助设备;对观景平台等人流集中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安全。让人只要走到绿道,必能与外界联系,通向安全,得到营救。

二是建设清洁之道。建议确定一个安装卫生间等卫生设施的最长距离,增加绿道周边卫生设施,包括供水、排水及污水收集和基本处理设施;工商行政、卫生、防疫等主管部门进行一次绿道周边“黑饭店”清理工作,不留监管空白,防止各类餐饮等行业对周边环境产生破坏;学习香港流浮山一带的清洁卫生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郊外卫生设施水平。让人只要走到绿道,必能感到清洁干净,卫生文明。

三是建设健康之道。在绿道沿线人流多、聚集频率较大的地方,选择设置一些便民健身设施,或有针对性地建设一些适合户外锻炼的设施,强化锻炼;建议绿道连接攀岩、游泳、球场、海滩等健身场所,以便市民更快地进入健身状态。让人只要走到绿道,必能呼吸自然,增强体魄,心情愉快。

四是建设休闲之道。建议对绿道所经区域增设便民驿站,增加市民休闲的娱乐内容,同时可以将沿路的休闲娱乐场所连接起来,包括足浴、理疗、背包住宿场所、快捷酒店,让市民通过绿道,实现多种复合的享受体验;建议学习吸收新加坡东海岸公园一带和乌敏岛(Pulau Ubin)烧烤、野营设施建设,建造出一些可供开放使用的露营、野炊和简单洗浴设施,满足市民半天以上的大自然休闲需要。让人只要走到绿道,必能得到休闲,身心放松,在天黑前可到达庇护营地或住所,营造出城市花园相对温馨的感觉。

五是建设形象大道。绿道的覆盖区域已相当广泛,绿道是城市与市民交流最好的一个平台和场所,建议在绿道沿线对所在城市的人文和社会建设进行宣传和推广,使市民了解城市、了解中国、支持社会建设,提升城市归属感;建议对城市绿道进行有效推广,通过推广绿道从而宣传地方文化、特产、美食,同时反过来更好地促进城市绿道建设;认真总结深圳、广州等地徒步活动的成功经验,逐步有序增加类似的大型活动。让人只要走到绿道,必能了解当地文化,包容城市,支持社会。

2.落实责任部门。很多城市在城市管理局下设绿道网建设管理办公室,但与绿道管理相关的工作内容很多,而且涉及省、市、区、街道等几级主管部门,需要明确城管局牵头抓总的位置,增强城管局协调、督察、规划和监督的职能和责任,减少因部门沟通而产生的行政效率低下问题。建议以各地城市执法局牵头,对上与省绿道办保持紧密联系,做好有关规划与研究,对下调动各区、街道绿道和环保部门资源,分级管理、统筹结合、共同提高。消防、森林、水利、交通、环保、工商等相关单位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助机制,实现绿道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加强户外救援能力建设。

3.做好资金规划。城市绿道很多都需要升级改造,建议做好绿道逐年更新提升的资金规划[2],要平衡新建和维护、改造和升级等多方面的工作,平衡好城市各区、城区和郊外绿道建设,明确思路、突出重点、长远谋划、逐一落实。

4.创新运营机制。绿道体系随着社会发展将会不断增大,且市民的重视程度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要创新设计并落实好有效的运营机制,才能更好地良性运行。建议将绿道固定设施分不同规模投资和管理,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留出空间允许适度经营,设计汇集简单医疗求助、休息、补给、信息、餐饮、住宿等功能的场所,考虑对投资规模较大的选点使用PPP模式,运用商业资源完成部分公共职能,调动市场力量参与绿道开发、建设、维护与推广;建议发挥和调动社会力量,将城市各区进行分区,成立“绿道义务工作队”“绿道骑行者联盟”等民间组织,开通绿道微信通道,鼓励互助式的绿道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发挥“用者管,用者帮”的长效机制。

四、结 语

加快绿道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是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深圳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城市在进行绿道规划与建设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协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尤其是中国北方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寒地气候地区的城市要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及地形地貌,充分考虑市民因寒冷气候因素导致的生活习惯与出行方式差异,全面保护好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重点生态林区,保护好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湿地,有效整合生态版块和生态廊道,完善生态网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创新性开展绿道建设工作,努力实现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的城市生态蓝图。

[1]王招林,何昉. 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J].城市规划, 2012, 36(10):34-39.

[2]周来琦,盛鸣.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解析[J].风景园林,2010,(5):42-47.

[责任编辑:房宏琳,曾博]

2016-06-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64);深圳市软科学项目(RKX2014053009053159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创新项目(601422S06006)

宁红玉(1978—),女,讲师,管理学博士,从事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绿道市民建设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