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罪恶之城》系列电影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2016-02-23花拉李梅

电影文学 2016年3期

花拉 李梅

[摘要]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执导的美国电影《罪恶之城》根据漫画大师弗兰克·米勒的作品改编,影片不仅忠实于原著的内容,甚至在表现形式也贴近漫画风格。在《罪恶之城》系列电影中,正义与邪恶的界限是模糊的,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标准难以判断这里的人格优劣。影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十分成功,其中男性形象尤其值得研究。文章从片中男性形象的分类、塑造男性的漫画式手法、男性形象构建的依据三方面,分析《罪恶之城》系列电影中的男性形象。

[关键词]《罪恶之城》;系列电影;男性形象

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执导的美国电影《罪恶之城》根据漫画大师弗兰克·米勒的漫画改编,影片不仅忠实于原著的内容,甚至在表现形式也贴近漫画风格。电影无论从拍摄手法,人物设定还是色彩构图等方面,都带有强烈的漫画风格,与主流的大众电影显示出巨大的差别。[1]罗德里格兹将《罪恶之城》拍成了系列电影,并且在其中融入了其个人的艺术品性,完美地实现了漫画到电影的转化。在这一系列中,每一部都采用同一种叙事框架,电影由几个不同的故事片段组成,不同的故事片段并没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却有贯穿始终的人物。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被称为“罪恶之城”的城市中,这座城市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暴力和恐怖事件,政府、警察和邪恶势力联合起来共同获取利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整个城市被幕后黑手洛克家族操纵着。在《罪恶之城》系列电影中,正义与邪恶的界限是模糊、混淆的,没有完全的正义之士,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标准难以判断这里的人格优劣。影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十分成功,尤其是男性形象,身上散发着一种黑暗的魅力,其塑造手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在对《罪恶之城》系列电影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类基础上,分析男性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以及形象构建的依据,以此探究影片的艺术魅力。

一、影片中男性形象的分类

《罪恶之城》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饱满、个性鲜明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成为影片的亮点所在。众多的男性形象可以划分为两个阵营:一方是偏于正义的英雄阵营;而另一方则是隐藏在城市中的黑暗力量,这座城市罪恶的缔造者。两个阵营中的人水火不容,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矛盾冲突,而这些冲突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带给观众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

充满英雄主义及正义感的英雄形象是好莱坞电影中的常客,[2]《罪恶之城》当然也不缺少这样的男性形象。他们是罪恶之城中正义力量的代表,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维护着这座城市的稳定与繁荣。但是充满正义感的男性在这座城市中只是极少数人,他们的力量与邪恶一方相比太过弱小,难以扭转黑白颠倒的大局。老警探哈迪根就是这样一个正直、善良的英雄形象,严格意义上讲,他是影片中唯一的正义力量。哈迪根的形象贯穿系列电影始终,是影片叙事的重要线索。在第一部中,哈迪根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警员,在退休前夕,他仍然坚守工作岗位,为营救一名被变态杀手绑架的小女孩只身犯险。小女孩被成功救出,而变态杀手则被哈迪根打成重伤。但变态杀手是参议员的儿子,哈迪根也因此得罪了城市中最高的利益群体,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哈迪根为对抗城市的邪恶力量牺牲了自己,但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这一点也成就了他的英雄形象。在塑造哈迪根的形象时,罗德里格兹有意将其与同一群体中的人进行对比,以此来突出其硬汉形象。哈迪根的正义感、责任感与他的胆小怕事、畏畏缩缩的搭档形成鲜明对比。以哈迪根为代表的正义力量是这座城市的良心所在,它代表这座城市所仅有的最后一点人性之光。

