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策略探析

2016-02-21

高校后勤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求助者当事人危机

陈 丽

90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策略探析

陈 丽

社会急速发展使得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严峻挑战,心理压力与心理危机问题日益呈显出来。借由心理危机学理的概述,阐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并从体系构建、队伍建设和模式实施等方面提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以此推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90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学理概述

“危机是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对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从而导致个体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1]

(一)基本危机理论

基本危机理论最初是由林德曼(Lindemann)为了诠释因至亲逝去所导致的悲伤性危机而提出的。他指出,这种短暂而正常的哀伤行为是可以透由短期危机干预技术进行疗愈。卡普兰后将其结构阔广到整个的创伤事件。两人在对创伤执行危机干预时,都采用平衡/失衡模式,林德曼把该模式分为紊乱的平衡、短期治疗或悲哀反应起作用、求助者试图解决问题或悲哀反应、恢复平衡状况四个阶段。每个个体均有可能在一生的某个时段遭遇心理创伤,压力和创伤的紧急状况本身不构成危机,只有在主观上认为创伤性事件威胁到需要满足、安全时,个体才会进入应激状态,危机既是暂时的失衡,也内蕴成长的契机。危机的化解可能产生积极、建设性的果效,如应对能力的提升及自我排拒、功能失调行为的减少等。[2]

(二)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比较注重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影响,并非强烈关注陷入危机中的个体的心理反应。它凭据生态系统视域来体认危机事件。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任意要素都是彼此连接的,而且在任何相互联系层面上的变化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变化。该系统关涉到情绪系统、沟通系统、需要满足系统,而所有隶属于该系统的个体都在互相影响中。

(三)适应理论

适应理论指出,适应不良行为、负面观念及损害性的防御机制会延续个体的危机,故此,危机工作者应该帮助求助者学会将旧的和不良的行为更变为新的、自强的行为。这样的新行为可以直接在危机条件下奏效,直至成功地化解危机。

(四)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是以增强自尊为奠基,涵括开放、诚信、共享、安全、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和真诚。该理论认为,设若人们惯常将自我评估的权力交于别人,他们就只能仰赖别人才能获取信心。因而,我们会发现掌控权的外移会与他的危机延续等同的时间。而当个体自己管控自我评估的权力时,他就能重新掌控自己的命运,重新获取能量来采取措施迎对危机。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危机有两个层面,一是心理社会层面,这是由于危机事件引起压力增大,进而引致心理危机;二是生物物理层面,这是由于身体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

所谓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不能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探讨90后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对于积极应对个体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一)普遍性

心理危机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事件,没有人能够幸免,对于成长中的90后大学生也不例外。虽然这些危机是随时呈显的,但是抓住机遇、预设坐标、确定计划、处理妥帖是完全可能化解危机并从中释然的。

(二)复杂性

造成危机的原因呈多样性,有生理因素如个体生理成长与变化、患病等,有心理因素如需要、价值、个性等,有社会因素如社会迁徙、文化变革与冲突等。心理危机导因可能源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与迫使,亦可能源自内在生理、心理的变化与要求。

(三)机遇性

对于身处危机中的90后大学生来说,危机透射出风险,又蕴含机遇。这种风险就在于它可能导致个体心理扭曲和心理紊乱等严重的病况;而机遇却在于伴陪而来的压力会催逼个体去寻求帮助,由此可能带来积极正向的建设效果。他们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也使得自身不断地走向成长成熟,生命得到历练与升华。

(四)时代性

90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呈显出时代诉求,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期许与要求,也是个体对自我理想追求的写照,体现为成才、梦想等压力下的冲突与矛盾。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干预策略

心理危机干预在国外高校被广泛应用,但我国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与干预的开展与实施还不多,考量90后大学生中罹患心理危机的人数逐年加增,高校应该构建整全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干预机制。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体系建构涵括机构的设置、制度的建立等,建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首先要件就是设立危机干预中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一套日臻完善的运行机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应下设危机快速反应小组、心理咨询室等机构。危机快速反应小组能够在突发危机状况下做到快速反应、快速行动,使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心理咨询室负责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密切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走向,对筛选出的高危学生群体进行重点防控监管、预约来访,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凭靠危机干预中心的力量不可能取得最好的应对干预果效。因此,大学生危机干预中心必须建立广泛的工作网和较为畅通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处于危机中的学生个体及时获取妥适的援助。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运行机制图

