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中科学的救赎与灾难

2016-02-23王晶晶

电影文学 2016年3期

[摘要]《鲁宾逊漂流记》几乎是被改编次数最多的文学作品,由美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2014)是一部全新的星际探险经典。如果把《鲁宾逊漂流记》与《星际穿越》放置于“科学与人类”的语境下去分析,它们之间就有了共同点,即《星际穿越》中的宇航员库珀与艾米莉亚·布兰德和漂泊于大西洋中的船员鲁宾逊一样,都是人类生活里的放逐者,两者的主要区别只在于他们身后的时代差异,以及与当时的科学技术手段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鲁宾逊漂流记》;《星际穿越》;时代反差;典型意义;科学与人类

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1719)是文学史上第一本用日记形式写成的英文小说,其创作原型是18世纪初被船长流放在大西洋中的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水手,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鲁宾逊”这个孤岛历险者描述成了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基于鲁宾逊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和传奇性质,这部现实感极强的小说分别于1922年、1946年、1954年、2003年、2009年被墨西哥、法国、苏联、英国、美国导演们搬上银幕,几乎是被改编次数最多的文学作品。由美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2014)是一部全新的星际探险经典,影片展示的是未来的高科技条件下的地球,环境严重恶化,粮食绝收,水源枯竭,空气污浊,人类的生存将无以为继。因此,科学家们产生了大胆设想,他们要利用一个神秘的“时空裂口”,穿越外太空寻找太阳系里仅有的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在名叫“Endurance”的飞船上,宇航员库珀与艾米莉亚·布兰德勇敢地踏上征程,去面对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本片以精美的电影语言斩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被提名4次,成为2014年度最受观众瞩目的影片之一。这两部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影片,如果放置于“科学与人类”的语境下去分析,它们之间就有了共同点,《星际穿越》中的宇航员库珀与艾米莉亚·布兰德和漂泊于大西洋中的船员鲁宾逊一样,都是人类生活里的放逐者,都是怀揣生存梦想苦苦挣扎的个人英雄,而他们的主要区别只在于其身后的时代差异,以及与不同时代的工业技术联系在一起的人类不同的精神诉求。

一、《鲁宾逊漂流记》的时代特征

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的出版时间为1719年。18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已经于1688年推翻了英国封建专制,建立了以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在这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之下,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英国资产阶级异常活跃:他们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积累大量财富,将英国的财富资源扩张至大西洋、太平洋彼岸;他们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他们加速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的实践化,使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实现了更大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新的科学生产力,也为未来的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于是,18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充满着一种拼搏向上的氛围,各种身份的人士,特别是小资产者都想要在这个时代抓住机遇大干一番,实现个人的梦想与价值。这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而且这种积极的进取意识正在被社会广泛认可,成为新型的时代风尚。鲁宾逊就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代表,所以《鲁宾逊漂流记》一出版便很快风靡整个英国,特别是在水手、士兵、小商贩、小工匠及其他小资产者中广为传阅。

改编成电影的《鲁宾逊漂流记》(1954年版)依从了原著的现实主义精神,电影一开头的那段鲁宾逊的内心独白——“作为一个富裕家庭的第三个儿子,我满脑子都是离开英格兰去世界冒险”,就是当时所有英国资产阶级青年一代的想法,也是那个时代的主流话语。影片中的鲁宾逊用一把老式的圆规在地图上随手画了个圈,惊涛骇浪声中,鲁宾逊的创业梦就此破灭,船只颠覆,船员死亡,幸存的鲁宾逊漂落荒岛,忍受着食物和饮水的匮乏。这就是现实对于资产阶级创业者的打击,鲁宾逊必须面对这种严峻局面,重新树立起生存信念,迅速建立自己的荒岛生涯。

于是,一个人、一只猫、一只狗,构成了鲁宾逊的荒岛社会。让人深思的是,虽然在地域上鲁宾逊与英国社会远隔重洋,但在精神与物质方面,鲁宾逊仍然享用着英国工业技术的产品,这正是导演(也是小说的原作者)要把科学技术的重要力量带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的理念。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英国资产阶级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主力就是英国的手工业者。正在酝酿的英国工业革命使机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创造了巨大生产力,英国即将成为“世界工厂”,这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所以,鲁宾逊虽然独处荒岛,但导演利用一艘漂泊搁浅的破船,让他得到许多现代工业用品,用以支撑他未来的孤岛生涯。他可以用望远镜观察海上,用枪支火药狩猎,用一整套铁制工具修葺洞穴,用他掌握的知识去种植、酿造、养殖、制造,表现出资产阶级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意念,这正是《鲁宾逊漂流记》赋予人物的精神风骨,也是18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扩张理念和进取精神在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折射。