电影中也塑造众多的反面形象,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腐败的政客。影片借对政客丑陋一面的揭露,完成了其对政治的讽喻。政客是罪恶之城的掌权者,他们身为高级政府官员,理应为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做出贡献,但他们却一手造就了城市的黑暗,埋葬了这座城市的良知。片中活跃在罪恶之城中政治层面的男性,以参议员洛克、红衣主教(洛克的哥哥)为代表,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疯狂地掠夺城市中的财富是其生活的目标。洛克纵容儿子在城市里肆意强奸、杀害幼小的女孩;洛克的哥哥是这座城市宗教力量的代表,他玩弄女人,因害怕事情暴露,派杀手杀害妓女。罪恶之城不仅上层腐败,下层机构中的警察也很少有人具有正义感。警察与老城中的妓女签订利益协议,警察可以从妓女的收入中获取一定的分成。这样的勾当在这座城市里并不稀奇,法律、秩序、理性在这里已经崩塌。同时,在这样的黑暗的、糜烂中滋生出一批可怕的变态狂人,他们是腐败政府的附庸者,或者说附属品,以小洛克和凯文为代表。小洛克有变态的癖好,以奸淫幼女为乐;凯文则完全沦为杀人机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变态杀人狂魔,以吃人肉为嗜好,完全听命于红衣主教。这两种人群的存在共同造就了这座城市的黑暗,他们是罪恶之城的缔造者。

二、影片塑造男性的漫画式手法

《罪恶之城》系列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漫画式的夸张、变形手段。在电影中,夸张的人物造型和鲜明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同时,漫画式手法也带给观众一种陌生化效果,从而使观众获得超越生活的审美感受。

影片中的男性形象在塑造过程中充分借鉴和使用了漫画式的夸张和变形手法,使每个男性都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例如,哈迪根的额头上有一个类似于变形的十字的疤痕,这个疤痕高高的突起,并且是发光的,这成为哈迪根的标志。罪恶之城中的男性,除了属于正义一方和被划分到邪恶阵营中的人物外,事实上还存在一大批亦正亦邪的人物。这些人的行为很难用单一的标准进行划分,他们是这座城市中的勇士,以马福、德怀特等人为代表。所谓“勇士”,是指有力量和胆量的特殊群体,在电影中他们常常被塑造成身形彪悍、爆发力惊人的形象,如《第一滴血》中兰博,《终结者》中的机器人终结者等。在《罪恶之城》中,勇士形象的塑造使用了漫画式的艺术手段,这些人物身上充分保留了漫画式色彩,他们身上的某一个特征被加以放大和突出,以至于只要一提起这个人,首先联想到的是他的某个特征。例如,贯穿系列电影的马福是一个典型的漫画式人物。他黝黑的脸庞棱角分明,带给人十分刚毅的观感。其脸上布满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皱纹,给人沟壑纵横的感觉,并且上面经常带有各种各样的伤痕,贴满了白色的创可贴。与其强壮的身体搭调的是一件黑色的风衣,看起来颇有些冷酷,非常符合漫画中对勇士形象的刻画。

电影中对勇士的性格塑造也采用了漫画式的手法,抓住了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漫画式的艺术手法强调人物的性格极端化,他们的情绪一旦爆发,更是淋漓尽致、毫无保留的。在片中,勇士的身上充满了暴力的细胞,冲动易怒,所有行为完全依据自己的感性判断,为了朋友,甚至是只有一面之缘、并不谙熟的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马福不惜一切代价为妓女哥蒂复仇,仅仅因为二人共度过一夜,哥蒂使他感觉到了短暂的幸福和温暖。马福帮助南希复仇,情况亦是如此。而德怀特为了保护妓女雪莉误杀了腐败的警察,导致警察与妓女的冲突。在他们身上正义与邪恶的身份属性比较模糊,亦正亦邪,但却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是守卫这座城市中的勇士。在他们的身上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即同样的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同中也有异,正是漫画式的手法使这些不同之处得以发挥,使人物性格中的残酷和疯狂的一面暴露无遗,因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更深入人心。

《罪恶之城》中亦正亦邪的男性形象,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人物道德意义上约束的藩篱。虽然马福这些人生活在现代社会一定是被社会所不容,但在那个充满罪恶、黑白同流合污的老城,以马福为代表的勇士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感性,却成为老城中弥足珍贵的人性之光。观众对这类人产生的认同感,正得益于影片塑造人物时的漫画式手法。

