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教体系下农业类高职生专业适应性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6-02-23奚旺李文逸薛万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

奚旺 李文逸 薛万娜

摘要:伴随着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步伐,农业类高职生的培养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农业类高职生的专业适应性对其职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加强农业类高职生的专业适应性教育,将对未来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农业类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在专业教育、专业设置、学生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现代职教;农业高职生;专业适应性;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239-02

一、当前现代职教体系下农业类高职生的现状分析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系列任务措施。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要求“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央强调要加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未来几年,“三农”面临着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产业化升级等重大问题,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技术技能人才缺口,职业农民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因此,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农牧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农业类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高考中没有考上本科院校,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而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往往带有一定的盲从心理,结果直接导致其职业发展也受到消极影响,尤其是在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日益得到政府部门重视和关注的背景下,就业不对口的现象比较严重,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跳槽率过高等现象也比较突出。因此,本项目组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农业类高职生专业适应性对职业发展的影响这一热点问题,为解决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适应性等实际问题提供科学有价值的数据和分析:一是注重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适应性与其职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二是在数据分析等方面不仅以本校调研为主,还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网络对全国11个省市的农业类高职生开展调研,为最终数据的客观、科学提供保障,进而能够根据科学的数据分析,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为今后农业类高职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引领下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农业类高职生专业适应性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数据分析

本项目组通过对全国11个省份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和调查,调研和调查的重点是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专业的学习状态、专业的适应性等方面开展,同时对学生在今后职业规划和发展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调查,课题组于2014年12月—2015年3月间,通过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向本省农业类三年制高职大一多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同时,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对全国11个省市的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网络调查。发放问卷400份,项目组有效调查问卷合计399份,回收率99%,达到了科学调查问卷的回收标准。经过汇总分析,得出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专业适应状况,以及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有关数据。

1.数据来源及地域分析。一是从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399名有效网络受访者来看,348人通过移动平台接收本项目组调查,占总有效受访人数的87.2%;而通过计算机平台接收本项目调查的人数仅为51人,占总有效受访人数的12.8%。可见,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现代通讯技术的使用率同样非常高。二是从受访者的地域分布来看,江苏的受访者最多,占总有效受访人数的69%,受访地域总数为11个省市。可见,本次调研的覆盖面积相当广泛,且调研对象非常具体,调研数据非常具有代表性。

2.基本数据及个别交叉比对案例分析。调研数据显示:68.9%的学生不想改专业;37.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总体看来,绝大多数农业类高职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是满意的,他们喜欢自己的专业,并希望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技能,以后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作,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创业。在有效问卷中,高达94.2%的学生认为,如果学校开展合理的专业教育,专业完全是可以适应的。由此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农业类高职生对专业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他们对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有信心,也认为这是他们今后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一方面,有61.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在大学生专业引导方面,合理的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高达89.7的学生相信,“实践活动”是他们获得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61.4%的学生认为,学校在专业课程安排方面,应该以实践技能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6.7%的学生对学院所实行的双证书制度表示认同。在专业实践形式方面,77.2%的学生认为,到公司、企业等一线实践,是较为有效的专业实践活动形式;55.9%的学生希望在获得技能证书过程中,学院能提前开展技能证书实用性方面的专业指导;48.6%的学生认为,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教师讲授方法陈旧,没有学习兴趣”;56.7%的学生认为,要使他们更好的适应专业,学院在教育教学工程中,应该增加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更加了解和熟悉企业一线的最新动态和岗位信息;99%的学生认为,如果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将会直接影响今后对职业的选择。但是,在问到专业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是否重要时,有62.4%的受访者回答十分重要,回答不重要的比例为3%。在大学生素质与专业方面,67.9%的学生认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要比“强烈的挑战精神”、“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在专业与自主创业与从事行业问题上,62.9%的学生认为,三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也就是说专业的扎实与否,将对自主创业产生较大的影响;47.6%的学生认为,如果本人对所学专业适应的非常好,这将意味着今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跳槽率会很低;67.7%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应该多从学生的职业发展出发,合理开设专业。另一方面,我们也依托学院的各专业学生社团,开展本课题的专业调研。经过调研,形成了188份交叉比对数据。例如,在将问题1“你对农业高职院校的看法”与问题2“在选择专业前,你会做哪些准备?”进行交叉比对后发现:在39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210人认为,对所学专业喜欢,并认为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这其中有71.9%的学生认为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仍然有146人正在适应专业过程中,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专业的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对学生的专业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将决定了学生对专业适应的好坏。

三、对农业类高职院校在今后的学生专业适应性与职业发展的建议

1.农业类高职院校应适当开展专业适应性教育活动,并尽可能的将学生带到所学专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增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对岗位的认知、对职业的认知,真正做到校企深度融合。

2.在专业设置方面,要以学生为核心。当前,随着“互联网+”等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学生和学生家长对专业的选择越来越理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专业过程中,不能盲目,而要真正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紧扣相关产业,紧紧围绕学生这个核心,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3.努力打造专业精品。专业是一个学校的品牌和核心,是一个学校在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精品的专业,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技能,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说到底,也就是要更加注重实践,不光是在学校期间的实践,更要注重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环节,并做好跟踪调查和动态反馈,为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4.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鼓励学生结合专业进行自主创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其在校期间的专业适应紧密相关,并会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催生其自主创业的萌芽,因此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积极开设相关课程,积极为学生提供相关平台,鼓励学生以专业为核心,紧密结合专业,尝试自主创业,为今后的职业发展积累知识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Z].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

[3]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4]1号)[Z].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
如何上好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第一堂课?
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和职业发展策略的分析
高校关工委推进青年教师成长探讨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