如图所示,大学生危机干预运行机制以干预中心为枢纽,连接着校内学生处、校医院、校保卫处、辅导员和个体社会支持系统,在校外,又与医疗服务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公安部门建立工作网。危急情况下,要确保图中的各个网络结点之间畅通,使危机中的90后大学生个体得到及时有效的预警、帮助和干预。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主力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这些心理咨询师除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外,个人素质的提高也不可小觑。

1.专业危机干预工作者的个人素质[3]

专业危机干预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较好的道德素质。要想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业危机干预工作者就要做到诚实,以当事人利益为上,为当事人隐私保密,满足当事人知情选择权。其次,应具备自我反省能力。面对心理弱势而敏感的当事人,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能够把握住自己。自我反省能力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包括反复被有经验的督导进行心理督导。非心理咨询专业的工作者,如学生政治辅导员、危机志愿者等需要努力提升自身反省能力,力争最大限度地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再次,还应具备灵活性与敏捷性。在危机干预中,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危机的突发性要求危机干预工作者做出迅速的应对与处理,要敢于面对挑战,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性和灵活性,而不囿于各种限制或自己过去的经验。此外,危机干预工作者还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复杂的生活淬炼中学习、成长,并能将这些经验应用于各种实际工作之中,因而他们在危机面前能够表现得成熟、乐观、豁达和坚韧,这对于合理配置自己的心理资讯、处理危机当事人的困难是大有助益的。最后,换位思考、同理心也是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危机求助者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社经背景各异。因此,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当尽可能地把一切背景差异因素考量在内,这样才能做出合理恰切的判断,给予适时帮助。

2.注重对相关教师与学生的培训

教师(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等)和学生骨干是危机干预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提供预警信息、急性危机的临时救助以及自杀预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取的作用。因此,对于相关教师与学生的培训是高校危机干预系统工程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培训工作可以请校内危机干预中心的专业人员,或聘请校外专家来教授有关危机与危机干预的基本知识、心理危机的识别,以及大学生自杀的识别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做好前期的预备工作更有助于对90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和干预活动的开展。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实施

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很多,贝尔金等人给出了如下观点。干预的目的在于应用解决问题的技巧激发求助者的能力;干预的焦点集中在求助者人际关系冲突和角色功能失调等方面特殊的相关问题来源上;通过主动集中技术将当事人的注意力保持在特别的问题领域;矫正求助者的性格特征或人格类型不是干预的重要目的;干预立足于人格、自我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等知识为基础的信息背景。[4]综纳以上论述,有三种基本危机干预模式可供实施: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模式。

1.平衡模式

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在此失衡状态中,原本的应对机制和排解方法是不起功效的。平衡模式旨在帮助人重新获得危机发生前的正常状态。相对来说,该模式比较适切于早期干预,因为此时当事人不能执行正常的自我管控,缺乏辨识,无法做出正确的选项。除非个体重获应对能力,不然,主要精力还是应当焦注于对当事人心理和情绪的稳定上。而在当事人个体恢复原初的稳定之前,不适宜采取其他措施。如,对于一个企图自杀的人,危机干预工作者首要的是安抚其情绪而不是考究自杀意念的缘由。

2.认知模式

考究危机的主要来源是由于个体对生活事件的错误评估与思考,透由改变个体的非理性思想,构建理性思想,最终使得个体获取对自己生活中危机的管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呈现一些自我否定和排拒的负面情绪,而致使自我贬抑和个体消极行为的产生。该模式的任务就是让当事人个体通过改变并建立和实践新的自我观念,使其思想更趋理性化,举止亦更趋积极。埃利斯(Ellis)的理性情绪法和贝克(Beck)的认知疗法均隶属该模式。

3.心理社会模式

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危机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我们可以从心理、社会和环境三方面来寻求危机干预策略。因为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而他们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影响也总是变动不定。危机干预其主旨在于与求助者合作,以测定与危机有关的内部和外部问题,帮助我们选择新的、替取他们现有态度行为和使用环境资源的方法,结合恰切的自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以帮助危机当事人获得对生活的自主控制。

[1][4]王传旭、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259. 266.

[2] B.E.Gilliland,R.K.James,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9-20.

[3] 史占彪、张建新.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第2卷),2003(4).

[作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卢彩晨)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多元文化下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策略研究”(JSNU2014YB06)。

猜你喜欢

求助者当事人危机
我不喜欢你
什么是当事人质证?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拒绝的正确方式
“危机”中的自信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当事人
心理案例论文