三、《罪恶之城》中男性形象构建的依据

《罪恶之城》中男性形象的构建方式较为独特,与主流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警匪片、科幻片中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不同,《罪恶之城》中男性形象是在暴力美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暴力美学是罗德里格兹电影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这在《杀出个黎明》《夺命高校》以及后来的《弯刀》等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暴力美学是一种兴起于西方的电影美学思想,后在日本和香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暴力美学就是将暴力的动作场面仪式化,北野武、吴宇森都是暴力美学的推崇者。[4]在《罪恶之城》系列电影中,罗德里格兹充分展现了自己对暴力美学的理解。从武打场面的安排、具体的武器的设置到男女主人公服装的搭配都明显受到暴力美学的影响。影片中有很多激烈的打斗场面,既暴力又血腥,极容易使观众产生厌烦的感觉。但是在暴力美学思想的指导下,这些场面都被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最后呈现出来的画面颇具诗意,达到了一种形式主义美学的程度,在最大限度上刺激着观众的耳目,实施暴力的男性也因此给观众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他们身上的硬汉精神以及英雄主义被淋淋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实施暴力时,人物所选择的武器除了枪支以外,拳头、棍棒、道具等应有尽有。例如,哈迪根赤手空拳打死了黄色的怪物小洛克,终结了这一段历时了8年的恩怨。哈迪根的拳头一次又一次重重地打在小洛克的头上,黄色的液体喷薄而出,小洛克的脑袋在哈迪根的铁拳之下很快就变成一滩烂肉。南希扶着哈迪根在漫天飘舞的雪花中离开了小木屋,他们身后只留下一滩黄色的液体,至此第一个故事已经基本完结。导演并没有选择让哈迪根开枪杀死洛克,而是选择最原始的方式借此让哈迪根发泄出内心的愤怒,这个过程虽然是漫长的,但发泄的过程就是对罪恶之城中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以及形同虚设的法律、政治职能的鞭挞过程,每一拳都如此沉重而有力。

罗德里格兹在塑造男性形象时,还设置了歌女、舞女等女性形象,男女形象相互依存、相互对比,进一步彰显了男性形象的刚毅与坚强,使男性形象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影片中,勇士们向黑暗势力发起斗争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美丽的女士而战。哈迪根在退休之前为解救小女孩南希与洛克家族发生冲突,在监狱中拒不认罪,后因害怕南希再一次受到威胁而认罪,出狱之后为了永远解除南希的危险杀了小洛克。如果说哈迪根第一次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责维持正义而战,那么出狱之后的行为则完全是因为个人的感情因素使然;马福为了一面之缘的妓女杀死凯文以及德怀特为了侍女雪莉杀死警察都是完全出于情感因素,而不是自身与邪恶势力发生矛盾冲突。事实上,《罪恶之城》系列电影创作之初衷,并非为了塑造个人英雄主义的“超人形象”。在罪恶之城里生活的人们没有什么公认的道德准则,善与恶的概念完全是二元对立的,而判断的标准仅仅是“爱”,如此简单明了。罪恶之城中的男性是天生的守护神,当美丽的事物受到伤害时,他们就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她们免受伤害,也就不可避免地使自己陷入矛盾、冲突之中。

《罪恶之城》代表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其既保持了漫画的原汁原味,同时电影艺术的特长也充分凸现出来。除了凌厉的画风,男性形象的构建可谓是影片的最大亮点。在罗德里格兹一贯的暴力美学的指导思想下,男性形象以暴力展现出其阳刚、正义的一面。罗德里格兹塑造人物的形式语言,对我国电影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MOOCs视域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课题“信息技术视域下英语网络自主课时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EIJYB2015-086);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项目“内蒙古高校民族预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及研究”(项目编号:FF090602)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如画.《罪恶之城》——“漫画”了的电影语言[J].电影文学,2008(23).

[2] 吕远.“英雄的历程”——好莱坞主流故事模型分析[J].当代电影,2010(10).

[3] 童煜华.90年代以后墨西哥电影研究[J].当代电影,2006(02).

[4] 张蜀津.论“暴力美学”的本质与美学意味[J].当代电影,2010(10).

[作者简介] 花拉(1980—),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李梅(1964—),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法及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