二、《星际穿越》的时代特征

《星际穿越》将时间定位于未来的地球,描述的是人类下一步的自我拯救行动。在未来的地球上,自然与科学之间的巨大摩擦与冲撞成了地球人类生存下去的阻力,人类将面临诸如粮食、空气质量等生存困境。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数十年后的地球上会有什么高端的科学技术,但从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理论的多元化来看,虫洞、黑洞、平行维度、五维空间等诸多高端的科学理念有可能被进一步突破,物理学上时间流逝的不均衡性也会进一步被人类掌握,人类有可能摆脱地球的束缚到天际之中去探索可能属于人类或生命种群持续繁衍的另一个星球。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和日益仄逼的生存空间,科学家们多元化的设想与无孔不入的技术控制,还有人类对科学的狂热与高调的科学氛围,形成了《星际穿越》恢宏无比的时代特征。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强大而精密的叙事追求本身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具体产物,《星际穿越》一如既往地秉承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科幻与现实相结合的风格,试图在宇宙和人类心灵之间构建出一种相生相克的生物学原理。为此,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把物理学上的相对论、时间旅行、虫洞、五维时空等抽象概念用科普的方法带给观众的同时,影片中制造的巨大而灿烂的外太空、铁灰色的外星球、奇异的空间站、时光穿越的宿命感,有效地表达了未来地球上壮丽的科学宏图。但是,在这种突飞猛进之中,科学这把锋利的双刃剑也显而易见地伤害到人类自身,把人类逼进灰暗的阴霾、沉重的饥饿、无数的疾病之中。于是,在科学技术这个视域之下,《星际穿越》中的宇航员库珀与艾米莉亚·布兰德实际上已成了漂泊于外太空的鲁宾逊。他们虽然操纵着最高配置的科学仪器,但他们的生存状况其实和鲁宾逊一样,同样是与现实生活脱节,走上了一条孤独的不归路。而且在无法克服的时间差里,库珀与艾米莉亚·布兰德发现飞船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也就是说,他们不但再也无法与自己的亲人重逢,也无法救出地球上现存的人类,于是这种救赎行为实际上只剩下理论上的意义,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三、两部影片时代特征的反差与典型意义

诚如前文所言,如果把鲁宾逊与库珀、艾米莉亚·布兰德放置于“科学与人类”的语境之下,这些来自于不同时代、代表着不同科技能量的两类人物就有了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漂泊者,都具有折射时代精神的典型意义。只是鲁宾逊生活在科学技术蒸蒸日上,科技作为生产力正在大幅度造福于人类生活的时期;而库珀、艾米莉亚·布兰德则生活在科学已显示出它对自然的巨大杀伤,并对人类造成强大威胁的时代。正因为“科学”内质所发生的转变,《鲁宾逊漂流记》和《星际穿越》才产生了比较学上的意义。

鲁宾逊生活的时代正是大航海贸易时代,宽阔的海洋拓展了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视野,也让人产生更大的梦想。对财富的渴求不仅仅是英国公民个人的事情,也是英国政权的需要。当时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国家急欲增加国家的金银储备,急切地卷入到东方淘金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使英国处于极其不利的经济地位,因此,政府鼓励和资助一些航海家去探寻远东航路的政策,更加激励了全社会的冒险创业精神。这种社会环境刺激了公众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也产生了以个人经济的成败作为标准的价值观。而英国日新月异的造船业给这些跃跃欲试的小资本家和冒险者提供了技术力量,让勇敢的资产阶级在科学的支持下可以走得更远。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冒险者、需要科学技术来解放生产力的时代,鲁宾逊的出现正好迎合了精神的时代。他敢于抛弃被父亲称为“最安逸的阶层”的中产者生活,能够使用先进的航海技术和航海知识在海上闯荡,本身就说明科学技术正在为人类树立新的生活目标,鲁宾逊的行为代表着一股强有力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所以,鲁宾逊的典型意义就是“冒险、励志、进取”,还有英国资产阶级巨大的生存能量,被这种精神气质掌控着的科学技术,自然就成了造福于人类的驱动力。

出现在《星际穿越》中的科学技术已入末路,经过了数百年(从英国的工业革命算起)的大工业时代之后,地球环境早已被科学技术彻底改观。《星际穿越》开头的一段话清楚地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于科学的态度:“那时候好多人都是农民,但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农民。”当时的学校也以培养熟练的农民为目标,像库珀这样熟练的宇航员都回乡种地,本身就说明人们已经抛弃了对科学的崇拜与信任,正在为每天的食物而忙碌。因此,库珀不再是正面的英雄形象,也不是公众学习和追捧的人物,而是一个被老科学家布兰德以欺骗的手段,诱惑他走上不归路的可怜的漂泊者。库珀的“放逐”不但得不到公众的认可,甚至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库珀登上飞船遨游于太空期间,女儿一直拒绝和他对话,影片里库珀困在五维空间里,无法与女儿沟通的情景,正说明父女二人心灵上的隔绝。因此,库珀是在一种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状态下漂泊于外太空中,他前无希望,后无归程,身受欺骗,心怀悲痛(因为女儿的固执和孙子的死亡),尽管手中掌握着高科技飞船和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如速冻生命、万能机器人、太空站等),但他连自己和亲人的命运都无法掌控,所以他的漂泊只能是一场悲剧。最让人深思的是,当库珀撞入木星、与临终的女儿见上最后一面时,女儿也说出了“你走吧,我有我的生活”,再次将他从亲情里驱赶出去,所以他不得不再次开启太空船,去漫无边际的外太空寻找同样孤独的艾米莉亚·布兰德,这种结局,也如同影片里公开表现出的排斥科学的话题一样,排斥了库珀和艾米莉亚·布兰德两位科学人物,使他们成为永久的漂泊者。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两部影片虽然相隔半个多世纪,但在“科学与人类”的命题下却发生了关联:《鲁宾逊漂流记》讲述了科学对人类的拯救,《星际穿越》讲述了科学带给人类的灾难。即使是同样的漂泊、同样的孤独、同样的艰辛、同样的危险,《鲁宾逊漂流记》最终是以科学技术拯救的方式(被另一艘海上贸易船救起)完成了自己的生存考验,而《星际穿越》却在人类(包括自己的亲属)的排斥之中,无法在地球上(包括地球空间站)找到自己的位置。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就是人类对于科学技术态度的改变,时代不同了,语境也不同了,当人类已认识到科学不但能造福人类,亦可毁灭人类的时候,这种与鲁宾逊时代完全不同的时代反差就会加大,直到产生完全相反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苏]塔塔里诺娃.英国史纲[M].何清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2] [英]丹尼尔·笛福.鲁宾逊漂流记[M].林惠珠,译.北京:大众出版社,1977.

[3] [英]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 王晶晶(1980—),女,辽宁阜新人,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